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切除足背外伤后神经痣一例

2013-10-20赵文斌王玉玲白彦萍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左足色素痣胞浆

赵文斌, 王玉玲, 罗 杰, 白彦萍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主因左足背皮肤肿物35年,于2011年5月16日就诊。患者35年前左足背外伤后局部颜色逐渐变深,无瘙痒及疼痛等不适,后局部皮肤逐渐隆起,未予诊治。皮损长期无明显变化。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足背可见一约4 cm×3 cm×0.5 cm深褐色包块,周边呈浅褐色,界清(图1);质软,活动度可,无压痛。B超示左足背部皮下低、无声团,约3.4 cm×0.5 cm,边界尚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中下部可见肿瘤团块,弥漫分布,境界不清,无包膜,部分细胞核呈梭形,波浪状,胞质略浅(图2a,2b)。细胞无异形性;瘤团内有粗大的胶原纤维。免疫组化:S-100蛋白单克隆(胞浆)(+),S-100蛋白多克隆(胞浆)(+),Melan-A(胞浆)(+),CD34(胞浆)(+)(图3a,3b);HMB-45、Ki-67、NF、α-SMA、EMA 均阴性。诊断:神经痣。治疗:手术全部切除。手术基本步骤:局麻后切除肿物,切缘距离皮损约0.5 cm;切开后沿肿瘤边缘小心将其剥离,稍增大范围以保证病变组织切净;缝合时先用手术刀将两侧皮肤游离约0.5 cm,嘱患者足部尽量背伸,以减轻局部皮肤张力,分别缝合皮下和皮内,术后嘱患者局部制动3 d。术后愈合良好,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图4)。

图1 神经痣患者左足皮损

图2 神经痣患者皮损组织病理

图3 神经痣患者皮损组织病理免疫组化

图4 神经痣患者左足皮损术后1年情况

讨论

神经痣属于巨型色素痣的一种病理类型。巨型色素痣多为先天性,但也有少数后天发病,其组织病理表现可有3种:复合痣或皮内痣、神经痣、蓝痣[1]。当巨型色素痣的神经分化极为突出时可诊断为神经痣[2],神经痣的组织病理表现特点为:类似神经纤维瘤的S型梭状细胞,类似触觉小体的痣小体,无组织病理核分裂像。

本例患者35年前因外伤后出现皮损,逐渐增大,就诊时皮损面积巨大,并处在关节部位。治疗要点在于:手术切口方向与关节活动方向保持垂直以保证关节功能;注意肿瘤团块的范围,确保切净;缝合时减张的方法包括将两侧皮肤稍游离、嘱患者足部尽量背伸;分皮下和皮内缝合等。

由于组织病理上该病痣细胞形态极像神经纤维的梭形细胞,故需与神经纤维瘤相鉴别。后者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或皮下境界清楚但无包膜的肿瘤,含有大量小的神经纤维,肿瘤由疏松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可见散在的炎细胞、肥大细胞是其特点之一,免疫组化S-100蛋白染色约30%~40%细胞阳性,有时可见CD34阳性,但Melan-A染色阴性[3]。

[1]吴国平, 滕利, 张智勇. 巨痣的基础研究及治疗进展 [J].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 15(3):150-152.

[2]Rosal J. 外科病理学 [M]. 田允中译.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159.

[3]Mckee PH, Calonje ER, Granter SR. 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 [M]. 朱学骏译.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1772.

猜你喜欢

左足色素痣胞浆
关注色素痣的变化
达摩派古传大洪拳
达摩派洪拳入门
跖骨软骨黏液性纤维瘤1例
针刺少海穴治疗踝关节扭伤2例
痣癌变引起的症状
高龄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性肾衰竭患者1例报道
胞浆小滴、过量残留胞浆与男性生育之间的关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胞浆型磷脂酶A2α基因和表达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3年全国175家临床实验室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比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