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13-10-09王凯峰衣甜甜张立海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结肠癌

王凯峰,衣甜甜,张立海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3)

结肠癌为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肝癌和肺癌,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3位[1]。结肠癌起病非常隐匿,早期时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病情发展比较缓慢,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大多数已经到了中晚期。近几年来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高趋势,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慢性炎症性病变、结肠腺瘤、息肉病、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化学、物理、生物等各种致癌物)、少纤维、高脂肪饮食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2]。以40~50岁发病率最高,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15%。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生长的无休止,可能和癌细胞能分泌生长因子并作用于自身受体所构成的不断刺激自身增值的自身循环系统有密切相关性,如在宫颈癌、卵巢癌、肝癌、胃癌、大细胞肺癌、乳腺癌及脑恶性胶质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均有过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一种分布于人体各种组织细胞膜上的多功能的糖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原癌基因C-erB-1的表达产物,在生理的状态下对细胞生长及分化产生了调节的作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细胞信号传递系统中的一部分,其过度的表达和细胞的增殖与癌变是密切相关的。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能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且可靠的肿瘤转移诊断指标及治疗靶点,从而指导了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011-02~2012-12期间正常健康对照组21例,结肠癌患者术前组A期15例、B期19例、C期26例、D期8例,术后组41例。患者年龄42~75岁,平均(56±8.50)岁,无统计学差异,资料齐全。所有的患者术前均未经过放疗、化疗、激素类药物治疗等。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酶联免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试剂盒,北京恒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冰箱,日本三洋公司TGW16离心机,上海手术仪器厂;Aliei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奥林巴斯BX51日本;超速低温离心机,美国Beekman公司;全自动酶标仪,美国Thermo Scientific Revco公司;Wellwash 4 MK2洗板机,美国Beekman公司。

1.3 试验方法

采集正常健康对照组21例,结肠癌患者术前组A期15例、B期19例、C期26例、D期8例,术后组41例血清标本样本。入院后术前各组在未经任何治疗下,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5mL,术后组在术后第3日采集外周静脉血5mL,离心机以2000r/min离心20min,后取上清分别装于无菌干燥的试管,置于-20℃储存备用。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汉化版统计软件,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比较选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了Pearson直线相关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肠癌患者术前组、术后组及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s)

表1 各组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s)

注:1术前与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3,P<0.05)。2术后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1,P<0.0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31.23,P<0.05)。

分组 例数(n) 浓度(pmol/L)21 43.71±11.31术前组 68 93.91±19.431术后组 41 58.31±15.11正常组2

结肠癌术前各组间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见表2。

表2 各组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s)

表2 各组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s)

注:1B期与A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P<0.05)。2C期与B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P<0.05)。3D期与C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P<0.0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64.15,P < 0.05)。

分组 例数(n) 浓度(pmol/L)A期组15 89.36±18.11 B 期组 19 91.68±19.201 C 期组 26 92.73±19.292 D 期组 8 98.93±19.723

3 讨论

结肠癌为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高趋势,其好发年龄在40~50岁。结肠癌早期不容易被发现,其病情发展也较缓慢,大多数结肠癌患者发现时成为中晚期[4]。目前认为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性病变、自身免疫系统、结肠腺瘤、息肉病、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化学、物理、生物等各种致癌物)、少纤维、高脂肪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及生命[5]。现多个研究小组报道中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许多细胞间信息传递分子参与了该过程[6]。肿瘤的转移与扩散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的特点,也是其死亡的重要的原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表皮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其在很多的上皮性肿瘤中可以被异常的活化,在人类的很多肿瘤中呈高表达[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具有氨酸激酶活性,当其与配体结合时,可以通过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参与了激活一系列的复杂的细胞信号传导。在正常的组织中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分裂等重要的生理过程。在发生异常时可引起癌变,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各种的研究中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卵巢癌、宫颈癌、肝癌、乳腺癌、大细胞肺癌、胃癌及脑恶性胶质瘤等中呈高表达与本实验研究相一致 (P <0.05)[8,9]。各研究中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卵巢癌、宫颈癌、肝癌、乳腺癌、大细胞肺癌、胃癌及脑恶性胶质瘤等多种的肿瘤的分期、转移、术后复发及预后的情况是密切相关的。近几年来初步的研究也已经证实适当的应用拮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阻断了其自泌环,抑制了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分泌和阻断生长因子和受体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抑制瘤细胞的生长。近期研究中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结肠癌组织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过表达,其可能有助于预测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判断情况,可成为有效的生物学指标[10]。在本实验研究中结肠癌术前各组患者的血清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均有明显上升,且恶性程度越高,其表达水平越高,与本研究相一致。现国内外对结肠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水平的研究还很少,而且对于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检测尚未见报道。

本实验研究中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可认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结肠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结肠癌血清中的表达,可以为结肠癌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其预后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1]Levin B,Lieberman DA,McFarland B,et al.Screening and surveillance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adenomatous polyps[J].Gastroenterology,2008,134(5):1570-1590

[2]陈霞,张晓波,邢继强,等.Tiam1和MMP-10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2):58-59

[3]吴健虹,谢秋玲,陈小佳,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信号传递[J].生命科学,2006,18(2):236-239

[4]吕强,邢沈阳,赵志辉,等.结肠癌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8):1134-1137

[5]张爽,张楠,董慧慧,等.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针对Survivin基因的 RNAi实验[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3):53-55

[6]王明国,王中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2,24(2):82-85

[7]甄韵,孙彦辉,朗铁成.增殖细胞核抗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脑星形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25(5):24-25

[8]李龙,余勤,岳红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肺纤维化及肺癌的关系[J].国际呼吸杂志,2006,26(8):423-427

[9]张爱臣,张晓红,冷维春,等.EGFR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2(11):166-169

[10]于晓棠,陆世伦,朱世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肿瘤[J].复旦校报,2005,32(4):497-501

猜你喜欢

表皮生长因子结肠癌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