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机理研究

2013-09-2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营运渠道资本

隋 敏

(济南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250002)

一、引言

营运资金运转的好坏不仅会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产生直接影响,甚至还会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竞争,而是拓展到更加广泛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交互链接的网络竞争。只有从战略的角度对价值链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作为价值管理的一部分也不应该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应该向外部链接的网络方向发展,即从整个价值链的角度关注企业营运资金内外部流转的协调一致性,从整体上提升企业营运资金流转的效率,从而促使价值链各节点企业的收益达到预期水平。

社会资本是嵌入关系网络而存在的一种无形资源,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比较,社会资本具有嵌入性、不可复制性、再生性等特征,其效用的发挥需要依附于关系网络。社会资本的研究价值主要源于其具备的经济功效和社会功效,能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水平,关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伴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社会资本越来越成为企业创建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正是反映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现实需求,如何利用社会资本来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水平是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社会资本理论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研究社会资本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机理,以期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对策。

二、文献综述

社会资本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从相关的研究成果中可见一斑。“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Bourdieu)于1985年提出的,在这之后学者们便展开了对社会资本的研究[1](P1-10)。不同的学者对社会资本的认识不同,具体来说,Burt认为,社会资本是通过朋友、同事以及一种更广义的契约,可以得到利用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机会[2](P1-8)。Batjargal和Liu发现,社会资本主要是指企业家的朋友关系,其可以扮演信息连接、减弱社会风险和调节不确定性的角色。Uzzi也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分析了社会资本的涵义,他认为社会资本在猎获市场机会,识别、搜集和稀缺资源的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边海燕和邱海雄认为:“企业社会资本具有强大的功效,促使组织获取丰富的信息。”[3]李燕萍指出:“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资本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功效,能够促使价值网络成员形成强有力的信任感,从而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价值创造的效率。”[4]福山认为:“社会资本应当表述为一系列的非正式的价值和规范,享有这些价值和规范的个体和群体更加愿意进行合作。”陆迁和王昕提出,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应注重互联网在社会资本形成与积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5]。综观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关于社会资本的界定及其功效的阐述居多,但是其主要集中于信息传递与目标协同两方面,而信息传递与目标协同又是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从营运资金管理的角度来说,信息传递主要是指企业间销售预测、作业计划、存货补给等方面的信息。而传统企业之间的沟通甚少,信息交流不畅,加之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种歪曲现象,使得上游企业对下游企业需求预测不准,产生“牛鞭效应”。Hua L.Lee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证明:信息共享策略可以减少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同时有效降低制造商的库存水平和缺货成本以提高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王夏阳发现在供应商可以时时查看零售商库存状况的方式下,供应链的绩效通常会更高[6]。王晓玉则指出,当供应链成员之间存在信息传递机制时,供应链的整体成本会显著降低[7]。总之,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治理机制,能够促使关系双方形成较高的信任感和默契,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产生良性的互动效应[8]。

目标协同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目标协同是对基于具有共同目标、互惠合作性的企业间资源的整合。美国战略学家波特通过“价值链”方法研究了业务单元之间的彼此关联,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协同效应,他认为,“协同”通俗地讲就是“1+1=3”,是“企业在业务单元间共享资源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资源总体创造的价值多于单项资源所创造价值的总和。陈芝等构建了供应链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供应链整体模型,结果证明通过在BOM(物料清单)约束关系下,VMI(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可以实现供应链横向和纵向的库存集成化管理,可以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效率[9]。王晓明发现,社会资本能够通过资源整合与共享、技术创新、交易成本节约等中介作用对企业的管理绩效产生影响[10]。王向楠和张立明在将社会资本划分为认知维度、结构维度与关系维度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均显著为正[11]。已有的研究成果已经开始关注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管理水平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指出信息传递与目标协同的中介作用,但是对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管理尤其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产生影响的机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剖析。本文将渠道管理的思想引入进来,分析社会资本在宏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采购渠道、生产渠道、营销渠道)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以充分挖掘社会资本的价值创造功效,不断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

