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机构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研究

2013-09-22许艳凤1靖2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龄特教幼教

许艳凤1,李 靖2



康复机构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研究

许艳凤,李 靖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澳门大学 教育学院,澳门)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福建省某市多家儿童康复机构的教师进行调查与分析。对普通幼儿教育和特殊幼儿教育的教师工作压力进行了比较,继而对特殊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行了人口学分析。结果显示:特殊幼儿教育教师在许多维度上的压力大于普通幼儿教育教师,人口学诸多因素也和工作压力密切相关。

康复机构;特殊儿童;特殊幼儿教师;普通幼儿教师;工作压力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中国整体的教育文化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特殊儿童作为一类数量庞大的群体,其教育是彰显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人文水平的重要指标,也对国家稳定和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特殊儿童,广义的定义包括与正常儿童在智力、感官、情绪、行为等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儿童,既包括低于儿童发展的群体,也包括发展高于正常儿童的人;狭义的特殊儿童是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中存在各种障碍的儿童,包括智力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情绪和行为障碍等类型。我们这里主要指的是后者。狭义的特殊儿童根据2006年我国第二次残疾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当时有残疾人口6 496万人,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

246万残疾儿童需要得到合适的教育,这对于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需求是非常巨大的。然而,国家发展教育的重心一直都倾向在了普通教育当中,对特殊教育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存在康复机构物质硬件条件差,特教教师整体素养低,特教相关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差等诸多问题。福建省处于东南沿海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状况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针对特教教育存在的现状,我们以某市康复机构特殊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用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去探析其工作压力,并对调查研究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研究组: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走访了某市儿童康复机构9所,向康复机构的幼儿教师(以下研究组也称“特殊幼教”)共发放问卷75份,回收问卷69份,回收率为92 %。研究组被试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对照组: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向某市5所普通幼儿园的教师(以下对照组也称“普通幼教”)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6份,回收率为96 %。

(二) 调查工具

1.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一般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特征。

2.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问卷

本问卷是南京师范大学李敏修订的,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94,各个因素与问卷总分相关在0.65~0.93之间,信度较好。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在0.36~0.84之间,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较为适合幼儿教育情况。问卷共30个题目,在结构上分为待遇与环境、个人能力、人际关系、角色任务、外部期望、学生因素和工作职责等7个维度。

(三) 调查的实施

1. 调查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某市9家康复机构,将教师工作压力问卷通过实地调查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进行发放和回收。同时,每家康复机构发放一份问卷,由机构负责人或负责评估的教师填写。

2. 访谈法

由于福州市康复机构的特殊幼教总体人数不多,样本量较小。为了弥补调查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我们在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的同时,也与康复机构的负责人或负责评估的教师进行了非结构访谈,以进一步了解这些康复机构幼儿教师实际生活中真实的工作压力状况。

(四)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7.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 特殊幼教的基本构成

表1表明,康复机构的特殊幼教以女教师为主,占到82.6 %;教师年龄总体呈年轻化的态势,30岁以下的教师占到总数的52.1 %,40岁以上者只占总数的11.6 %;教师教龄年限普遍不长,5年以内教龄的教师占78.2 %,其中2年之内的占39.1 %,而教龄超过5年的只占21.8 %;教师的学历大专占47.8 %,本科占49.3 %,大专以下和本科以上仅有2.8 %。

表1 特殊幼教的基本构成(n=69)

(二) 特殊幼教与普通幼教的工作压力差异

独立样本检验的结果表明(见表2),特殊幼教与普通幼教在待遇与环境(=-2.69,<0.01)、外部期望(=-2.11,<0.01)、学生因素(=2.57,<0.01)这3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特殊幼教在这3个方面的工作压力高于普通幼教。

表2 特殊幼教与普通幼教的工作压力差异

(三) 特殊幼教工作压力的性别差异

独立样本检验的结果表明(见表3),特殊幼教在工作压力的7个维度上,个人能力(=2.25,<0.01)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教师在个人能力上的压力高于女教师;其次,对男、女教师而言,工作压力最大的维度为外部期望(男=24.33;女=23.07),但男、女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3 特殊幼教工作压力的性别差异

