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系统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疗效分析

2013-10-16郑继万袁松柏陈一英蔡金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刀片髓内螺钉

郑继万 袁松柏 王 伟 陈一英 蔡金珊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骨一科,云南 芒市 678400

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现多主张尽早进行手术治疗。笔者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6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及DHS组,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6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伴有1种以上内科疾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PFNA组30例,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4~92岁,平均 (78.5±8.5)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3度24例,Ⅰ型4度3例,Ⅱ型3例;DHS组30例,行动力髋螺钉固定,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5~91岁,平均 (77.5±9.5)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3度21例,Ⅰ型4度型5例,Ⅱ型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处理原则一致,手术均取仰卧位于骨科牵引床上。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闭合复位,常规消毒铺巾。PFNA组:沿股骨纵轴于股骨大粗隆顶点上约3cm处向上作3~6cm外侧直切口,逐层切开,显露大粗隆顶点,从大粗隆顶点进导针入髓腔,扩髓,置入PFNA主钉,C形臂X线机透视满意后,由瞄准器导向置入导针至股骨颈中轴偏下,位置好后安装螺旋刀片,刀片尖端至股骨头软骨面下1cm,根据需要安装远端静态或动态锁定钉。DHS组:在患肢股骨大粗隆下沿股骨纵轴向下外侧做一切口,逐层切开,暴露大粗隆下、骨折端、股骨近端外侧,闭合复位不好者切开后再次复位。用135°角度导向器于粗隆下约3cm处,钻入克氏针导针至股骨颈中轴偏下,在C形臂X线机辅助下检查,位置好后用三联扩孔器沿导针钻骨孔,安装髋螺钉,钉端至股骨头软骨面下1cm,放置DHS钢板,最后依次拧入钢板固定螺钉。两组切口内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愈合时间等情况,参照Harris评分标准[2]评价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判定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均较好,PFNA组的Harris评分为90.5±8.4,明显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FNA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愈合时间分别为 (4.1±2.3)cm、(100.5±20.5)min、(120.4±84.6)ml、(50.4±9.5)ml、(119.8±15.9)d,均明显低于 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FNA组的住院费用为 (15830.4±2641.8)元,明显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s)

组别 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住院费用(元)愈合时间(d)Harris评分(分)PFNA组 (n=30) 4.1±2.3 100.5±20.5 120.4±14.6 50.4±9.5 15830.4±2641.8 119.8±15.9 90.5±8.4 DHS组 (n=30) 13.8±2.6 112.5±40.5 334.3±94.7 108.5±12.3 8639.9±1893.2 143.5±20.5 84.39±13.0

3 讨论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低能量损伤引起,而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身体机能低下,且常伴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伤后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加重,同时可能引起新的并发症。因此及时行手术治疗,能使患者尽早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DHS能有效固定骨折,被认为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金标准”[3]。但其切口长,手术创伤相对大,固定抗旋转作用弱,压力太过集中,对于伴有严重骨折疏松的不稳定型骨折,DHS的螺钉易从股骨头、颈切割出,疗效相对欠佳。而PFNA为髓内固定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①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应激反应较轻,适合在耐受力较差的老年人群中开展;②符合生物力学特征,中心型固定,稳定性好,有效抗旋转、抗弯曲,能有效降低骨折处受力,利于骨折愈合,特别适合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③近端螺旋刀片直接打入,无需钻孔,减少了松质骨丢失,螺旋刀片在打入时挤压周围松质骨,使本来疏松的松质骨变得更加密集,刀片设计具有抗旋转、抗拔出力、成角稳定性;④术后负重早,可相对较早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利于骨折愈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高,PFNA组的Harris评分为90.5±8.4,明显高于DHS组 (P<0.05);PFNA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DHS组 (P<0.05)。由此看出,两种术式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相对于DHS术,PFNA术的疗效更好,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36.

[2]田福亮.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卫生产业,2012,23:94.

[3]王建华.骨质疏松症股骨转子间骨折103例治疗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7):855 -856.

猜你喜欢

刀片髓内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基于APKT150412-MM型号废旧刀片的研究实验及二次利用
卧式青核桃脱皮机链板输送机构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圆盘剪高速剪切时的刀片温度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