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韵叠翠满眼春 宋玉故里园林城
——湖北宜城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侧记

2013-09-05杨明生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3年23期
关键词:园林城市绿地园林绿化

◎ 本刊特约记者 杨明生

宜城是楚国故都、宋玉故里,位于鄂西北部、汉江中游,市域面积2115平方公里,市域人口57万。市区建成面积19平方公里,人口18万。近几年来,宜城市把创建园林城市,作为增强城市环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造福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来抓,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初步形成了绿地布局合理、功能设施齐全、风格特色鲜明的城市园林景观。截止目前,市区园林绿化总面积达到667公顷,绿地率达到 35.1%,绿化覆盖率39 %,公共绿地面积15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38平方米,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01 宜城市坚持凸显“水”和“绿”两个主题,用绿来美化水,以水来提升绿,彰显了水绕城流、城在林中、园随水傍、无处不景的“宜城特色”

02 宜城市对7条城区主干道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改造和建设,基本形成东西五横、南北四纵的道路绿化景观带

03 宜城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亲民绿化,把最美的风景还给广大市民。图为市民浏览楚都公园

04 宜城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亲民绿化,把最美的风景还给广大市民。图为市民行走在繁花锦簇的街头

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创新理念抓创建

牢固树立抓创园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近年来,宜城市始终把打造优美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来抓,把园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工程来抓。在制定规划时,充分考虑宜城产业特点,融入“绿色、健康、安全”理念;在创建过程中,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和谐双赢。宜城市提出了“三个舍得、两个不惜”的理念,即要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不惜暂时把发展速度降下来,不惜放弃一些投资开发项目。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了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工业、轻纺工业三个园区,引导原有企业按生产性质逐步迁入相应工业园区,使城市功能分区更加明确,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对污染企业强化重点治理,将市区主要污染源关停、迁移,腾出的土地主要用于城市绿化,带动了商贸流通、房地产、文化旅游等产业健康发展,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牢固树立抓创园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在园林城市创建中,宜城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是实施亲民绿化。宜城市提出,把最美的风景还给广大市民,把最好的地段用作公共空间,先后顶住压力、顶住诱惑,在市区黄金地段修建了鲤鱼湖公园、燕京花苑,紫盖山广场。通过规划建绿、拆违扩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等措施,在全市形成了以道路绿化为主线,公园绿地为重点,单位、居住区绿化为基础,近郊生产绿地和防护林带为补充的城市绿化格局,市区范围内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二是推进新区建设。按照生态优先、经济实用、因地制宜、文脉传承的原则,统一规划、成片开发了10个住宅小区,市区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0平方米。三是强化环境整治。围绕“显山、露水、增绿、现蓝”的目标,通过“治违”、“治脏”、“治乱”,还绿于民,还净于民。近几年来,更是投入巨资整治城市环境,使宜城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广大市民看得到绿色、闻得到花香、听得见鸟鸣。

牢固树立抓创园就是抓特色的理念。宜城因水而兴,在城市建设中,宜城市坚持凸显“水”和“绿”两个主题,用绿来美化水,以水来提升绿,彰显了水绕城流、城在林中、园随水傍、无处不景的“宜城特色”。一是着力建设以鲤鱼湖为中心的楚都风景区。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巧妙布置远景、中景、近景,与湖水相映,构建林水相依、林水相连、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的宜城“东湖”。其次,协调配置道路林荫系统,注重道路绿化植物品种、造型、色彩、层次合理搭配,形成了“城在林中、人在景中、房在园中、路在绿中”的景观特色。其三,完善城市生态环境框架体系。一方面大力保护汉江沙洲地和河流滩涂湿地,在鲤鱼湖-邬家冲水库生态旅游风景区广泛植树造林,建防护林带。另一方面积极向市郊路网延伸,把城郊林田路网建成绿色长廊和风光带,先后在随南路、宜东路、207国道等交通干线两侧,开展绿化美化,形成一条条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绿化风景带。

突出重点,建设精品,量质齐增抓创建

实施景观型园林工程。结合道路的新建、改建和升级改造,高标准建设道路绿化。投资3000万元,对中华大道、燕京大道、楚都大道、北环三路、随南大道绿色通道等7条城区主干道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改造和建设,做到了“一街一景”、“一路一品”,整个城市基本形成东西五横、南北四纵的道路绿化景观带。

实施休闲型园林工程。宜城市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将山水资源、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树种紧密结合,精心设计,形成靓点。在绿地建设上,着力探索多渠道筹资建绿的路子,加快了鲤鱼湖滨湖绿地、北环三路景观绿地、楚都大道绿色通道、汉江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投资3500万元新建45公顷的楚都公园已建成并对外开放;投入800万元建成了紫盖山广场、燕京广场;投入近1000万元,美化了中华大道、襄沙大道、燕京大道等三线小游园;2009年投入1000万元,完成振兴大道、汉江路绿化等重点绿化建设;2010年投入1000多万元,12处城市公共绿化工程已全面完成;2011年投入近2000万元,完成26处公园绿地建设,新增绿地14万平方米。市民出门就能见绿、随行就能进入林荫道、就近就有一处赏心悦目的小游园可供休憩。

