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海南省卫生学校中职生综合能力社会评价的思考

2013-09-01符策瑛张皓珉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社科满意率人文

陈 军,符策瑛,王 丽,张皓珉

(海南省卫生学校,海南 海口 570311)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针对2010年6月以前我校各专业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我们对本校21家固定的实习单位及全省“二甲”以上医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用人单位分管教学的护理部主任、科教处(科)长和教学主任以单位名义填写,或现场访谈后填写。调查内容包括中职生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3部分内容。

2 资料与分析

2.1 中职生综合能力的社会评价情况(见表1~3)

表1 海南省卫生学校实习生、毕业生素质结构调查统计(%)

表2 海南省卫生学校实习生、毕业生知识结构调查统计(%)

表3 海南省卫生学校实习生、毕业生能力结构调查统计(%)

2.2 中职生的综合能力分析

2.2.1 中职生的素质结构 由表1资料分析,我校中职生的整体素质结构社会评价满意及非常满意率为84.44%,尤其在法制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心理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礼仪形象方面评价较高。但在主动承担工作、爱岗敬业、热心服务方面的满意及非常满意率为77.78%,明显低于整体素质满意率,表明部分中职生存在怕苦、怕累的情况。

2.2.2 中职生的知识结构 由表2资料分析,我校中职生的整体知识结构社会评价满意及非常满意率为71.89%,尤其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所学专业知识适时更新、专业课程设置符合岗位需要方面有较高认可,但中职生在人文社科知识方面还有明显欠缺。

2.2.3 中职生的能力结构 由表3资料分析,我校中职生的整体能力结构社会评价满意及非常满意率为64.44%,明显低于整体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满意率,尤其在专业实践技能、文件书写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方面明显欠缺。

2.2.4 中职生综合能力的社会评价结果 由表1~3资料分析,我校中职生素质结构的社会评价最高,知识结构的社会评价次之,而能力结构的社会评价最低。

3 讨论

根据我校中职生综合能力的社会评价,我校中职生在实践技能、独立工作能力、接受及应用新技术能力、文件书写和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社科知识、敬业精神等方面存在明显欠缺。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以解决这些问题。

3.1 积极调整卫生职业人才培养结构

卫生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根据各学历层次应届毕业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数据,中职应届毕业生平均通过率约为42%,高职高专约为77%,本科及以上学历约为98%以上。结果显示中职生培养质量不高,难以适应日益提高的行业标准已成为客观现实。这与中职生招生门槛低、年龄偏小、心理素质差、专业学习时间短、教育教学水平不高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为了提高中职生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应积极调整目前的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逐步缩小中职生招生规模,不断提高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招生比例是市场的必然选择。

3.2 重视医教结合,建立“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医教结合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应遵循卫生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将教学与临床紧密联系,加强实习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实习单位带教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实习过程的教学管理。通过建立“教学+同步见习+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业体验见习、课程同步见习和毕业实习3个学习阶段。使中职生尽早感受和接触临床,引导中职生的学习过程由专业的外围认识逐渐进入专业的核心体会。努力推进卫生职业人才培养在“教、学、做”方面的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

3.3 加强对中职生能力的培养

应改变重讲授、轻操作,重描述、轻直观,重知识、轻实践,重单一技能、轻综合能力等倾向。积极推行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倡导小班教学,构建适合职业学校中职生成长特点的,以培养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以教师为主导、中职生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体系。授课形式应由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中职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课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转变;教学手段由讲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交互式和模拟化等现代教育技术转变。引导中职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教学方式从传授知识向开发中职生智慧转变。

3.4 重视社科人文教育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临床工作过程。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们对医药卫生需求质量的日益提高,人文社科知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价值。虽然卫生职业学校普遍开设有人文社科课程,但许多教师仍然存在重专业课、轻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思想。学校的人文社科课程标准不能适应临床岗位需要,教学过程脱离岗位实际,教学内容缺乏“临床味道”,甚至还保留着基础教育的“胎记”。不仅显性课程如此,学校日常教育管理的隐性课程也往往缺乏职业成长的“培养基”。中职生感受不到职业成长氛围,就无法蓄养职业人文精神。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培养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兼备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方面,而人文素质教育是中职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社科满意率人文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