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中的为官之道

2013-09-22周桂钿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孟子意见群众

周桂钿



传统文化中的为官之道

周桂钿

为官之道;儒家;以民为本;自知之明;利害之辨

一、以民为本

《尚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邦是国家,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这个根本巩固了,国家才能安宁。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里讲贵轻,是指重要的程度。人民是最重要,其次是国家,国君是最不重要的。孟子是生活在战国时代,那时的君可能指七国诸侯王。后代理解孟子的说法,多将君理解为天子即皇帝。如明代朱元璋不满意民贵君轻的说法,将孟子逐出孔庙。春秋时代,郑国相(相当于总理)子产,当水灾时,他将自己的车放在小河中,为过河的行人提供方便。孟子知道此事后,说这就不懂政治。应该在冬天农闲时,组织群众修路搭桥,让所有的道路都暢通无阴。像子产这样做,只能解决少数人的问题,不能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而且自己的公务却可能由于没车受到耽误,得不偿失。政治要治本,不能只治标。贾谊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概括为“民无不为本”,他认为民是国家的根本,国君的根本,也是官吏的根本。没有人民,国家也就不存在了。人民不高兴,国家也不能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高兴不高兴,决定国君的荣辱。后人评论皇帝的功过,也是根据他们对人民的态度,为人民做了什么好事,有过什么贡献。如果使人民受到伤害,即使他有各种业绩,也不值得赞扬。因此,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先存百姓”。(《贞观政要君道》)以民为本,始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宗元积极倡导文化教育,从那以后,当地中举人数不断增加。后人为了纪念柳宗元,建起柳侯祠,后又扩建为柳侯公园。美名传千古,流芳百世。与此相反,有的官员夺权于朝,争利于市,最后,权力与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下骂名,遗臭万年。历史上无数这样的事例,都证明了贾谊的“民无不为本”的论断。所有君臣都要以民为本,这是万古不变的原则。以民为本,就是要关心每一个民。这里引出3项重要原则:1) 当政者要倾听群众的意见,不是只是向群众灌输自己的政治主张。2) 不能只按多数人的意见办,要保护少数,照顾弱者。真理不都是掌握在多数人的手里。3) 不能都按群众的意见办,当群众的尾巴。正确的意见才能真正代表群众的利益。对群众的各种不同意见,要进行分析研究,采纳正确的意见,吸收合理的成分,进行集思广益,形成最佳方案。对不正确的意见,要做细致的说服工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搞统一战线,充分体现民本观,堪称典范。

二、自知之明

当政者对于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认识自己才是高明的。刘子说:“夫人主莫不爱爱己,而莫知爱己者之不足爱。”人主就是君,君没有不喜欢爱自己的人,却不知道爱自己的人不值得爱。因为别人的爱不一定出于真爱,有的出于爱自己手中的权力。所有奸臣都喜欢在君面前说好话,那不是真的,而是巴结,拍马屁,包藏祸心。“自足者不足,自明者不明”。自己感觉了不起,自以为高明,往往是不正确的。蒋济:“君王之治,必须贤佐。”天下之大,事情之多,不是个人所能完成的。必须依靠贤佐协助,才能做好。不信任别人不行,轻信一些人也不行。杜恕说:“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为君有权,因此很多人要歌颂他。君王如果因此而洋洋得意,那就上当了。桓范说:“为君难”“臣不易”。就是说无论君臣都要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特别要将人民摆在最高的位置上。人民好像地位最低,如果站在他们的对立面,没有不倒霉的,只是早晚的时间问题。1 000年前的柳宗元提出“吏为民役”,官吏都是人民的仆役,即公仆的意思。所有当政者,都要牢记这一条。古代讲君臣,现代不讲君臣。所谓君道的内容可供当政者、决策者、所谓一把手借鉴。所谓臣道,可供副手参考。什么理论都不能照搬,都要体会其精神,从实际出发,加以创造性的运用。不想下苦功,只想照搬现成的,再好的理论在这些人的手里,都会走样变质。儒学教条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一样没有前途。

三、利害之辨

儒家讨论义利之辨,强调的是重义轻利。义是合理性,利是利益。无论有什么利益,都要想一想是否合理,如果合理,那就可以取。孔子说:“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贾谊说:“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趋利避害,是人的普遍心理。但是,儒家认为对于利害要进行分析,一切都要按合理的办才行。董仲舒说:“受禄之家,不与民争利。”(《汉书董仲舒传》)有俸禄的家庭,当官拿工资的官员不应该与民争利,不能再搞什么副业增加收入。他以公仪休“拔葵出妻”(《汉书董仲舒传》)为例。公仪休任鲁国相,诸侯王的助手,相当于小国的总理。他吃饭看到菜,一问,知道是自己家后花园种的,他就将菜都拔掉,说自己有了俸禄,还要自己种菜,这不是与菜家争利吗?他看到自己的妻子织布,就将妻子休了。原因就是妻子与女工争利。公务人员搞创收,就是与民争利。这在古代算是不合理的。虽然比贪污受贿好一点,也是不允许的。

有人想积攒很多财富,留给子孙。实际上,给子孙财富越多越不好。2 000多年前的汉代,疏广就提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汉书:疏广传》)子孙好的话,因为财富多,可能降低志向。子孙不好的话,财富多了,就会增加他们的罪过。无论子孙好坏,财富多了,都是有害无益的。《吕氏春秋·本生》篇载:“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谹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这一段话,大意就是说,过分享受,不利健康。这一段话的内容,一万年以后也是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现在一些亿万富翁活不过六十,而贫民百姓活过八九十岁,却是平常事。正如《庄子》所讲,有钱人“以养伤身”,想养好身体,却伤害了身体。

以上三条,就是要正确对待自己和群众,正确处理利害关系。看自己过高,容易骄,骄没有不败的。骄兵必败,何止于兵?经营经济,研究学问,当官从政,莫不如此。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愿望,重视群众利益,是走群众路线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就能正确处理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才能正确处理利害关系。林则徐的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应该成为清官的座右铭。

(文中引文不注出处者,均见《群书治要》)

(责任编校:耿春红)

10.3969/j.issn.1673-2065.2013.06.006

周桂钿(1943-),男,福建长乐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两届哲学系主任。现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副院长,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著作20多种,重点研究秦汉哲学,主要专著有《虚实之辨》《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董学探微》《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秦汉思想史》《中国儒学讲稿》《二十二堂国学课》等。

1673-2065(2013)06-0025-02

博文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f615301019p0l.html

猜你喜欢

孟子意见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评“小创”,送好礼
磨刀不误砍柴工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