实施生态型园林工程。在城内,对穿城而过的汉江河道,筹资3300万元,启动了2.4公里水生态修复工程,运用疏浚清淤、污水截留、河沿铺草、驳坎植树等综合整治手段,使河水还清、河岸添绿、环境复美,“水清、岸绿、景美、亲水”的滨水生态景观特色将进一步彰显。巧借外景,充分利用市城周边山体、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迹等场所,将城区园林与山林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以河、山、林、湖等景观互为呼应的“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立体生态景观。结合湿地保护建设,狠抓汉江滩涂湿地、鲤鱼湖、邬家冲水库,老浆沟、盘岗渠、宜岛大沟的生态建设,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得到逐步完善。

实施节约型园林工程。宜城市在提倡生态优先的基础上,实现了绿地多种功能的高度统一。三年来,在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核把关中,大力倡导生态优先的理念,坚持以乔木为骨干的复层种植群落为主,适地适树的乡土植物和节水耐旱植物为主;倡导了规划设计人性化、景观塑造简约化、种配置自然化、资源能源节约化。在植物选择和绿化施工上因地制宜,科学植树、精益求精,做到常绿和落叶并举,慢生速生兼顾、林相与季相搭配,美化与香化同步,平面与立体结合。在绿化设计上,坚持集约化、简约化,杜绝“豪华风”,通过公开招投标控制和降低新建绿化的造价;在绿化建设上,对拆迁腾退土地上原有的树木加大了保护力度,有利用价值的充分加以利用,提倡依山就势建设绿地,反对大量人工堆造地形,以节约投资;按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启动了“林荫广场”和“林荫停车场工程”建设,目前已经建成“林荫停车场”5处。

实施绿色细胞工程。单位和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细胞”,宜城市以开展“庭院绿化达标”创建活动和“绿化示范小区”、“绿化示范单位”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了单位绿化、小区绿化、社区绿化建设,目前,城区利用社区空地、边角空地建绿化15处,18家单位实现了拆墙透绿,3家单位开展了拆房还绿,2家单位进行了立体栽绿,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房还绿、屋顶披绿等途径,保持了城区各项园林绿化指标逐年增长。通过对城区20余家沿街单位实体围墙实行通透式护栏改造,实行了还绿于民。

强化领导,多措并举,整体联动抓创建

规划引领到位。宜城是湖北省14个文物大县(市)之一,是楚文化的中兴地,上至原始社会,下到建国以前的历史遗迹遗物共有275处,地域文化脉络清晰保存完整;自然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保持完好;宜城市沿江(汉江)而建,因湖(鲤鱼湖)而兴,水域面积超过100公顷;建设园林城市的条件得天独厚。基于对市情的把握,早在2000年,宜城市将城市发展的方向定位于建设园林城市,明确了先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再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并围绕目标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建。为指导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完善园林规划。先后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水体保护规划》和《城市景观规划》等专项规划。二是不断开阔创建思路。多次邀请省住建厅、省风景园林学会专家指导宜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解疑释惑,大大提升了宜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同时,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到城市绿化先进地区考察,吸纳先进理念、学习科学方法。三是搞好规划设计。重点园林绿化工程均聘请高资质设计院(所)进行规划设计,并组织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力求出精品。一般性园林绿化项目都聘请有资质的专业设计部门进行设计,保证高质量。目前,市区内游园绿化有特色、广场绿化有内涵、公园绿化有文化。

资金保障到位。宜城市注意将多种要素引入创建工作,拓展了园林绿化的投融资渠道。一是财政投入。五年来累计投入财政性资金3亿多元,超过建国以来财政性资金投资园林绿化建设的总和。二是市场运作。在鲤鱼湖公园、前进路绿化等项目中,采取BT、BOT模式进行融资,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将地块开发与绿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开发带绿化的城市绿化建设模式;严格新建项目的配套绿化建设标准,在保证面积达标的基础上,也对绿化建设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部门承建。近3年来,市政府通过以奖代补方式,调动25个部门分担园林绿化项目37项,总投资1850万元。四是社会参与。通过宣传引导,发动全社会采取共建、捐建、认养、认管、绿化达标等形式,参与城市绿化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创建活动,把创建工作向社区、机关和家庭延伸,在提高全社会园林城市创建意识的同时,丰富了创建活动的内涵。

依法监管到位。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先后颁布实施了《宜城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宜城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宜城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宜城市全民义务植树实施办法》等多项管理规定,对城区园林绿化的建设、管理进行了规范,使城市园林绿化步入规范性、制度化轨道。二是实施“绿色图章”制度,“先画绿线再画红线”,严把“绿线”审批关口,做到主体工程与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的事件,巩固了绿化成果。三是创新管护机制。按照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思路,实施园林养护作业模拟市场化运作,在园林系统内部组建了若干园林养护作业队,通过公开招标、竞争上岗,产生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管理部门对作业情况实行定期考评,考评结果直达财政部门,作为养护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工资拨付的依据。新机制运行以来,管理成效显著。

05 利用社区空地、边角空地建绿化。图为社区居民在优美的环境中晨练

猜你喜欢

园林城市绿地园林绿化
园林绿化施工优化探讨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走进绿地
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几点探究
奇台县园林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浅谈园林城市的规划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