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战略措施思考

2013-09-03

生产力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内蒙古旅游业景区

王 雪

(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独具特色,近几年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产业发展较快,旅游产品结构日趋合理,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内蒙古旅游业大体经历了接待化的无意识发展和市场化的自发发展阶段,进入到了规范化的自觉发展阶段。思考内蒙古旅游业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分析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新时期、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措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经济发展较快

近几年内蒙古旅游业克服金融危机、天气异常等带来的不利影响,旅游产业呈现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势头。各项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年旅游总收入由2006年的279.71亿元提升到2011年的899.55亿元,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也由5.82%提升到6.24%。与旅游总收入相对应的是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和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双增长,入境旅游接待的人次达到151.52万,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更实现了倍增(见表1)。

(二)旅游产业关键要素配套不断加强

内蒙古旅游产业的三大支柱是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发展迅速,不仅数量增长较快,在全区各盟市分布态势较为均衡。截止到2010年底,全区共有旅行社716家,组团社23家,边境社16家,赴台旅游旅行社2家。其中,全区星级饭店的数量达到263家,涵盖的星级从一星到五星,其中以一星饭店12家,中等级饭店是主体,其中二星饭店144家,三星饭店81家,高等级饭店发展很快,其中四星18家,五星饭店8家。旅游交通形成了以呼和浩特为中心,初步构建了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省级公路为主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旅游交通条件特别是重点旅游地区的旅游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作为旅游核心吸引要素的内蒙古旅游景区发展情况良好。2010年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和响沙湾旅游区成功晋级5A级景区,弥补了内蒙古没有5A级景区缺陷,至此到2010年,内蒙古拥有旅游景区205家,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38家,3A级景区81家,2A级景区80家,1A级景区4家。旅游吸引了进一步提升。

(三)旅游产品结构初步形成

为了适应旅游需要的变化,内蒙古自治区在草原观光旅游产品为王牌的基础上,注重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初步形成了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旅游产品结构。主体旅游产品是草原观光、民俗旅游;积极发展沙漠、森林、冰雪、边境等特种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目前围绕着全区的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各种旅游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多元旅游产品结构初步形成。特别是近年来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后,出现的新业态旅游形式蓬勃发展,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旅游节庆、体育旅游等。到2010年底,全区共有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1个,全区年万人次接待能力的乡村、牧区、林业旅游接待点共52个,固定资产3亿元,从业人员两万左右。

(四)营造了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

全区各级政府认识到旅游业的重要经济带动功能,各地纷纷将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培养和发展。近年来,全区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增大,各盟市普遍编制了各种旅游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如从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对旅游企业进一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所有旅行社一律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旅游专业村和以“农家乐”“牧户游”为主题开发的旅游项目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对新建的旅游景区景点、新办的区内旅游企业和在内蒙古设立的符合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条件的区外旅游企业分支机构,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同时,还降低对旅游企业的收费标准,进一步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这些政策和扶持措施的出台与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重视一起为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内蒙古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业结构需进一步完善

旅游业需构建一条以旅游者旅游需求为核心,在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店等部门形成产业链。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对旅游业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内蒙古旅游业初步形成了涵盖相关要素的旅游产业链,但是也存在着旅行社规模小,挂靠情况严重,“零负团费”普遍存在等问题;旅游饭店存在着缺乏大型企业集团,管理规范化水平亟待提高,品牌化进程需要加快;旅游景区淡旺季明显,“门票经济”普遍存在,服务档次需要提高;旅游交通依然是旅游业的“瓶颈”,其中在旅游旺季时出入内蒙古的航班、火车都比较紧张,各区域的旅游景区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可进入性不佳的问题;旅游购物是内蒙古旅游业中的短板,存在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单一等问题。总体而言,内蒙古旅游业的产业整合互动较差,产业综合效益不高。

(二)旅游产品结构需升级

旅游产品结构是旅游业的重要内容。随着旅游消费多元化,旅游产品由单一的、粗放的、浅层次的观光产品向休闲度假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过渡是一种必然。

内蒙古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产品类型却没有呈现出与旅游资源相对应的丰富性,从目前的旅游产品体系来说,内蒙古旅游业还是草原观光一业独大,是内蒙古旅游业吸引力最大、最有知名度的王牌,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发展刚刚起步,资源与市场的对接不顺畅,存在着休闲度假旅游资源大量存在,但是没有相应旅游产品,现有的休闲度假产品等级较低、市场认可度不高。内蒙古旅游产品应摆脱资源依赖的惯性思维,面向旅游市场,开发以满足各类旅游市场旅游需求的产品,重点是开发有知名度的旅游产品集群。