三、社会资本在宏观层面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

企业社会资本一旦形成与积累,将具有很强的功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方面,社会资本影响着网络成员的意识观念,激发网络成员彼此间的心理期望,这种心理期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逐步进入稳定的状态,使全体员工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决定网络成员间思维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协调和巩固网络主体之间的关系,增强信任与承诺,实现多方共赢;另一方面,企业所构建的关系网络还直接决定企业摄取人、财、物、技术、知识和信息等资源的能力,再将这些资源通过内部学习和整合机制转化为强劲的动态能力,加快营运资金的周转,从而提升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水平。社会资本在宏观层面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导向作用、纽带和辐射作用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社会资本的导向作用

我国传统的产品营销模式为“推式”营销,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大都将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放在企业自身,孤立操作,而忽视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不致出现“断货”的危险,每一节点企业往往会夸大下游企业的需求,导致“牛鞭效应”的产生。“牛鞭效应”使得企业的资金沉淀一步步扩大,增加了企业资金回笼的压力。基于“推式”营销的弊端,王竹泉和马广林指出,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任何企业都必须树立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以客户满意为宗旨的服务型营销理念,以客户的需求拉动整个分销渠道价值链的有序、高效运转[12],倡导以“拉式”营销替代传统“推式”营销。在这种新型营销模式下,企业根据其战略制定本企业的发展方向,而市场需求则是顾客需求价值的体现,企业通过反复比较,发现自身战略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不断调整发展战略,使其与市场需求趋于一致。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个体利益目标与整体利益目标冲突,实现供应链到“共赢链”的转换是保证“拉式”营销正确运行的关键点。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功效就是目标协同,社会资本使得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企业产生相同的价值观,彼此之间信息传递的畅通也促使成员企业认识到基于长期合作的利益要远远高于短期机会主义行为获取的利益,从零和博弈转向多方共赢。成员企业目标协同的内在动因是对网络关系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每一个企业都为了共同的愿景而努力,能够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引导网络内成员的一致行动,提升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预期的管理效率。

(二)纽带和辐射作用

社会资本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可以使网络内成员的行动协调、意志统一。基于王竹泉和马广林的“大渠道”思想,要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就应该时刻把握一切与营运资金流转有关的过程活动,建立上自供应商(甚至是供应商的供应商)下至终端消费者的渠道营运网,从整体上关注营运资金流转动态。要建立“大渠道”,就需要一种无形的集聚力将“各自为营”的企业联合成为一个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企业团体。根据博特的“结构洞”理论,社会资本处于强关系之间的稀疏关系区域,是行为主体为达到自身的特定目的占据了稀疏关系地域而形成的[13]。也就是说,企业社会资本填补了稠密关系之间的空白区域,是“大渠道”中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结的“黏合剂”,它将处于各自资源孤岛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资源流通的内部网络。在这个内部网络中,渠道成员之间进行着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换,每一个节点的运营状况都会为渠道其他节点成员的正常运营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资本具有辐射作用。人们都愿意与名人交往,是因为名人不仅能够满足他向仰慕者学习的愿望,而且名人的“名人效应”会给其带来诸多资源。同样,对于企业来说,也会因其“知名度”高而受其他企业追捧,这就是社会资本的辐射作用。为了像“大渠道”内部成员一样获取低成本高收益的回报,渠道外部的企业会主动接近渠道内部成员,这样渠道内部成员就很容易将外部成员纳入到“大渠道”内,即产生所谓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扩展了“大渠道”的横向宽度,大大提高了渠道对外部信息反应的敏捷度,加速了营运资金的周转。

