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视域下的民族器乐振兴路径研究

2013-09-20◇杨

市场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器乐受众民族

◇杨 鸣

民族器乐是中国古老文明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绪,在人类音乐发展历史中占据突出地位,“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二胡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琵琶曲《十面埋伏》,古筝曲《西楚霸王》等等。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1]然而,在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民族器乐和诸多民族艺术形式一样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深刻冲击,越来越不受广大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受众)的“待见”,普遍陷入生存艰难、发展缓慢、影响式微的窘境。如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2]的科学论断,笔者认为,这为民族器乐的振兴与繁荣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机遇,实现民族器乐的大发展大繁荣。

为了探讨民族器乐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振兴路径,笔者认为我们首先要理清民族器乐目前的生存和发展困境。

1.欣赏和爱好民族器乐的人群在急剧萎缩。多项调查显示,当今中国社会爱好、欣赏民族器乐的人群越来越小,受众面狭窄,一场高水平的民族器乐音乐会要么知音寥寥,要么“叫好不叫座”。再从艺术培训市场的情况来看,虽然如今学习古筝、琵琶、二胡、长笛、葫芦丝等民族乐器的青少年人群也很庞大,但与西洋乐器培训市场比起来,两者依旧不能等量齐观。受众人群的萎缩、青少年人才的不足等现状都严重影响着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

2.饱受现代传媒的冷落。广电、互联网、报刊等现代传播媒体在音乐艺术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其作用会越来越重要。但是令民乐人感到扼腕和气短的是,也许是受受众兴趣的左右,现代传播媒体并没有给民族器乐太多的展示魅力的空间,其播出时间和数量远远低于流行音乐、西洋音乐等品种,甚至将此视为可有可无的边缘化内容。而且,由于媒体普遍缺乏深谙民族器乐精妙的专业采编制作人才,所以在制作这方面的节目、编辑这方面的文章时往往缺乏创意、草草应付。诸多出版社也不愿意出版发行民族器乐方面的谱子和技巧读物。

3.民族器乐编创演以及教育工作者孤芳自赏、固步自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某项艺术要想获得大的发展、赢得更多受众的接受与喜爱,通常必须以开放的态势与时代、与大众互动。反观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现状,编创演以及教育工作者孤芳自赏、固步自封的现象非常普遍,形成各种圈子和山头。而且,“象牙塔习气”、“艺术精英做派”严重,很多民族器乐只在艺术院校或学艺者等非常有限的范围内传播,一些高水平的大型民族器乐音乐会只在海外演出。本身已经不为时代和大众所“待见”,自己却还以“曲高和寡”、“观众欣赏品位太低”等理由自我开脱、自欺欺人,很少深刻思考如何与时俱进、如何更有效地实现与受众良好互动等问题。

4.没能将传统曲目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源、产业资源。中国民族器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裁广泛,曲目丰富,但是现代人对此的研究整理、开发利用很不够,即便是一些专业院团演来演去也总是那些“保留节目”,多年不变,千篇一律,如此狭窄和老调,很难留住当代艺术受众挑剔而驿动的目光,也不可能熏陶和造就新的民乐爱好人群,更遑论将传统曲目资源有效转化为文化资源、产业资源了。

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西风”席卷中国文化领域,我国民族器乐发展艰难行进在文化“全球化”与“多元化”之间,呈现出复杂的生存状态[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机遇为民族器乐走出困境、实现繁荣提供了契机,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借助这股东风实现华丽转身呢?

1.统筹规划,加强民族器乐在艺术市场的推广和营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不愁嫁等观念已经是明日黄花,广大民族器乐工作者必须及时更新观念,建构市场意识、宣传意识、推广意识、营销意识,统筹规划,加强民族器乐在艺术市场的推广和营销。

(1)重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人类已经进入媒体时代,现代媒体对人类生活、工作的影响无处不在。国内外的多项研究证实,现代媒体可以比较轻易地左右潮流和时尚,改变很多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音乐工作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与时俱进树立媒体意识,善于借助现代媒体展示民族器乐的艺术魅力和精神价值,使得更多的受众借助媒体便捷地感受民族器乐的审美奥妙,进而接受它、喜欢它。比如,电视媒体是很多人日常获取资讯、娱乐的主要选择,民乐工作者可与电视台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借助现代电视技术手段和文化包装策略,通过展示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曲目、流派等知识点,有效进行“爱乐普及”。比如,互联网对青少年人群、知识阶层等影响巨大,而且具有互动性良好等特点,民乐工作者可与相关机构携手,创编符合网络特点和青少年网民认知心理特点的民族器乐频道、专题,研发有关游戏软件,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民族器乐。比如,我们还可借助报纸、期刊等阵地,多多撰写有关民族器乐的通俗易懂、耐读好读的文章,使读者萌生接触、感受民族器乐的冲动。

(2)整合资源,制订行之有效的民族器乐市场营销策略。有论者认为,“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美学特质,集中体现在对人文情怀的抒发和感悟。在传统民族器乐中,这种人文情怀的抒发和感悟,根据不同的心境或精神寄托,又有不同的指向。其审美或指向特定的社会情怀,或指向某种情态心境,或指向人生哀乐情感,或指向趣识乐风……这使得民族器乐的审美范畴不但包含有音乐形态构成各要素特征,以及情态、风格、趣味、意境等各类音乐表达和体验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也经常与各种人文情怀紧密相关而不可分隔。”笔者认为,民族器乐这些核心价值很是契合当代人的精神需求,但是由于宣传不够、认知偏差等原因,亟待一种纽带把民族器乐与现代人链接起来。我们都知道,任何风格的音乐要想顺利进入音乐市场并产生效益,都需要一定的营销策略做推手,所以我们要在制订行之有效的民族器乐市场营销策略方面做足功课、狠下工夫,这是我们振兴民族器乐这一系统工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国内外在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个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2.加强民族器乐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4],民族器乐的形式和内容都需要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当然,这种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使民族器乐的灵魂与现代艺术的魅力交汇融合,滋养和冲击现代人的心灵。

3.改进音乐教育,发挥民族器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应有作用。中国民族器乐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我国新课改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的理念以来,加强对民族器乐的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5]。学校教育往往能够对受教育者产生一生的影响,我们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器乐成分,不仅能够有效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将热爱民族文化的基因深深植入其灵魂深处,使其渐渐成长为民族文化忠实的拥趸。

[1] 余施洁.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思考[J].音乐创作,2009(04).

[2] 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N].人民日报,2009-09-27.

[3] 丁艳.中国民族器乐生存现状调查与分析[J].艺术评论,2010(07).

[4]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蒋莉.加强民族器乐教学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民族器乐教学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价值[M].中国音乐,2009(01).

猜你喜欢

器乐受众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多元民族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演奏剧场”:器乐表演新形式——以筝作品《人生几何?!》为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