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帕司他片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及硫辛酸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013-09-10李志杰张文书常书娥

实用老年医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激肽原肠溶片硫辛酸

李志杰 张文书 常书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以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多见,是一种进程缓慢、不可逆转的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达50%至60%[1],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表现以凉、麻、灼痛等感觉异常为主要症状,痛苦指数极高,容易引发足部感染、溃疡以及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报道,依帕司他片(商品名:唐林)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及硫辛酸胶囊治疗DPN疗效均优于对照组[2-3]。为此,本研究收集观察了86例DPN患者分别采用唐林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硫辛酸胶囊及甲钴胺注射液进行治疗,以观察二者之间的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住院的DPN患者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60~78岁,平均(70.20±5.95)岁,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均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5.0~8.0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7.1~1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肝功能、肾功能检测正常。将86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男24例,女19例,病程5月至17年,平均(8.00±3.56)年;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病程4月至16年,平均(8.05±3.67)年。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血糖及HbA1c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DPN诊断标准符合:(1)临床表现均有手脚发麻、疼痛和感觉异常、烧灼感或针刺样疼痛、双足踩棉花感等症状。(2)体征为肢体感觉减退和(或)肢体远端肌力减退;腱反射迟钝或消失。(3)神经肌电图检查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证实为轻、中、重度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检查示下肢MCV<45 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40 m/s。(4)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者。

1.3 方法

1.3.1 给药方法:对照组:唐林50 mg/次,口服,3次/d;甲钴胺注射液500 μg肌注,1次/d,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唐林50 mg/次,口服,3次/d;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80 U/次,口服,3次/d;硫辛酸胶囊600 mg,1次/d,早餐前30 min服用,连续治疗4周。服药前后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及血糖的变化。治疗前均签订接受治疗同意书。

1.3.2 疗效评定标准:神经症状与体征参照Dyck评分标准[4],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1)显效:症状消失,腱反射正常,MCV和(或)SCV增快≥5 m/s;(2)有效:症状缓解,腱反射有所恢复,MCV和(或)SCV增快<5 m/s;(3)无效:症状无减轻,腱反射、MCV和(或)SCV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组治疗方案对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SCV较治疗前均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经过4周的治疗,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表1 2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n=43)

表1 2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n=4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MCV SCV组别 时间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 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治疗组 治疗前 45.96±4.95 36.80±7.82 39.01±3.89 38.36±6.98治疗后 52.84±5.00*△ 46.32±9.78*△ 43.27±4.25*△ 46.23±6.87*△对照组 治疗前 45.46±5.20 35.58±8.56 39.29±3.49 37.24±7.22治疗后 48.8±5.44* 40.3±7.13* 41.56±5.33* 41.44±7.86*

2.2 临床疗效比较 2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比较见表2,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可达81.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可达6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比较(n,%,n=43)

3 讨论

DPN是老年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出现早的特点,是在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氧化应激、多元醇旁路的激活、非酶促糖基化产物(AGE)的沉积、局部血液微循环障碍、线粒体超氧化物产生过多、脂代谢紊乱及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HbA1c的沉积、高胰岛素血症、应激、自由基的损伤及糖尿病患者提早衰老等[5]。糖尿病时,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滋养神经的血管的管壁发生基底膜增厚,透明变性,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出现糖基化产物沉积,从而使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导致缺血、缺氧,可引起氧化应激增强,自由基生成过多,最终使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过多,引起周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DPN。其病理变化主要为周围神经轴突变性和(或)脱髓鞘[6]。

唐林是一种可逆性的醛糖还原酶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醛糖还原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唐林可显著抑制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坐骨神经、红细胞、视网膜中山梨醇的累积,提高其MCV和自主神经功能;在神经形态学上,唐林可改善轴突流异常,增加其坐骨神经中有髓神经纤维密度、腓肠神经髓鞘厚度、轴突面积、轴突圆柱率;另外,唐林也可改善模型动物坐骨神经的血流并使其肌醇含量回升。有研究表明,唐林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多元醇代谢的紊乱,减少山梨醇和果糖在周围神经组织中的蓄积,增加神经传导速度[7]。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作用,激活纤溶酶、降低血粘度;抑制磷脂酶A2,防止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

硫辛酸胶囊具有亲水亲脂的两性理化性质,可自由出入线粒体,是一种强抗氧化剂,作为丙酮酸脱氢酶和α-戊二酸脱氢酶-线粒体酶系复合物的辅助因子发挥作用。在生物体内可转化为还原型二氢硫辛酸,可清除自由基,阻断神经内氧化应激,增加神经营养血管内血流量与增强Na+/K+-ATP酶活性。可激活丙酮酸脱氢酶,使磷酸肌酸/肌醇比值以及ATP/ADP之比恢复正常,能够清除自由基和再生抗氧化物质,增加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量,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最初是被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后来不少研究发现该药对DPN也有不错的效果。国内学者研究显示,硫辛酸胶囊能显著改善有疼痛的DPN患者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8]。硫辛酸胶囊可能增强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降糖效果,因此建议定期检测血糖,特别是开始服用本品时。某些患者中为避免血糖症状的发生,甚至有必要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剂量。

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唐林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及硫辛酸胶囊治疗DPN,治疗4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1.3%;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增加,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MCV和SCV均有提高,治疗期间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偶有皮疹、皮肤瘙痒等过敏现象及胃部不适和倦怠等感觉,停药后消失;本治疗方案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口服简便,老年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张惠芬.实用糖尿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3-403.

[2]邓锡忠.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6):135-136.

[3]瞿鹏,曾娇娥.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4):33-34.

[4]Dyck PJ.Detection,characterization,and staying of polyneuropathy:assessed in diabetics[J].Musscle Nerve,1988,11(1):21-32.

[5]衡先培,张发荣,谢春光,等.通络糖泰防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2):45-46.

[6]张继荣,高强,于卫刚.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维生素 B6的关系[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4):291-293.

[7]罗薛松.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23):101-103.

[8]金毅,金文波,王霞.硫辛酸胶囊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5):636-637.

猜你喜欢

激肽原肠溶片硫辛酸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肠溶片”该怎么服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心绞痛效果观察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50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