(三)社会资本的整合作用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构成单位,要经常与外部环境进行知识的交流与互动,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正常经营所需要的信息与资源;同时也会以各种形式将自己所希望向外界传达的知识与信息散播到周围环境中。也就是说组织的社会性必然会使得社会资本基于“社会人”这一假设。而社会资本的社会性会促使组织之间建立长期的信任机制,从而减少企业之间合作失败的风险。当营运资金的管理提升到价值链的高度时,企业就必须要有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以使外部的规范机制与自身的生产经营相契合。因此,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效性需要从企业之间寻找整合的切入点,而在资源与资源的整合中,必然会出现信息伦理、信息安全与道德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如在JIT生产系统下,各个企业之间必须建立高强度的信任机制,如果生产商不相信供货商能够及时补充缺失的原材料,那生产商也就不会实现零库存的目标;而若生产商也不相信零售商,双方合作目标不明确,合作关系不稳定,会使得应收账款的回收难度增大,造成企业大量的呆账。而在组织之间建立良好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增强企业之间的信任机制,减少组织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也就是说社会资本的社会性隐涵了传统的企业以“经济人”为基础的假设前提,有利于解决市场博弈中的“囚徒困境”问题,从而使得企业从“两败俱伤”的窘境转向“互惠互赢”的双赢局面,进而促使企业网络内部成员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又反过来加强了成员之间的信任,从而进一步增进社会资本的积累,形成社会资本的良性循环。社会资本在宏观层面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资本在宏观层面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机理

四、社会资本在微观层面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

王竹泉等以营运资金的重新分类为切入点,将营运资金分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和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并且又深入一步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细分为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14],这种分类方法为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以下是基于此种分类的分析,以促使企业将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于营运资金管理的实践活动中。

(一)社会资本对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

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采购计划的合理安排对于企业实现销售目标、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采购资金的管理也就成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基础环节。社会资本对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除不必要的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饶勇从信息熵的角度分析了信息的属性,他认为“信息就是具备负熵流特性的能降低企业无序度的物质”,信息等价于负熵流,信息可以通过资本化而参与生产从而起到节约其他要素资本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社会资本使得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更为敏捷,因此生产的各个环节对于信息的反应也就比较灵敏,这样采购部门对生产部门的产品生产进程及其相应的原材料需求情况非常了解,采购部门不再仅仅为补充库存而采购,而是以需定购,既不会因过量采购导致存货积压,又不会因采购不足导致停工待产。另一方面,信息传递过程阻滞及扭曲是产生“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而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上游供应商可以及时而准确地获取其制定供货策略的信息,不但大大缩短了供货反应时间,也大大降低了“牛鞭效应”导致的资金沉淀,起到代替企业库存的作用。

2.缩短采购业务流程周转期,加快资金周转。社会资本具有目标协同作用,关键因素是存在于网络内部的信任,不管是信息传递还是资源配置,企业都会因为相同的目标而团结合作。就采购业务计划制定与作业流程的实施来看,从供货商收到订单到产品交货的这一过程包括了订单的处理、产品加工与产品交付等流程,但是有些流程并不占用资金,比如订单的处理,但是它的存在却耗费了整个业务流程的周转期时间。如果在供应商与分销商之间建立起信任机制,对于供应商来说,不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对市场需求信息进行搜集与分析,其完全可以根据网络内部企业之间传递的信息进行决策。而对于制造商来说,其可以提前参与到供应商产品质量与标准的设计中,而不需要制定专门的程序对订单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消除了不必要的流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基于互惠的预期,制造商可以将仓库转移给供应商,实现供应商库存管理(VMI)。一方面,供应商可以根据库存灵活制定供货计划;另一方面,制造商可以集中精力对产品进行设计与开发,这些措施都会大大缩短业务流程周转期,减少资金的占用。

3.减少冲突,消除不必要的成本。行为博弈中对信任的研究大多都是从信息的完全性角度进行的,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会使博弈双方陷入“囚徒困境”,导致双方两败俱伤。科尔曼曾提出,信任是社会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信任可以减少监督与惩罚的成本。社会资本稠密的关系网中,信息共享机制健全,信息真实可靠,信任基础牢固。而在信息传递畅通的情况下,供应商与制造商对彼此的业务都比较了解,不会花费额外的成本费用,增加不合理的成本,还能够减少签约成本与谈判成本,降低机会主义风险。比如说,制造商可以不用讨价还价而获得一个比较合理的采购价格,消除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采购价格高于实际价格的现象;供应商也不会因产品质量过低,增加返工成本和事后质量控制成本,也不会因产品质量过高,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二)社会资本对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

