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部门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

2013-09-05黎林峰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3年3期
关键词:名录村落文化遗产

◎ 本刊记者 黎林峰

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纠正无序和盲目建设,禁止大拆大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协同保护发展机制。建立村民参与机制,在制订保护发展规划、实施保护利用等项目时应充分尊重村民意愿。

宏村协里(何松青/摄)

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近日下发通知,公布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天津市蓟县渔阳镇西井峪村、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南障城镇大梁江村等646个村落被列入名录。

如何认定传统村落

住房城乡建设部编制的《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为评价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认定传统村落的保护等级提供了详实依据

何为传统村落?传统村落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认定传统村落?根据2012年12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意见》指出,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

《意见》认为,新时期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保护和传承前人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体现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有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延续各民族独特鲜明的文化传统,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完整多样;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保持农村特色和提升农村魅力,为农村地区注入新的经济活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村危房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建村[2012]5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编制的《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评价体系”),为评价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认定传统村落的保护等级提供了详实依据。

指标评价体系由村落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评价、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部分评价指标体系组成,每一部分又分为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两大类。

村落传统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定量评估部分由久远度、稀缺度、规模、比例、丰富度五项指标组成,各项指标又进行了分解和释义,具体细化,以便于实践操作。如建筑的久远度一项规定,明代及以前的为4分;清代的为3分;民国的为2分;建国至1980年以前则为1分。1980年以后的建筑则不能评分。

村落传统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定性评估由完整性、工艺美学价值、传统营造工艺传承三部分组成。

村落选址和格局评价指标体系的定量指标由久远度和丰富度两项指标组成;定性指标由格局完整性、科学文化价值和协调性三部分组成。

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指标包含稀缺度、丰富度、连续性、规模、传承人等五项指标;定性指标包含活态性和依存性两大指标。

根据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在各地初步评价推荐的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并公示,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将把经评审认定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开展相应的保护发展工作。

如何保护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

2012年12月12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传统村落展开保护工作。

《意见》明确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原则和任务是,保护发展传统村落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指导,整体保护、兼顾发展,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原则。

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的任务是:不断完善传统村落调查;建立国家和地方的传统村落名录;建立保护发展管理制度和技术支撑体系;制定保护发展政策措施;培养保护发展人才队伍;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

《意见》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继续做好传统村落调查。《意见》要求各地住房城乡建设、文化、财政部门要按照三部门要求,对已登记的传统村落进行补充调查,完善村落信息档案。同时,进一步调查发现拥有传统建筑、传统选址格局、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落,特别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空白地区的再调查,并发动专家和社会各界推荐,不断丰富传统村落资料信息。

二是建立传统村落名录制度。三部门根据《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按照省级推荐、专家委员会审定、社会公示等程序,将符合国家级传统村落认定条件的村落公布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各地住房城乡建设、文化、财政部门要抓紧制定本地区传统村落认定标准,开展本行政区传统村落评审认定,在三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地方传统村落名录。各级传统村落名录分批公布。

三是推动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各级传统村落必须编制保护发展规划。规划要确定保护对象及其保护措施,划定保护范围和控制区,明确控制要求;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整治项目;明确传统要素资源利用方式;提出传承发展传统生产生活的措施。

《意见》要求各地住房城乡建设、文化、财政部门要建立保护发展规划的专家审查制度,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建立巡查制度,保障保护发展规划的实施;坚持批前公示,方便公众参与;规划成果要长期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加强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人员机构经费保障,做到专人负责。

四是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意见》指出传统村落保护应保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尊重传统建筑风貌,不改变传统建筑形式,对确定保护的濒危建筑物、构筑物应及时抢救修缮,对于影响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建筑应予以整治。尊重传统选址格局及与周边景观环境的依存关系,注重整体保护,禁止各类破坏活动和行为,已构成破坏的,应予以恢复。尊重村民作为文化遗产所有者的主体地位,鼓励村民按照传统习惯开展乡社文化活动,并保护与之相关的空间场所、物质载体以及生产生活资料。因重大原因确需迁并的传统村落,须经省级住房城乡建设、文化、财政部门同意,并报中央三部门备案。

五是改善村落生产生活条件。正确处理传统村落保护和村民改善生活意愿之间的关系,在符合保护规划要求的前提下,优先安排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居民开展传统建筑节能改造和功能提升,改善居住条件,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正确处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和发挥传统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在延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提出合理的利用方式和措施,纠正无序和盲目建设,禁止大拆大建。

六是加强支持和指导。要求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多渠道筹措保护发展资金,建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协同保护发展机制。村庄整治等建设项目要向传统村落倾斜。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文化、财政部门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开展基础研究,提供总体技术指导和战略决策咨询,开展现场指导和培训。要建立村民参与机制,在制订保护发展规划、实施保护利用等项目时,应充分尊重村民意愿。

七是加强监督管理。要求各级传统村落应设置保护标志,建立保护档案,未经批准不得对传统村落进行迁并。三部门建立传统村落动态监测信息系统,收录村落基本情况、保护规划、建设项目等信息,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状况和规划实施进行跟踪监测。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监督,对违反保护要求或因保护工作不力、造成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破坏的,提出警告并进行通报批评;对在开发活动过程中造成传统建筑、选址和格局、历史风貌破坏性影响的,发出濒危警示,并取消名录认定和项目支持,情节严重的,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八是落实各级责任。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行分级管理。三部门制定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纲要,认定公布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制定保护发展政策和支持措施,编制保护发展技术导则,对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进行监督管理。省级住房城乡建设、文化、财政部门认定公布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编制本行政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技术指南,对本行政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进行监督管理。市、县级住房城乡建设、文化、财政部门认定公布市、县级传统村落,负责组织和指导本行政区内各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制定,监督规划实施和建设项目的落实。

九是加强宣传教育。要求各地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展示传统村落的魅力,提高群众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认知和了解,增强全民保护传统村落的自觉性。充分利用农村广播、壁画板报、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知识。举办传统村落保护的专业培训,加强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猜你喜欢

名录村落文化遗产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陶行知教育名录
油画《村落》
Tough Nut to Crack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