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48例

2013-09-14王继东黄维蘅

中国药业 2013年7期
关键词:吡格胰岛低血糖

王继东,黄维蘅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中心卫生院内科,浙江 宁波 315731)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进行性损害、肝脏和周围组织出现胰岛素抵抗(IR)导致的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目前,对于初诊患者,也已倾向于早期应用胰岛素,延缓β细胞受损,改善其分泌功能。胰岛素治疗通过模拟正常人体的胰岛素分泌曲线,使血糖迅速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但单用胰岛素往往难以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理想水平,原因主要是顾忌出现低血糖、体重增加和高胰岛素血症,其解决方法之一是配合使用胰岛素增敏剂[2]。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是一种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能直接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水平,且能有效地保持药物疗效[3]。笔者应用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均符合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61例,女35例;年龄43~72岁,平均(56.5±9.5)岁;体 重 47.5 ~75.5 kg,平 均 (59.5 ±7.8)kg;体重指 数(BMI)21~28 kg/m2,平均(23.2±1.8)kg/m2;病史 1~16 年,平均(3.5±2.8)年。所有患者均使用胰岛素增敏剂以外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8周以上,但血糖控制不理想;均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无严重的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及其他严重伴发疾病者,并排除感染、酮症酸中毒及各种应激状况;均在试验开始前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以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BMI、病程、血糖水平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观察方法

对照组在进行糖尿病教育和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标准胰岛素治疗。使用诺和灵30R笔芯(诺和诺德公司)分别于每日早餐前和晚餐前 15min皮下注射,起始量 0.2~0.4 U/(kg·d),按2∶1分配在早晚餐。血糖的目标值为,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 h血糖(PBG)<10.0 mmol/L,根据血糖监测调整胰岛素用量。患者均接受饮食疗法,试验期间不使用其他降糖药物,连续治疗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日早餐前15 min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 (商品名艾汀,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080102,规格为每片15 mg),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观察下列指标的水平:BMI,血糖(包括FBG,PBG),HbA1C(采用 ELISA 法),平均胰岛素用量,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均为轻度,通过减少胰岛素量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出现轻微心悸,未予特殊处理,自行缓解。对照组7例患者出现轻至中度低血糖,需要减少胰岛素用量;1例患者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对症治疗后消退,未中断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变化,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见(χ2=3.86,P <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HbA1C、BMI等水平比较( ± s,n=48)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HbA1C、BMI等水平比较( ± s,n=48)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5,■ P <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BG(mmol/L)11.5 ± 4.4 7.0 ±1.2▲□12.0 ± 4.6 8.2 ±1.6△PBG(mmol/L)15.2 ± 4.2 8.3 ±2.2▲□14.9 ± 3.9 9.6 ±2.8△HbA1C(%)10.5 ± 1.6 7.0 ±1.2△□10.3 ± 1.5 7.9 ±1.4△胰岛素用量(U/d)-32.5 ±2.2■-47.2 ± 3.8 BMI(kg/m2)23.0 ± 1.7 24.8 ±1.8△□23.4 ± 1.9 23.6 ± 1.6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呈缓慢进行性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持续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和长期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导致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呈绝对或相对缺乏的状态[4]。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2型糖尿病的血糖达到诊断糖尿病时,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丧失已达50%[5]。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以明显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病情进展。因此,本研究的所有受试对象均于诊断后给予胰岛素治疗,通常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吸收较快,一般15 min起效,30~60 min达峰值,持续2~5 h,能快速模拟生理性胰岛素早期分泌相,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更符合进餐时的生理需求。但已有研究表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使用大量胰岛素,往往难以长期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况且随着胰岛素剂量的增加,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同时罹患冠心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也增加。其原因可能在于胰岛素抵抗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整个过程,因此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6]。

吡格列酮是一种高度选择性和高效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X(PPAR-X)的激动剂,通过直接与PPAR-X受体结合并使之激活,提高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等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内源性和外源性胰岛素的作用及降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脂肪酸(FFA)等浓度而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还可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而持久控制血糖[7]。由于吡格列酮作用于基因水平,其起效和HbA1C水平的变化均较慢[8],因此本研究中使用吡格列酮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另外,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前提是患者胰腺尚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若胰岛素严重缺乏,则该类药物不能发挥效应[9]。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用胰岛素治疗比较,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更显著地降低了FBG,PBG,HbA1C水平,BMI有所增加,胰岛素更低的使用量就可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且低血糖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因此认为,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迅速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同时能有效地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的用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1]叶林秀,徐焱成,朱宜莲,等.神经源分化因子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2,19(6):484-487.

[2]常宝成,郑少雄.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在糖尿病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1,21(1):34 -36.

[3]Kadoglou NP,Kapelouzou A,Tsanikidis H,etal.Effects of rosiglitazone/metformin fixed-dose combination therapy andmetforminmonotherapy on serum vaspin,adiponectin and IL-6 levels in drug-native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J].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2011,119(2):63 - 68.

[4]宁尚侠,李桃荣.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32例[J].中国药业,2011,20(7):62 -63.

[5]ErhardtW,Bergenheim K,Duprat- Lomon I,etal.Cost effectiveness of saxagliptin and metformin versus sulfonylurea and metformin in the treatmentof type 2 diabetesmellitus in Germany:a Cardiff diabetesmodelanalysis[J].Clin Drug Investig,2012 ,32(3):189 - 202.

[6]范书平,张国平.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28例[J].中国药业,2009,18(5):58.

[7]许 冰.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2009,4(11):879 -880.

[8]徐迎侠,刘洪英.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31(3):155-157.

[9]Chou HS,Palmer JP,Jones AR,etal.Initial treatment with fixed -dose combination rosiglitazone/glimepiride in patients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ObesMetab,2008,10(8):626 -637.

猜你喜欢

吡格胰岛低血糖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吡格列酮保护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吡格列酮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吡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吡格列酮通过pCREB蛋白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机制的研究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