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3-09-10黄燕红广东省深圳市葵涌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19

吉林医学 2013年13期
关键词:服药依从性血压

黄燕红 (广东省深圳市葵涌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19)

高血压作为在中老年人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危险性极高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据统计,我国2008年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2亿。高血压极大地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根本[1]。患者住院后强调行为(服药、节食或改变其他生活方式)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遵医行为良好能使患者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出院后回到社区里患者自认为病好了就减量服药或停药,因缺乏高血压方面知识、经济条件、自身态度等忽略高血压治疗的遵医行为,血压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治疗,患者常难以坚持。因此,有必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连续、长期的治疗和社区护理干预[2]。在社区中开展相应的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服务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防病治病的知识,有效地为社区高血压患者实现卫生保健起到积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相邻的两个社区高血压患者192名,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96例;随机抽取96名健康志愿者为C组。A组进行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B组不进行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社区基本情况没有显著差异,其中所有高血压患者均无其他不良疾病史。所有选择对象年龄均在48~72岁,平均62.4岁,其中男168例,占总人数58.3%;女120例,占总人数41.7%。三组实验对象的基本资料如年龄、疾病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对于A组患者由我院专业护理人员进行长达一年的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服务,对于A组所有患者均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情况,饮食情况、睡眠质量、运动量、服药频率等。每16例患者由一位护理人员进行社会支持护理干预,内容包括:

1.2.1 心理干预:高血压病患者常表现出情绪不稳、紧张、焦虑,这些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病情、治疗情况,知识的掌握等。让患者能够尽快消除焦虑、担心的情绪,培养遇有较大精神压力应向朋友或亲人倾诉,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

1.2.2 疾病知识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病因、治疗方法、合理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方面的知识;组织高血压病患者参加专题讲座,观看相关知识的VCD,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资料。给予提高患者自我监测、控制疾病的能力。

1.2.3 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食物应以谷类、粗纤维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木耳,紫菜,芹菜等食物适当增加含钾钙。总热量的摄入要控制,体重要控制。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6 g/d以下,提倡不饮酒,不吸烟,吸烟和酗酒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影响很大。因此,在社会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吸烟、喝酒的干预。

1.2.4 运动指导: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可以从根本上实现疾病防治的目的。针对高血压疾病高发的中老年人,选择其适宜的锻炼方式诸如太极拳、慢跑、步行等运动方式可以有效地加强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护士对于高血压患者的体育锻炼要提到监督、催促的作用,对于患者的运动量进行提醒和控制,对于运动时间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当地当时的天气情况进行控制。注意劳逸结合,运动强度、时间和频度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3]。

1.2.5 用药的干预:告知患者服用降压药是一场持久战 ,端正患者意识,坚持服药,提高规范用药的依从性。严格遵从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在服药过程中不能随意停药或增减药量。将降压药的名称、剂量、服药时间、作用及不良反应,绘制成表格,放置在患者显而易见的地方,并嘱患者或家属每次用药后签字,以免漏服或重复用药。B组患者则不进行以上干预,C组志愿者作为参照对象同样采集相应数据。

1.3 检测方法:在护理干预实验结束后,通过专业人士分别对A、B、C组患者和志愿者进行信息采集,分别采集三组试验人员对于社区高血压护理干预的社会支持度,其重要内容是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支持利用度得分和社会支持总分。

1.4 疗效判定:对比三组试验人员数据的差异,研究社会护理干预是否能得到相应的社会理解和支持,以及接受护理干预的A组患者的相关数据。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所得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社区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由表可知,实施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的试验组A组96例患者在接受社会干预护理后,社会支持度总得分明显高于没有接受干预的B组患者,且数据基本于实验前所采集的健康志愿者C组数据相当,说明经过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服务后,社区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的知识性了解更进一步,对于护理防治高血压病症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对于所采取的护理干预的认知度和支持度明显提高。A组患者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笔者通过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发病的几个环节有效阻断,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进行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之前,社区高血压患者对于社会支持的得分大约在37.5左右,在进行1年的社会支持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上升到了41左右,经比较有了较大的提升。没有经过社会干预的对照组96例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一直维持在37分左右,没有明显变化。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后稳定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情绪,保持其良好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获得提高,体现在:

3.1 保持了心理平衡:高血压患者有一个良好的,保持乐观向上豁达的心理,遇事就不急不躁。从而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并降低血中儿茶酚胺浓度,使小动脉舒张,从而患者血压下降。

3.2 改变了不良行为方式

3.2.1 合理均衡的饮食:补充了钾钙,减少了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减少了脂肪总量,控制了体重,限制了盐的摄入,低盐饮食助予提高降压药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患者及家属掌握合理均衡饮食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改善。

3.2.2 合理运动:高血压患者知道了有1/3有不同程度肥胖,血压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所以要提倡合理运动,一方面降低体重,从而减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机能,减少了有害事件的发生[4]。收到良好的协同降压效果。

3.2.3 提高了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高血压具有病程长,控制难,服药时间长,不易根治的特点,多数需终身服药是其防治的特点[5]。笔者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帮助设置服药提示信息、制定服药一览表、鼓励社会和家庭支持、社区义务工作者督促强化等方面入手,提高了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使患者的血压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本研究通过对于96例随机选出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通过干预患者的心理情况、改变不良行为方式、提高服药依从性的等方面从而实现提高患者身心健康的效果。在上表中可以看到,护理组和对比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护理组患者在通过社会支持护理干预后对于高血压的知识掌握要高于对比组,高血压的症状要较对比组缓解很多,甚至对于疾病的畏惧心理也比对比组好了很多。

[1]钱湘云,耿桂灵,卢海霞.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9):3578.

[2]赵守云,鲍银芳,殷志宏,等.社区高血压建档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0,3:18.

[3]尤黎明,吴 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8.

[4]丁 莉,李燕林,陈 琴.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与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1,9:153.

[5]陈怀颖,吴航洲.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7):798.

猜你喜欢

服药依从性血压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服药先分阴阳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