APP下载

基于资源共享的地方图书馆文献数据库建设研究

2013-10-21王岚

卷宗 2013年7期
关键词:文献数据库资源共享数据库

摘 要:目前,我国地方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我国保存地方文献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在方便读者利用文献的工作方面却很是欠缺,已经很难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了。因此,当前地方图书馆的工作之重心应是根据用户对地方文献的需求,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建设一个具有较高实用性的文献数据库,真正做到共享资源。本文即从此出发分析了形势与问题,阐述了些许建设共享型地方图书馆文献数据库的见解,管中窥豹,或有所得。

关键词:地方文献;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共享

地方文献,是记录了某一地域内的自然、人文及社会现象的各种载体的历史集合,反映了一个地区过去的与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军事、物产资源、风土民情等等。换言之,地方文献是地方发展的见证,是历史的积淀,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实用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鉴于地方文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就提出:“各地方图书馆,对于保存地方文献,尤为专有之责”[1]37,而国家文化部在1982年颁布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中更是明确规定了:“搜集整理与保存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献是省市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1]37。之后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地方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我国保存地方文献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地方性研究的兴起,各方学者对地方文献的使用频率愈来愈高,然而,地方图书馆在方便读者利用文献的工作方面却很是欠缺,已经很难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了。因此,当前地方图书馆的工作之重心应是根据用户对地方文献的需求,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建设一个具有较高实用性的文献数据库,真正做到共享资源。

1 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

地方文献,不只包括地方志、图注、谱系、出土文物等古代历史资料,还有近现代以来的各类地方出版物,时间跨度大,分布零散,数量庞大。因此,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利用等工作很难由国家机构统一进行,反而是十分适合基层的地方图书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地方文献的载体形式多样,而且有许多资料分布十分零散,但可喜的是,现今各地图书馆在收集与整理地方文献的工作上大都颇有成效,为之后的文献数据库建设做好了资源储备工作。当今学术界,地方性的研究项目进行的如火如荼,而地方文献中又有着大量的风土、人物及发展历程等原始信息可供参考。然而,在数据库还未建成的今天,研究者往往需要到当地图书馆进行繁复的查阅工作后,方能知道是否有自己所需的资料,而之后能否借阅也是一个大问题,这些都极大的制约了学术工作的展开,有悖于我国文化发展的要求。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让人们共享和使用图书文献资源,而基层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的初衷也是为了人们更加省时省力的利用资料。由此可见,基于资源共享的地方图书馆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是完全符合时代及其自身发展趋势的。

2 文献数据库建设的策略

2.1 建立协调合作的数据库网络

资源共享型的地方图书馆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现今我国图书馆的管理又是条块分割的现状,因此,我们必须统筹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延伸建成各系统协调合作的网络架构。鉴于地方文献的地域性特点,数据库的建设应以省为单位,在此区域内进行文献的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首先应设置一个权威的协调机构(可由省级文化部担任,亦可采取联盟的形式)负责整体规划及协调工作,之后以省级图书馆为龙头,各市、县级图书馆为结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参与资源共享数据库的建设,并签订协议,统一技术规范,明确工作责任与权利。具体而言,协调合作的数据库网络的建立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先调研了解各地文献的种类、数量等,根据特色规划各馆的具体工作,避免人力、物力及财力等的浪费;第二步,先完成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的建设,之后在有步骤地进行专题数据库到全文数据库的建设;第三步,在省内各级图书馆进行地方文献资源共享工作的同时,联合本省档案馆、史志办等机构,完善丰富数据库内容。如此,各司其职地有序进行下,资源共享型的地方图书馆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完成也就指日可待了。

2.2 数据库共享方式的建设

资源共享型地方图书馆文献数据库建设,除了架构起协调合作的数据库网络之外,还须在具体工作中有所侧重,做到量与质的双重完美。地方文献,基本都是作为各基层图书馆的特殊馆藏进行收入的,应单独设立地方文献典藏专库和地方文献阅览室,不仅为读者的查阅提供了诸多便利,也便于图书馆的管理,同时更是建设数据库要进行的基本工作。数据库的建设,首先要完成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完善的地方文献书目检索系统。先组织工作人员对馆内地方文献进行认真的核查,编制题录,再依据主题或专业划分类目,建立完备的导航系统和索引系统。此项工作完成后,读者即可很容易地了解并找到所需资料了,大大地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而且,图书馆在为地方文献分类时,还可以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与主要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先建成此类文献的全文查询服务,成为政府各部门与学者的首选者。此外,文獻传递的服务工作亦是很重要的,以网络为平台,建起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便捷桥梁,于提高文献的利用率上也是大有裨益的。以上三项工作的完成,也是建设一个资源共享型地方图书馆文献数据库所必须做到的。

