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种药物室内杀灭钉螺的效果

2013-09-01朱宏儒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17期
关键词:钉螺血吸虫病初筛

吴 锋 朱宏儒 杨 坤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卫生部寄生虫病预防和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寄生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寄生虫病学重点学科,江苏无锡 214064

药物灭螺是利用对钉螺具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通过适当方式达到杀灭钉螺的方法,具有省时、省力、见效快、可反复使用的特点,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灭螺方法[1-2]。我国研制生产国产灭螺药始于20世纪50 ~ 60年代,至今已从2000多种化合物和农药中筛选出多种有效杀螺药,如杀虫双、溴乙酰胺、烟酰苯胺(浸螺杀)、杀虫丁、四聚乙醛、硼矿粉等,并在国内许多血吸虫病流行区进行了应用和评估;但因多种原因未能得到全面推广应用[3-6]。氯硝柳胺是WHO唯一推荐使用的化学杀螺药,但在实际应用中该药易沉淀且有钉螺上爬(逃避)现象,同时存在价格贵、对非靶水生物(鱼类)毒性大等缺陷[7-9]。因此,筛选、研制和开发新的高效、低毒并使用方便的新型杀螺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采集筛选了新型除草类10种农药(药样)并进行了室内杀螺效果的实验观察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

依据高效、低毒、且对环境污染小为原则,并排除以往已经筛选过的药品(或化合物),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相关农药信息,本次采集主要以农药除草剂类药样为主,10种药样中5种为粉剂或颗粒剂,5种为液体或乳油,分别采集于本省2个化工和生物农药厂。

1.2 钉螺

实验所用钉螺采自江苏省南京市血吸虫病流行区江滩,经室内作适应性饲养3~5d后挑选活力强,具有7~8个螺旋的成螺用于实验。

1.3 方法

1.3.1 筛选步骤与实验分组 对5种粉剂或颗粒剂药样编为药物代号 A-001、A-002、A-003、A-004和 A-005,5种液体或乳油药样编为 B-006、B-007、B-008、B-009和 B-010。实验分为初筛和复筛2个阶段。

1.3.2 初筛 按照各药样的实际有效含量确定1.0、10.0和30.0mg/L(g/m2)3个浓度组进行浸泡(烧杯)法初筛杀螺效果观察。

1.3.3 复筛 对初筛杀螺率>80%的药样,根据药样实际有效含量等比稀释并确定 0.5、1.0、2.0、4.0、8.0、16.0mg/L 和32.0mg/L(g/m2)7个组别,进行复筛浸泡、喷洒和撒粉杀螺效果观察。

1.4 浸泡法

取100mL玻璃烧杯,每杯放入活螺30只,上盖塑料纱网以防止钉螺爬出,加药液100mL,浸泡24、48h和72h观察钉螺存活情况。

1.5 喷洒法

在20cm×25cm的搪瓷盘内铺经20孔/25.4mm金属筛筛过的干燥泥土500g刮平并加水175mL湿润泥土,使泥土含水量控制在35%左右,实验前每盘投入活钉螺30只,自由爬动10~15min,然后将不同剂量药液用浇花壶作均匀喷洒,药液量为1000mL/m2,喷洒3、7d和15d后取出钉螺观察死亡情况。

1.6 撒粉法

实验环境与用药量同喷洒法,本法实验时将不同组别药量直接撒粉于试验盘内,于3、7d和15d后取出钉螺观察死亡情况。3种方法均设清水空白对照组,统一置于空调恒温(25±2)℃环境下进行实验观察。

1.7 钉螺死亡鉴别观察

实验结束后取出钉螺用清水冲洗残留于钉螺体表的药液,采用敲击法鉴定死活[10-11]。

1.8 统计学处理

计算不同方法、不同时间的钉螺死亡率和LC50及LD50[12]。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初筛杀螺效果

浓度为1.0、10.0和30.0mg/L各观察组中,10种新型农药除草剂药物经浸泡48h和72h后,A-004、B-008和B-0093种药样的杀螺效果较稳定,杀螺率分别为30.0%~100.0%和56.7%~100.0%,16.7%~96.7%和26.7%~100.0%,30.0%~100.0%和30.0%~100.0%。其他药样的杀螺率则较低或一般。

