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胫骨骨感染及缺损中应用腓骨皮瓣交腿修复术的临床价值

2013-09-04杨隆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5期
关键词:腓骨皮瓣胫骨

杨隆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医院 东莞 523460)

胫骨骨感染及缺损中应用腓骨皮瓣交腿修复术的临床价值

杨隆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医院 东莞 523460)

目的:分析探讨腓骨皮瓣交腿修复术在胫骨骨感染及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胫骨骨感染及缺损采用腓骨皮瓣交腿修复治疗一期皮瓣覆盖创面(A组=8例)及行二期植骨修复治疗(B组=8例)的临床资料共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A组成功率为87.5%;B组成功率为75.0%,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有差异(P<0.05);A组治疗时间周期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B组周期为6~24个月,平均1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B组骨折处延迟愈合、固定失效、骨筋膜室综合征、感染均有发生,两组并发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腓骨皮瓣交腿修复术应用于胫骨骨感染及缺损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更佳。

外科皮瓣;腓骨;胫骨;感染

感染是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往往造成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而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无症状,常延误诊断治疗。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疗程较长,而且常会伴发各种并发症[1]。腓骨皮瓣交腿修复术因其周期较短,疗效确切在胫骨骨感染及缺损的治疗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采集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合并血管损伤的胫骨骨感染及缺损的1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胫骨骨感染及缺损采用腓骨皮瓣交腿修复治疗一期皮瓣覆盖创面(A组=8例)及行二期植骨修复治疗(B组=8例)的临床资料共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中,男 10 例,女 6 例;年龄 19~49 岁,平均(30.1±11.7)岁;病程2周~2.5个月,平均2个月;缺损面积8 cm×5 cm~20 cm×11 cm,平均12 cm×7 cm;感染面积4 cm×5 cm~14 cm×8 cm,平均11 cm×7 cm。所有病例均符合胫骨骨感染及缺损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胫骨的缺损程度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于胫骨骨感染及缺损患者库中随极抽取采用腓骨皮瓣交腿修复治疗一期皮瓣覆盖创面及二期植骨修复治疗的患者资料各8例,分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1.2.2 手术方法 A组:患者彻底清创后,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及胫骨缺损长度切取健侧小腿外侧腓骨皮瓣及腓骨,将双下肢交叉于蒂部松弛位置,外固定支架一期重建胫骨稳定性,皮瓣覆盖创面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4~6周,二次手术断蒂。B组:患者彻底清创后,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及胫骨缺损长度先选用合适皮瓣覆盖创面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然后二期再行自身骨移植修复胫骨缺损,采用内固定方式。

1.2.3 术后处理 术后注意保持患者肢体温度,根据患者情况采用适当的换药频率,严密观察患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常规应用预防感染抗凝、解痉药物的同时注意血容量的补充情况。术后即指导患者无负重下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运动及关节功能训练。根据X片检查情况综合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并决定患者开始下地负重的起始时间。

1.2.4 手术成功评定标准[2]即患者来院复查时查患肢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无扶拐状态下在平地步行3 min不少于30步,X线示:骨折线模糊或消失。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患者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治愈的时间比较 A组成功率为87.5%,B组成功率为75.0%。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愈的时间为:第一次手术结束后至达到临床手术成功标准所经历的时间,A组周期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B组周期为6~24个月,平均14个月。两组比较,A组的时间周期更短。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腓骨骨折、皮瓣坏死、血管危象、胫骨骨折、切口感染是治疗胫骨骨感染及缺损的常见并发症,A组8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1例,B组8例患者中骨折处延迟愈合、固定失效、骨筋膜室综合征、感染均有发生,经比较,两组之间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一般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有发热,局部红、肿、热、痛,伤口不愈或窦道形成。由于其高能量、强暴力的损伤特点,患者感染率高达35~50%,骨折不愈合率达35%,截肢率达15~20%[3]。常规治疗经多年的临床证实其治疗周期长,并且各种并发症出现率较高。由于骨皮瓣不仅具有良好的联合修复作用,还有“胫骨化”的替代作用,对治疗合并血管损伤的大段胫骨骨感染及缺损有良好的疗效,可降低截肢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疗效,在临床上得到良好的推广。

腓骨皮瓣交腿修复治疗一期皮瓣覆盖创面及二期植骨修复治疗对胫骨骨感染及缺损都有很好的疗效。一期皮瓣覆盖创面、二期植骨修复治疗胫骨骨感染及缺损的方式由于治疗周期长、患者恢复能力不理想等缺点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逐渐减少[4]。腓骨皮瓣交腿修复治疗胫骨骨感染及缺损的方法因为取自自体,且充分利用人体结构的对称性,最大程度减少了骨吸收过程,使得骨连接的过程类似于普通骨折的愈合过程,从而加强了患者的愈合能力,减少治疗周期。同时由于采用外固定方式,更有利于断端形成良好的连接。

手术后并发症是临床工作中极力避免却又无法回避的事实。本研究中两种修复方式都很好地控制了其并发症的出现。但是腓骨皮瓣交腿修复治疗则表现的更为突出。熟练掌握手术操作的技能,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时间,密切注意观察患者术后血液循环恢复情况,严格控制术中无菌操作均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关注。

综上所述,采用腓骨皮瓣交腿修复术应用于胫骨骨感染及缺损具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愈周期短的特点,疗效更佳。

[1]王伟,周业金.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治疗胫骨合并软组织缺损[J].安徽医药,2011,15(11):1 410-1 411

[2]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60

[3]胡德华,刘智忠,彭生.胫骨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的外固定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59-60

[4]李治,彭爱民,夏和桃.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骨缺损[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2):178

R658.3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5.021

2013-05-21)

猜你喜欢

腓骨皮瓣胫骨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腓骨沟加深联合腓骨上支持带修复治疗腓骨肌腱脱位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足内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腓骨皮瓣加外固定器修复胫骨缺损伴小腿软组织缺损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