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PPP理论的探讨及其在中国适用性的实证研究

2013-09-03

生产力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价格水平购买力平价

张 恒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0012)

PPP理论,即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目前国际金融学的主流汇率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自1914年提出以来,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时间后逐渐丰富与成熟。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是2005年汇改所形成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就走上了持续升值的道路。然而,另一方面,人民币却表现出了对内贬值的发展态势,这与购买力平价理论似乎背道而驰了。对此,学术界提出了“人民币价值之谜”的课题。

一、PPP理论产生的背景与内容

购买力平价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初的西班牙萨拉蒙卡学派对于货币购买力进行了一些论述,但由于分析深度不足,且并未系统阐述,因此学术界认定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提出是瑞典的经济学家卡塞尔,其在《1914年的货币与外汇》中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是货币具有购买力,卡塞尔认为,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那是因为这些外国货币在国外市场上具有购买力,即可以购买外国人生产的商品以及提供的劳务。相反,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那是因为本国货币在国内市场上具有购买力。可见,在购买力平价理论下,货币具有对外购买力与对内购买力两方面,汇率就是由两国货币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比率所决定的,购买力的比率也叫做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具有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之比决定了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绝对购买力平价可以用公式表示:

其中,PA是绝对购买力平价形式下的汇率;Et是A国的一般物价水平;PB是B国的一般物价水平。在这里,所提到的一般物价水平指的是国家的价格总水平。如若仅仅只是进出口商品价格水平,那无法代表一个国家商品价格的总水平,也就无法衡量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可见,绝对购买力平价是建立在自由贸易原则下的“一价定律”基础之上的。“一价定律”是指在忽视一切交易成本的自由贸易前提下,同质商品在世界任何地方,用同一种货币进行标价,其价格是一样的。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在一定期内,汇率的变化与该时期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有关。相对购买力平价可以用公式表示:

其中,E0为基期的汇率,Et代表经过了t时间调整后的汇率。PA(0)为 A 国基期的商品价格水平,PA(t)为 A 国经过 t时间后的商品价格水平。PB(0)代表 B 国基期的商品价格水平,PB(t)是 B国经过t时间后的商品价格水平。

二、人民币价值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阐述可以知道,两国货币的汇率是由两国的商品价格水平的差异所决定的。根据购买力平价的公式来看,货币的对内购买力与对外购买力应该是同方向变化。在当前中国国内通货膨胀预期持续的背景下,人民币对内与对外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走势,即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而这种货币的价值现象与购买力平价理论却是相悖的,对此,学术界将此现象称为“人民币价值之谜”。

针对“人民币价值之谜”,国内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尹应凯(2008)在阐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民币价值之谜”,并且利用“双效应—三阶段曲线”假说对“人民币价值之谜”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由于国内外经济失衡与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因素的存在,促使了“人民币价值之谜”现象的发生。李卓琳(2010)运用Johansen检验方法对名义汇率与中美通货膨胀率的差异进行了多变量的协整检验,发现购买力平价假说的确无法很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三、模型的构建与数据变量的选择

购买力平价因变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单变量、两变量以及三变量这三种形式。其中单变量模型只涉及到一个系数变量,且该模型对假设条件要求较多,因此,本文选择两变量与三变量模型来对PPP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分析。

购买力平价的两变量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St为本国货币的名义汇率,Pa代表本国的商品价格水平,Pb代表他国的商品价格水平,β1为回归系数项,εt为随机变量。从购买力平价的两变量公式(3)可以看出,本国货币的名义汇率与两国商品价格水平之差呈现着稳定的线性关系。两变量形式对单变量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简化,不再要求两国商品价格水平的相对变动与名义汇率呈正向变动。

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形式则是在两变量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变。三变量模型的公式如下:

相比较两变量公式,三变量公式增加了β2这一回归系数项,其余变量的定义与两变量公式中相同。在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形式下,其假设条件最为宽松,既不要求两国商品价格水平的相对变动与名义汇率呈正向变动,也不规定国内与国外商品价格水平是对称变动的。由于三变量形式的假设条件最少,其也是学术界最为常用的购买力平价检验模型。从三变量公式(4)可知,其检验的目的在于分析名义汇率与本国商品价格水平及他国商品价格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线性关系。

针对购买力平价三变量形式,本文选择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作为研究对象,来检验PPP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中的要求,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应选择其名义汇率(BEER),即从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库可得到。另一方面,购买力平价模型中提到的两国的商品价格水平选用中国与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进行衡量,其中,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A)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B)数据来自于美国劳工部数据库。鉴于中国汇率改革是从2005年7月开始的,因此,本文研究期间是从2005年7月至2012年2月,名义汇率、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均采用月度数据。此外,本文为了减少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异方差现象,对月度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