(四) 不同年龄特殊幼教的工作压力差异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4),不同年龄特殊幼教在待遇与环境(=1.22,<0.05)和学生因素(=2.73,<0.01)存在显著性差异。41岁以上的教师在待遇与环境方面压力最大,24岁以下群体的压力最小;在学生因素方面,25~30岁教师的压力最大, 31~40岁的压力最小。

表4 不同年龄特殊幼教的工作压力差异

(五) 不同教龄特殊幼教的工作压力差异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压力的7个维度在教龄上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

(六) 不同受教育程度特殊幼教的工作压力差异

由于中专和本科以上学历的特殊幼教都只有一人,为方便、合理地分析,把中专学历并入大专及以下学历,把本科以上学历并入本科及以上学历,对大专及以下学历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特殊幼教的工作压力进行比较。独立样本检验的结果表明,某市康复机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特殊幼教的工作压力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讨论

(一) 特殊幼教的人口学状况分析

本调查表明,某市康复机构特殊幼教以女教师为主,占了8成以上;教师年龄总体呈现年轻化的态势,30岁以下的教师超过了一半;教师的教龄年限普遍不长,教龄在5年内的教师占到了近8成,其中2年之内的约占4成;学历方面中专和研究生的比例极少,绝大部分是大专和本科学历。

由于特殊幼儿教育工作除了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外,更需要耐心细心等品质,因此和普通幼儿教育的情况类似,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受欢迎。另外,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社会对男性具有更高的期望,特殊幼教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收入水平都不高,也造成了男性教师比较少的格局。然而与普通幼儿教育相比较而言,特殊男幼教的比例又相对高一些。通过访谈我们得知其主要原因是,体育训练(如感统训练)是特殊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训练课程在整个训练课程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机构往往倾向于让男老师来负责这部分的课程训练,所以,男教师的比例是特殊幼儿教育高于普通幼儿教育。

特殊幼教的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因为特殊教育事业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被重视蓬勃发展起来的,相关的人才培养体系也还正在逐渐地完善过程当中,所以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并不多。另外,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声望较低,很多年轻的老师常常把特教作为自己的一块“跳板”,一旦找到更好的发展途径就会选择离开。特殊幼教以大专和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为主,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到了大众教育阶段,该市康复机构的调查结果也反映了高层次的人才进入该领域意愿不强。

(二) 特殊幼教与普通幼教的工作压力差异

在待遇与环境、外部期望、学生因素3个维度上,该市康复机构的特殊幼教的压力明显高于普通幼教。因为特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比较晚,在人力物力和重视程度等方面都逊色于普通幼儿教育,特教教师的工资水平也比较低。另外,特殊幼教每天都在和有各种障碍的儿童接触,这种非常规的生活状态对其身心易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待遇与环境因素上特殊幼教的压力大于普通幼教。在外部期望维度上,由于家长对普通幼儿教育的期望通常是接受常规的照顾和知识,而特殊儿童的父母则期望通过机构专业的康复训练,促进孩子朝着正常的方面发展。也因此对教师和康复机构的期望更大,要求更高。而事实上,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儿童的很多障碍是难以矫治的,这也就造成了特殊幼教在外部期望维度上面临更大压力。在学生因素方面,有的特殊儿童经常伴有癫痫等各种疾病,像自闭症儿童还经常会有攻击倾向,教师担负着更大的责任,管理难度也更大,所以来自学生因素的压力也就更大。

(三) 特殊幼教工作压力的性别差异

该市康复机构幼儿教育的男女教师在个人能力维度上的压力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的压力水平高于女性。通过实地访谈,可能有这两方面的原因:1) 特殊教育是一门专业技能,需要有细心、耐心、洞察敏锐等特质,而男性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压力会更大;2) 社会对男性具有更高的期望值,在实际工作当中,男性如果做得没有女性好必然承担更大的社会压力。