在数据库的建设中,还必须特别留意那些散见的地方文献的收录工作。地方文献,主要是指那些历史遗留文献和正式出版了的地方志文献,但是还有一些是散见于综合图书和报刊中的。这些散见文献中同样涉及到了许多地方人物、事件及各类专题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丰富的潜在资源,但是也往往是最容易被遗忘了的。因此,在建立地方文献书目检索系统时,要为这些散见文献单独建设一个专题目录,将那些已经整理好的及正在开发的散见于不同文献载体中的地方记事,依据内容编制提要,分成若干下位类编排在目录之下。如此,才真正算得一个完整标准的数据库,也才体现了地方图书馆建设资源共享型数据库的价值所在。

2.3 人才队伍的改进

网络时代,读者搜索与查阅图书馆资源,已不再受时间、期限及地域等的局限了,这也正是资源共享的地方图书馆文献数据库的服务宗旨。此种情形下,大力调动、激活图书馆工作人员成为形势所需。首先,地方图书馆要改变人才队伍的建设策略,在采购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更应重视相关技术人员的引进。在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带领下,制作和开发共享文献所需的系统软件,并进行图书馆局域网的完善工作。其次,要激活地方图书馆已有的那些高学历人才,不应只是让这些人整日重复进行那些没有技术含量与文化素养的工作了,而应根据其专业特长,量才使用,合理利用人才资源。譬如,文史类的人才在进行地方文獻的核查、编制及分类等工作中,其专业性就得到了最好的应用。最后,对图书馆基础工作人员的深层次再培训,亦是必不可少的。共享资源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这已是图书馆界内公认的事实了。因此,挖掘、提升图书馆人员潜力,已不仅仅满足是建设资源共享型地方图书馆文献数据库的要求了,也是我们向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所需。

3 文献数据库建设中的共享问题

地方图书馆建设文献数据库的意义,在全社会都已达成了共识,但是开放式的共享资源方式,还是受到了些许阻碍。这是因为,依照我国《著作法》的相关规定,“凡在版权保护年限内的作品, 数字化复制或是网络传播都必须取得作者的同意, 否则会造成侵权”,这意味着图书馆在建设文献数据库的过程中,必须与各位作者一一签订授权协议,这是一项相当繁琐的工作。因此,对之后的共享资源难免会心有不舍。但是,正如著名法学家周林在接受《中华读书报》采访时讲到的:“图书馆可能的选择,要么成为‘数字化信息网络经营商, 要么回到真正的公益性图书馆道路上, 再向社会争取‘合理使用权。如果为了微薄利润而放弃我们最值得守护的理念, 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2]94因此,即便在建设文献数据库的过程中要付出版权费等,但是其公益性原则,共享资源也只是图书馆的本职所在。上海图书馆已经在网上免费共享了20种善本古籍,都是现今海内外少见的珍本,这一举措受到了图书馆界的普遍认同和响应。可以乐观预见的是,我国资源共享型地方图书馆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是必然趋势,为我国的学术发展与文化建设提供诸多便利。

地方文献是地方发展的见证,是历史的积淀,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实用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建设资源共享的地方图书馆文献数据库,不仅促进了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及保存工作,也为人们利用地方文献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于当今的学术发展与地方文化建设大有裨益。而且,现今的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虽存在困难,但也便利诸多、前景甚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地方图书馆应抓住机遇,从当地特色与读者需求等方面出发,真正做到共享资源。

参考文献

[1]陈建红,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共享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2):87-88

[2] 郑丽航,莆仙地方文献数字化共建共享的实践与思考[J],莆田学院学报,2006(6):91-94

作者简介

王岚(1979—),女,汉族,云南省昆明市人,2003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大学本科,图书馆馆员,就职云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主要负责地方文献数据库,资源整理建库工作。

猜你喜欢

文献数据库资源共享数据库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论我国学术文献数据库的质量调控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中文文献数据库中撤销论文的分布规律研究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