生产渠道不仅要完成企业生产计划,按时提供下游企业的产品配件,还应当根据营销渠道的顾客需求信息、生产渠道的生产能力、采购渠道的采购计划等信息来协调生产计划。社会资本对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少生产作业之间的摩擦、实现各环节作业平行运作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协同等方面。

1.减少生产作业之间的摩擦。生产渠道各个业务流程之间的无缝衔接是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流程与流程之间的衔接需要一定的协调与准备时间。现在许多企业的管理大都是分厂、分部门管理,生产的产品在各个分厂之间、各个仓库之间的转移不仅需要等待各部门负责人的生产调度命令,还要经过繁琐的产品收发手续,过程复杂。同时,前后业务流程之间的不衔接必然导致各道工序积压大量存货,影响下一工序的生产,而且各厂、各部门负责人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而“各自为政”,各个生产环节协调时间长,占用额外的资金。而在这种基于共同目标的互惠合作环境下,分厂、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调增强,各部门、分厂不再仅仅是自利的“经济人”,共赢的预期使得各自为政的小部门之间能够互相容忍,因为各个部门之间对业务信息掌握都很全面,合作获取的收益远比不合作带来的收益多。这种模式减少了流程之间的摩擦,缩短了生产准备时间,大大降低了生产响应周期。

2.实现各环节作业的平行运作。传统的生产流程以顺序移动方式为主,即一批产品在上一道工序加工完成后一齐运往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并依此类推的方式。在这一生产过程中,下一道工序生产的进程必须在上一道工序完成后才能进行,期间存在大量的等待时间,同时上一道工序与下一道工序之间存在许多业务流程,比如成本分配、半成品验收入库、下道工序领料等流程,生产周期长。而在互惠合作方式下,各个流程操作人员之间互动交流频繁,流程运作业信息可以随时传递给其他相关流程的作业人员,各道工序的工作人员对其他工序的产品生产计划进度与生产能力都非常了解,各工序就可以实现同步化生产。即每件产品在上一道工序上加工完后可以立即运往下一道工序加工,减少了入库出库及产品清点的繁琐手续,形成前后工序的平行、高效运作,实现各个环节作业的同步化进行,减少流程运作中的无效等待。

3.实现上下游业务协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协同主要指有限的企业资源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分销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在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顾客需求多样、多变化,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如果制造商不能及时把握市场需求,一味埋头生产,势必导致生产与需求脱轨,产品陈旧过时,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致使库存积压,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而在互惠合作方式下,各企业以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这样,一方面推动了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流程中,使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快速地反应在产品样式及功能的变化中;另一方面各企业之间共同参与产品的材料采购验收与产品质量设计,避免了产成品重复检验的弊端,既节约了检验成本又消除了冗余的业务流程,从而大大减少业务周转期,实现信息共享与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社会资本对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

1.加快资金回笼。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提升市场占有率,其往往会在销售中做出让步,授予买方一定信用。但是,在信息传递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企业与客户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企业对客户的资信水平不甚了解,应收账款的回收往往会出现不及时且数量不一致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于企业在规模、技术等方面不具有竞争力,如果企业之间关系较弱,处于供应链强势地位的企业就不会基于长期合作的预期而“照顾”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反而会出现只做“一竿子买卖”的心理,凭借其地位优势无偿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攫取利益。而在积累起丰富社会资本的供应链网络内,企业间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交流互动频繁,彼此之间都非常了解,并且大家都为同一个目标努力,不会出现渠道权力的问题,下游企业更不会为短时利益而故意拖欠货款,因为建立新的合作关系的成本远比维护现有关系的成本大得多。