四、对PPP理论在中国适用性的实证检验

本节主要是对PPP理论在中国适用性问题进行实证检验,检验方式选用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模型进行,检验方法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法的协整检验方法。

(一)ADF检验

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因经济惯性、前期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表现出不稳定的特征,在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中,对时间序列数据要求是具有平稳的特点;若时间序列数据是不平稳的,即使得到的计量分析结论是成立的,也有可能是“伪回归”现象。因此,在对购买力平价两变量与三变量模型进行Johansen极大似然法检验之前,先对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ADF检验,以判断其是否平稳。

本文运用EViews5.0软件对名义汇率、中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月度数据进行ADF检验,从经济变量的时序图来看,时间序列数据存在着趋势项与截距项。因此,在进行ADF检验过程中,对经济变量均采用含有趋势项与截距项的检验模型进行。从检验结果(见表1)来看,中美名义汇率(LNBEER)、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LNCPIA)以及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LNCPIB)的原序列数据的ADF检验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这三个经济变量的原序列数据是不平稳的。接着,对这三个经济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数据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中美名义汇率D(LNBEER)、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D(LNCPIA)以及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D(LNCPIB)的一阶差分序列数据的ADF检验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可见,经济变量在一阶差分的情况下是通过了ADF检验,即一阶差分序列数据是平稳的。

(二)Johansen极大似然法

协整检验是分析非平稳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计量方法,用于检验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自Granger1987年提出阈值协整方法以来,关于协整检验的方法不断丰富与成熟。目前,协整检验的方法主要有E-G两步法与Johansen极大似然法两种。其中,E-G两步法提出时间较早,相对较为简单,但统计性不如Johansen极大似然法;相反,Johansen极大似然法是最新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其统计性质要优于E-G两步法。因此,本文选用Johansen极大似然法进行协整检验。

从Johansen极大似然法的迹检验来看,检验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至多存在二个协整方程”的假设条件,也就是说中美名义汇率与中美消费者物价指数之间至少存在着两个协整方程,即:

但从Johansen极大似然法的最大特征值检验结果来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模型中不存在一个协整方程”的假设条件被拒绝,说明中美名义汇率与中美消费者物价指之间不存在协整方程。

(三)实证小结

通过Johansen极大似然法的迹检验可知,中美名义汇率与中美消费者物价指数之间存在着两个协整方程,而Johansen的最大特征值检验却表明中美名义汇率与中美消费者物价指数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从迹检验得到的两个协整方程来看,中美名义汇率与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呈现着正向的变动关系,与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却表现出负向的变动关系。由于本文所选用的名义汇率是用间接标价法标价,名义汇率的提高表明了人民币的贬值。根据协整方程表现出名义汇率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关系来看,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提高、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的降低有利于促进人民币的贬值。

在近年来国内高通货膨胀、美国低通货膨胀的经济背景下,按照Johansen极大似然法迹检验所给出的协整方程,人民币应该是走上升值的道路,可见,统计检验的结果与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走势相吻合,这说明PPP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假设成立。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Johansen极大似然法的迹检验表明中美名义汇率与两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尽管,Johansen极大似然法的最大特征值检验结果表明中美名义汇率与两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不存在协整方程。但从统计意义上而言,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中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而且迹检验所得出的协整方程与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走势相符,这更加验证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根据购买力平价三变量模型得到的结论,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与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国内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而美国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直接导致了人民币汇率走上了持续升值的发展道路。从购买力平价理论来看,要让人民币汇率回归合理定价的轨道,就需要从国内通货膨胀的治理入手,将国内消费者物价指数控制在合理水平内,这样才能有效促使人民币汇率回到正常的价格范围内。

[1]王建邦,刘冬林.国际金融[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卓林.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多变量Johansen协整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0(15).

[3]贝多广,朱晓莉.试析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J].经济研究,2007(9).

[4]裴平,吴金鹏.论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J].经济学家,2006(1).

[5]尹应凯.购买力平价、人民币价值之谜与“双效应——三阶段曲线”假说[J].国际金融研究,2008(11).

[6]杜江,谢志超.应用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胡援成,田满文.欧元汇率平价探析[J].金融论坛,2004(3).

猜你喜欢

价格水平购买力平价
欧洲购买力人均降近800
平价上网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临期商品最优定价策略研究
质量指数与收入对价格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风电平价上网的阵痛
高校水果价格水平与不正当竞争情况调查
风电平价上网博弈
谁是你的消费导师?
以UniversityNow为代表的“平价高等教育”分析
商品房购买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