(四) 不同年龄、教龄特殊幼教的工作压力差异

该市康复机构不同年龄段的特殊幼教在待遇与环境和学生因素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41岁以上的教师在待遇与环境方面压力最大;25~30岁教师在学生因素上的压力最大。造成前者的原因可能是:1) 处于更年期,生理的变化对心理状态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调控环境压力的能力较差;2) 父母年龄变大,孩子还未成年,上有老下有小造成负担加重,也导致其待遇压力增大;3) 入职时间较长,产生了职业倦怠,进而导致压力的相关指数提升。在学生因素方面,25~30岁教师群体也是即将为人母、或为人母不久的群体,面对这群特殊的儿童,也许让她们更多地担心自己孩子将来能否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在工作压力的7个维度上不同教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和原来的预期是有差异的。因为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3个阶段。由此,我们预测教龄短的教师因处于关注生存的阶段,实际的工作经验不够丰富,要在工作中证明自己,必将面临现实中更大的工作压力。但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教龄短和教龄长的特殊幼儿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五) 不同受教育程度特殊幼教的工作压力差异

该市康复机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特殊幼教在工作压力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能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1) 观念的转变,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会更加注重能力而非学历。2) 不同学历的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时获得的待遇本身就存在差异,高学历教师高投入,低学历教师低投入,这种差异的认知也让不同学历群体的老师心理得到平衡。

综上所述,特殊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普通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性决定了男性教师在特殊幼儿教育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其在普通幼儿教育的比例, 男性教师的压力显著高于女性教师。工作压力在不同教龄和学历的老师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但不同年龄段的老师面临不同程度和种类的压力。

四、启示

首先,要对特殊幼教的工作压力予以关注。工作压力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工作压力可以促进工作更好地完成,而压力过大则会使工作效率变低,对人的身心健康、教学品质、班级经营和人际互动都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我国特殊幼教的工作压力状况并不乐观,这给特殊教育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所以要予以关注。

其次,要加强对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目前国内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普通教育方面,而对特殊教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我国特教事业刚刚起步,方兴未艾,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展调查研究,一方面积极地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特教知识经验,另外一方面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特殊教育的研究能够本土化。

最后,工作压力的调试很重要。减轻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压力首先要加大重视程度,加大投入保障特教教师生活质量。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减缓特教教师压力的策略,调动特教教师的积极性,创造出更好的工作环境。也可以不定期地聘请相关人士来对特教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

本研究所选用的调查样本为某市9家儿童康复机构的69名教师,样本量偏小,研究结果对特殊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的推论有局限性。今后应尽可能地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地深入调查人口学之外有哪些因素对特殊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EB/OL].(2007-05-28)[2013-06-21].http://www.cdpf.org.cn/sytj/content/2007-11/21/content_30316035.htm.

[2] 甘昭良.福建省特殊教育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4):76-80.

[3] 李敏.南京市G区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97-98.

[4] 王玲凤.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J].中国特殊教育,2010(1):55-59.

[5] 张茂林,杜晓新.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11):15-20.

[6] 闫宏迪,赵庆华.中外教师发展阶段比较研究及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8):73-75.

[7] 王辉.中国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6(10):3-9.

(责任编校:卫立冬 英文校对:吴秀兰)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Pressure in Rehabilitation Agencies

XU Yan-feng, LI Jing

(1.College of Educatio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17, China; 2. Faculty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u, China.)

The research, employing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makes a survey of the preschool teachers from various rehabilitation agencies in a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It first makes a comparison of the work pressure between special preschool teachers and ordinary preschool teachers, and then makes a demographic analysis of special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pressur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pecial preschool teachers have more work pressure in many dimensions than ordinary preschool teachers, and that demographic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work pressure.

rehabilitation agencies; special children; special preschool teachers; ordinary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pressure

10.3969/j.issn.1673-2065.2013.06.031

G615

A

1673-2065(2013)06-0115-04

2013-08-19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A类项目(JA11100S);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许艳凤(1971-),女,福建闽清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心理学博士;李 靖(1989-),男,河北河间人,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教龄特教幼教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幼教产业的风向标,上海幼教展的五大看点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