(三)旅游业体制需改革

内蒙古旅游业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管理体制需进行改革,目前这种改革还相当滞后。呈现出两方面的弊端:第一,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不清晰。旅游法制和标准化建设滞后,旅游市场秩序有待改善,利益共享的体制还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资金对旅游业的大规模投入。第二,旅游企业没有成为旅游市场主体。体制性的障碍和区域壁垒制约着旅游企业的发展,企业缺少动力和活力。而大企业或者企业集团是旅游重要的推动力。内蒙古缺乏大型的、标志性的旅游企业集团,旅游企业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旅游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竞争力有待提高。

(四)人才队伍建设与旅游业蓬勃发展现状不匹配

截止到2010年底,内蒙古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约为17.9万人,间接就业人数为89.7万,旅游业已经成为容纳社会就业最多的行业之一。但是分析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发现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区域结构、职称结构等存在着不合理的方面。全区旅游人才的学历结构方面,基层服务人员以初中、高中文化为主,基层管理人员以中专,大专为主,中高层管理人员中有一定数量的本科、硕士。旅游人才的区域结构分布不均衡,呼包鄂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人才相对充足,而像兴安盟、乌海等地区旅游人才严重缺乏。在职称结构方面,存在着初级职称人才趋于饱和,中高级人才相对缺乏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着新业态旅游人才、新领域旅游人才缺乏;旅游行业人才流动频繁,不利于旅游业的稳定发展等问题。

三、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对策思考

(一)创新旅游业管理体制

内蒙古应该积极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依法管理的思路,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旅游行政部门的职能应在统一管理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变为加强公共管理和服务,重点强化政府的规划功能、宣传促销、市场监管等。应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的资源开发与利益分配机制,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

(二)培育旅游企业作为市场主体

旅游企业是旅游市场的主体,内蒙古自治区应该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改革,探索不同条件下、不同类型景区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推动旅游景区企业承担起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重任,加强内蒙古旅游吸引力。

(三)构建丰富旅游产品结构

内蒙古需要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形成由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复合型旅游产品构建的较为完善的产品结构。以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主的观光旅游产品一直是内蒙古旅游业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核心品牌。但是以参观型为主的观光产品已经不适应世界旅游的整体发展,必须进行优化和升级。内蒙古观光旅游产品的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扩大观光型旅游产品的数量,二是扩充观光型旅游产品的类型,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是内蒙古的短板之一,应该积极发展旅游度假产品。依托湖泊、温泉、森林、沙漠等资源开发多样的休闲度假产品。重点放在提高原有休闲度假产品的服务等级,树立品牌;加快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多样化进程,在深入了解客源市场的旅游需求基础上建立多样的、不同类型的、满足旅游者不同旅游需要的产品。

内蒙古应该重视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针对特定群体的旅游需要,结合本身拥有的特色旅游资源,重点开发生态旅游、边境旅游、自驾旅游、冰雪旅游等产品,扩大旅游市场的选择性,取得较好的效益。

(四)深化融合,创新旅游业态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内蒙古旅游业应该深化与其他产业融合,推出新业态旅游形式。首先,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以旅游带动文化,将文化植入旅游,形成旅游与文化共生机制。一方面培养高品质的旅游演艺产品,推出几部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样既反映内蒙古各地民俗文化,又吸引游客的好的演艺产品。另一方面将内蒙古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引入旅游业,在旅游景区、旅游节庆中展示传统手工艺和传统表演。其次,促进旅游业与农业、工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优化乡村旅游的环境,开发特色、绿色、有机旅游购物商品。将内蒙古特色工业开发成具有吸引力的特色工业旅游产品,依托优势工业企业,开发参观型、参与型、自助型多种工业旅游形式。最后,还可以促进旅游业与服务业或者其他产业的融合。开发体育旅游、医疗旅游、旅游金融、旅游地产等新形式。

(五)建立多元投资体系

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重点旅游项目为依托,吸引民营资本或者外资资本的参与。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旅游企业的项目支持,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各盟市可以根据情况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

(六)保障人才智力提供

内蒙古需为旅游业提供较强的人才基础,重点应该做好如下工作。首先,应切实落实目前从业人员的各项福利保障制度,完善用人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减少人才的流失;其次,做好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对在职人才进行经常化的、多层次、多内容的培训,提供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最后,加大普通高校和旅游职业教育院校的投入力度,鼓励学校针对产业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及课程结构,培养内蒙古自治区需要的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紧需人才。

[1]王玉海.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历史考察与现状思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9(1).

[2]王全在,吕君,刘丽梅.内蒙古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2).

[3]刘丽梅,吕君.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分析及总体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1).

[4]王珊,吕君.内蒙古中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11).

猜你喜欢

内蒙古旅游业景区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可爱的内蒙古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