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水土保持及监测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2013-09-05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3年3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建设项目边坡

◎ 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 杨 果

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 林 伟 张 林 张 静

1 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的技术进展

1.1 路域生态建设进展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多种不利影响,常常伴随建设和营运活动的整个过程,严重的时候会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人们对路域生态工程的科研活动的努力从未停止过。路域生态工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人工植树和种草的阶段到以机械设备建植为主、人工建植为辅的阶段。伴随着全国公路网的基本形成,绿化范围扩大到了公路的边坡,园林管理部门的种草与铺草皮技术被人们引入公路领域后,同时与植树技术进行结合,形成了公路生态绿化的传统模式。高级公路的建设推动我国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逐步向现代化方向转变,以机械喷附为代表的新型植被建植技术在国内众多高速公路建设中被不断尝试,绿化的范围也逐渐从公路边坡扩展到中央隔离带和互通立交以及服务区,全方位、立体式、多功能、景观生态的设计理念和新型绿化模式逐渐成为我国公路路域生态建设的主要指导思想。

1.2 公路边坡保护的进展

一般情况下,边坡、弃土场、取料场和临时占地以及移民安置区是高速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产生的重要部位,施工单元的水土流失情况不同,对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也不同,当前人们对边坡水土流失的问题关注很多。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开始在治理边坡时引入了绿色植物,也就是所谓的柔性防护。由此出现了边坡生态防护的新概念,一般指单独利用植物或将植物和土木工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对边坡防护的同时,改善边坡的生态环境。边坡生态防护同时实现了护坡、防止水土的流失、恢复并改善生态的三个目的,因而成为当今环保工程领域努力追求的新方向。近些年来,人们在边坡水土流失防治中大量应用风化岩石边坡挖沟挂网喷播技术、土质边坡直接液压喷播技术等,公路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技术等一些项目也随之在我国陆续开展。

1.3 水土流失防治的进展

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均能起到保水固土的作用,但是,不同条件下它们的效果会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边坡生态防护时,应当因地制宜的选择合理的植被类型与植被结构相结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伴随着水土保持科学的持续发展及生产实践要求的加强,水土保持的经济性愈加受到重视。为此,水土保持的损益分析随之产生,目前已经被写入新的水土保持国家标准,成为水保方案审批的重要根据。研究人员将开发建设项目的扰动后的侵蚀强度、影响时间、可恢复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运行期影响等5个主要因子合并为一个综合评价模型,也就是水土流失影响度,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在定量分析开发建设项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时是十分有效的。

1.4 水土流失预报的进展

破坏原植被和地貌引起的弃土弃渣流失、新增水土流失和道路运行期间影响区新增水土流失等三部分,构成了公路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内容。预测开发建设项目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量是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水土流失措施数量和标准确定以及措施优化配置的根据,它的客观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防治的成效。目前,在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量估算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类比分析法、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法(US比)、专家预测法。如果项目区资料较为齐全、各影响因子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那么通用水土流失方程法具有可直观、方便地计算出新增水土流失量的优点;类比分析法相比较而言具有简单易行、省时省力的特点,如果应用得好的话,一般能较为准确地进行估计,如果用的不好则会产生很大的误差;专家预测法只是在拟建项目区所在区域的相关水土流失资料十分稀少、无法采用其他预测方法时才会采用。

2 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监测的现状和问题

2.1 当前的现状

开发建设项目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因为它对地貌的破坏最为严重,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也最大,同时还是整个水土保持监测的难点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当前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在我国还处于起步时期,而其中的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则是近几年因为舆论宣传才受到关注的。传统的水土保持项目一般是在变化缓慢的、原生状态下、类型单一的自然的土壤流失。公路建设项目与传统水土保持项目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它所针对的是非自然活动的条件下,人为因素造成的工程水土流失。一般来讲,他的工期长、土石方工程量大、对沿线干扰和影响十分剧烈、时间空间变化快,难以实现追溯,而且大多数是覆盖各种地质地貌,形成的水土流失类型相对复杂。此外,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在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等方面也与常见的项目不同。根据国家水利部2002年公布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等政策文件,针对开发建设项目(包括交通铁路行业)水土保持监测的问题,做了非常原则性规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监测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对于如何兼顾项目时间空间特征,设立监测点位,确定监测的频率,对于如何根据项目施工类型来确定监测的区域和内容,如何根据监测点位和内容确定监测方法等,都缺少详细的规定,具体实际操作很难把控,这造成了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目前缺少依据,无章可循。

2.2 存在的问题

当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理论和技术问题。正是因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在监测工作实际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大都缺少理论和技术的有力支撑。例如将公路项目作为线条状的工程来看,首先要满足时间、空间特性要求,因此要科学的设置监测位置,监测内容选择合理等方面都缺少科学理论依据。虽然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作了很多原则性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公路面的自然沉降问题常常很难解决,监测位设置的前提条件也很难满足,监测点位的选址原则、定点要素、设置数量等更是毫无依据。因此,需要不断增加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等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二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在我国,我国项目建设单位一般应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负责,这是源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中“谁污染、谁治理”的法则。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规定常常不是最经济的,对于一般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问题,这一原则更是非常不合时宜。因为项目建设单位是水土保持监理单位和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的甲方,一般是水土保持监理单位以及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的服务费的支付方,因此,水土保持监理单位和水土保持监测单位不可能在实际操作中秉承公正和中立的态度。一般情况下,项目建设单位因为水保工作而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展这种情况不会发生。由此导致了水保监理单位不会出现停工整改的决定,水保监理的权威性和中立性也就受到合理怀疑,工作效果自然也得不到保证。

3 新时期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建议

3.1 大力推动监测技术实际应用

当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测方法和技术仍然亟需加大研究,特别是很多的理论和技术问题。特别是在技术领域,国外广泛利用的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刚刚起步,需要不断加强在这方面的科研和应用推广力度。同时,监测技术方面的培训也需要不断开展,加快建立交流机制和平台,持续提高水保监测技术的整体水平。

3.2 建立具有专职功能的监理人制度

为了改变当前水土保持工作难以开展以及开展效果不佳的现状,应当从专业的角度来监督实际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和进展,设立专职和专业的水土保持监理职位,进一步提高我国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实际操作性和科学性。设立专职和专业的水土保持监理职位,能够规范承包方的实际施工行为,对承包商的实际施工行为以及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及时且有效的技术领域支持,把监测的结果和监理的工作很好结合起来,能够和水土保持监测方联动,有针对性的开展水土保持的监理工作。

3.3 设立环境管理项目的专业部门

在当前的实际工程预算制度中,应当把环境保护的资金施行独立列算制度,建立专业、专职的项目环境保护项目职能部门,级别上起码要与项目建设指挥部平行,由该部门统筹管理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到专款专用。该部门可以由环境保护办公室、环境监察办公室、水土保持办公室等组成,这些二级部门分别管理监理、投诉和监测工作,各司其责,形成系统、立体、联动的“金字塔”型公路建设项目的管理体系。

4 结论

在全球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高速公路水土保持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水土保持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水土保持监测作为高速公路水土保持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水土保持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在监测管理和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建设项目边坡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风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二维极限平衡法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