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9-19柴艺汇蔡玉杰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生脉充血性黄芪

柴艺汇 蔡玉杰

1贵阳中医学院2011级研究生,贵阳 550002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原因引起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致使心室充盈,射血障碍,心脏泵血功能降低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最终发展阶段[1]。常由冠心病、高血压、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而来,病程较长,病情迁延难愈,且发病率高,尤其在老年人当中发病率显著提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2]。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等,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临床症状可以有显著变化,也可能与心功能状况不相符。如果不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会不断加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为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本文采用黄芪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1年9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治疗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两组平均年龄50~80岁;均有3年以上病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3]中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Ⅰ级:患者既往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不受限,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级: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平时一般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的症状;Ⅳ级:患者不能从事任何活动,休息状态下可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4]中心肾阳虚型。证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缓无力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生脉饮(黄芪30g,麦冬15g,五味子10g,党参15g等),伴心寒肢冷者,重用人参、附子、肉桂温阳散寒;大汗出者,重用人参、煅龙骨、煅牡蛎、山茱萸益气敛汗;伴瘀血者,加丹参、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心阳不振,以致心动过缓者,酌加炙麻黄、补骨脂,重用桂枝温通心阳。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有关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标准制订。显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足2级,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或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之间疗效的比较(n=40,例,%)

3 讨论

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西医多采用强心、扩管、利尿等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硝酸酯类、利尿剂等药物,西药治疗心力衰竭疗效确切,但存在洋地黄中毒、大量利尿易引起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选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心力衰竭是目前研究热点[6]。中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心悸”、“水肿”、“胸痹”等病证范畴[7]。中医学认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多为先天禀赋不足,邪毒乘虚而入,内舍于心,心脉瘀阻,血运不畅,水液停留,渐致心体胀大。其基本病机为心气虚,渐至气虚及阳,日久及肾,以致心肾阳虚,瘀水内停,属心肾同病之证[8-9]。

黄芪生脉饮是一种临床上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广泛用其治疗心血管疾病,其主要功效为益气滋阴,养心补肺,扶助心气等,主要治疗心悸气短,动则加重,胸闷喘促,自汗,神疲乏力,舌质淡有齿痕,脉结代等气阴两虚之证。现代药理学研究[10-12]发现,黄芪生脉饮具有强心,改善周围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其在治疗心脏病方面已经有很明显的临床疗效。黄芪为豆科植物中药中的主要补气药物,味甘而性微温,入脾肺两经,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等功用。黄芪内含多种氨基酸、叶酸、糖类、蛋白质、甜菜碱、淀粉酶等,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生脉散出自金·张元素所著《医学启源》,具有益气滋阴复脉、敛汗生津之功。国内各医院应用生脉饮治疗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脏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从临床实践中证实了生脉饮具有强心、改善周围血液循环等作用[13]。实验研究[14]也表明,生脉饮对心功能不全有防治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本文给予黄芪生脉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研究表明,黄芪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很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毒副作用很小,价格实惠,还能够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经济合理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1]陈明哲.心脏病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853.

[2]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3]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6]李高兴.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2):751-752.

[7]张瑞华,焦增绵,马丽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论治[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7):440-441.

[8]邓秀娟,李南夷.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近10年研究概况[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13(11):986-988.

[9]王晓红,渠慎成,陈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7,24(3):9-10.

[10]韩玲,陈可冀.黄芪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234-237.

[11]刘志高,熊正明,余细勇.黄芪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5):351-353.

[12]吕圭源,陈素红,李立文,等.黄芪生脉饮有效部位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CK、LDH、AST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208-210.

[13]辛倩,单兆亮.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5):573-574.

[14]陈婧,罗美霞,郑锵,等.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 Meta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25-28.

猜你喜欢

生脉充血性黄芪
生脉饮合百合固金汤对中晚期肺癌(气阴两虚证)化疗患者的增效减毒及睡眠质量效果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胸腺肽结合生脉注射液在免疫功能低下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黄芪是个宝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
应用血塞通联合生脉注射液对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临床疗效分析
夏天补点生脉饮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