2.实现资源协同。当具有多成分的系统处于无序的结构状态时,众多的分部系统各自独立运动,各行其是,它们之间不存在互相合作、控制等作用力[11]。如果用化学与热力学中“熵”的理论来比喻这一状态的话,此时,系统的熵值比较大,做功的能力比较小,对于企业来说,此时企业创造价值的能量比较小。因此,在网络系统中必须有某种趋势与力量对散乱的各子系统进行引导、规范,这样才能促使网络发挥巨大的价值创造能量。企业间的资源协同是指在渠道共享、品牌共享、客户关系共享等方面的协同。在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资本的企业网络中,产品渠道是上自供应商,下至终端客户的“大渠道”,渠道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利用渠道信息制定企业自身的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共同维持渠道内信息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的运行的通畅,实现渠道共享。在企业品牌和客户关系方面,顾客对“大渠道”内企业品牌的忠诚可以拉动整个供应链的高速有效运转,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并且渠道的良好的供货机制也是维护客户忠诚度的重要保障,即最终实现品牌与客户关系的共享。

3.降低商业信用风险。一般来说,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导致应收账款回收的困难。社会资本稀疏的关系网络中,分销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多以契约的形式固定,这种关系非常不确定。分销商为扩大市场占有率不可能只销售一个供应商的产品,供应商也不会只选择一个分销商参与产品销售,双方都会在多个渠道关系中活跃,这样零售商与供应商的之间依赖关系非常微弱,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就会不稳定,这必定为应收账款的回收增加了难度[15]。从另一方面说,客户关系的维护与选择也会影响应收账款的回收。社会资本厚重的企业意味着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声誉,能够提升企业的优质形象,进而获得更多分销商和消费者的青睐,拓展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网络。当企业与其下游建立起长期互信的关系时,就会大大降低商业信用风险,加快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

五、结论与研究展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营运资金的宏观管理要求企业立足于整个供应链的层面把握营运资金流转动态,尽力减少供应链接合点的资金沉淀,实现资金管理的最优化。企业社会资本使得具有共同战略目标的企业网得以积聚,加强了供应链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形成一条高效、有序运行的价值链创造渠道,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营运资金的微观管理要求企业立足于采购渠道、生产渠道与营销渠道对营运资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实现作业流程之间的无缝对接,将营运资金管理战略有效执行,从而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确保资金流的顺畅。

就营运资金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而言,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将逐渐成为市场机制的有机补充;然而相比较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制度信任程度不够高,社会资本发挥的功能一度替代了市场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资本往往成为获取关键性资源的直接渠道,成为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社会资本对市场机制的替代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比如,社会资本投资成本过高、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等,因此,社会资本对市场机制的有效补充才是其常态作用,将成为其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最佳形式[16]。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健全以及竞争环境的逐渐改善,社会资本的替代功能将逐渐减弱,其补充功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必将更好地配合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切实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水平。

[1]Bourdueu,P.The Forms of Capital[M].Eestport,CT:Greedwood Press,1985.

[2]Burt,R S.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边海燕,邱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89—90.

[4]李燕萍.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资本功能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3):15—21.

[5]陆迁,王昕.社会资本综述及分析框架[J].商业研究,2012,(2):141—145.

[6]王夏阳.契约激励、信息共享与供应链的动态协调[J].管理世界,2005,(4):106—115.

[7]王晓玉.基于企业社会资本钓竞净优势探索[J].商业研究,2005,(5):45—48.

[8]陈燕.区域社会资本、法律保护与公司价值[J].西部论坛,2011,(6):78—85.

[9]陈芝,唐胜辉,单汩源.制造企业库存多因素分类矩阵管理策略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6):105—109.

[10]王晓明.社会资本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5,(4):41—43.

[11]王向楠,张立明.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元分析[J].西部论坛,2012,(5):41—47.

[12]王竹泉,马广林.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J].会计研究,2005,(6):28—33.

[13]Charles,et al.The Positive Externalities of Social Capital:Benefiting from Senior Broke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2,55(5):1213—1218.

[14]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85—90.

[15]Andrew M.C,Klaus N.Social Capital and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Studies of Mgt.&Org.,2009,39(2):7—32.

[16]朱巧玲,杨威.破解“关系经济”迷局——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5):25—29.

猜你喜欢

营运渠道资本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VRT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应用
大考已至:撤站后的三大营运管理痛点及应对
资本策局变
创举措 拓渠道 提质量
第一资本观
渠道与内容应当辩证取舍
动画短片的营运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