2.2 复筛杀螺效果

2.2.1 浸泡法 A-004、B-008和B-009 3种药样在浓度0.5、1.0、2.0、4.0、8.0、16.0、32.0mg/L 时,浸泡 24、48h 和 72h的杀螺率、LC50值和95%可信区间,见表1。其中48h和72h的LC50值明显低于24h的,显示了较好的灭螺活性。

表1 A-004、B-008和B-009浸泡法复筛杀螺效果

2.2.2 喷洒法 A-004、B-008和 B-009剂量 0.5、1.0、2.0、4.0、8.0、16.0、32.0g/m2时,喷洒 3、7d 和 15d后,B-009杀螺率为3.3%~90.0%、13.3%~96.7%和20.0%~100.0%,但亦需4.0g/m2喷洒7d才能达50%以上的杀螺率。其LD50分别为 4.949g/m2、2.415g/m2和 1.701g/m2,95% 可信区间分别 在 3.614~ 6.884、1.544~ 3.522和 1.139~ 2.360。其他药样A-004和B-008喷洒杀螺效果较好的仅在16.0和32.0g/m2的高剂量组,其喷洒3、7d和15d的杀螺率分别为46.7%~83.3%、100.0%~100.0%、96.7%~100.0%和70.0%~93.3%、86.7%~96.7%、86.7%~93.3%。

2.2.3 撒粉法 A-001和A-002(粉剂和可粒剂)2种低含量药样的水溶性较差,但在用 0.5、1.0、2.0、4.0、8.0、16.0、32.0g/m2时,撒粉3、7d和15d后显示了较好的杀螺效果,见表2。

表2 A-001和A-002撒粉法复筛杀螺效果

3 讨论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而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能在江河湖滩、内陆沟渠以及丘陵山区各种环境孳生繁殖。实践证明,钉螺与血吸虫病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凡有血吸虫病流行的地方必有钉螺孳生[13-14]。因此,消灭钉螺即可切断血吸虫的传播途径,也是国际公认的控制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15-16],化学灭螺就是消灭或减少血吸虫病流行和传播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之一,迄今也是控制钉螺的主要手段。所以,加快研制和寻找高效、低毒的灭螺新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本次筛选的10种新型农药同属除草剂类药物,广泛用于水、旱田以及土壤中害虫的防治,均属高效低毒类新农药。室内杀螺筛选试验表明,无论在浸泡法、喷洒法中均有一定杀灭钉螺的活性和效果;但击倒力较弱,施药后未见有钉螺逃避(上爬)现象。而在撒粉法杀螺实验中,A-001和A-002 2种药样在撒粉3、7d和15d的杀螺率均显著高于其他药样浸泡和喷洒法效果,但该2种药样均难溶于水,可能是直接影响其浸泡和喷洒杀螺效果的主要原因;而其他8种药样虽易溶于水,且无明显的沉淀现象,但杀螺实验显示其灭螺效果并不理想,可能与其药样中有效杀螺成份低或对螺的毒杀作用机制不同有关。

国内对化学合成灭螺药物的杀螺机制虽有探索但系统研究较少,所以至今真正具有廉价、低毒、高效且杀螺活性好并具有开发价值的新型灭螺剂尚未发现。因此,要想尽快寻找灭螺新药目前仍主要采用传统的方法,即通过筛选各种类型药物(化合物或已知有效化合物衍生物),并根据其药物对钉螺的不同作用、协同作用和是否具有提高灭螺效果等,以期从筛选药样中早日获得线索并发现新药,虽然这一方法是节省人、财、物和短平快的一种新模式并经实践证明比较有效,然而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费时、费力。随着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引入,无疑对寻找灭螺新药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并针对特定的靶部位设计新药,不但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所获得的药物选择性强、不良反应少,是灭螺新药研究的方向[3]。但要真正开发成功一种新的杀螺剂(药物),可能需要几年甚或10余年或更长的时间,故研究和发展灭螺新药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A-001和A-002兼有农药和化肥的功效并对环境安全,既可作为基肥使用,又能杀虫、除草、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因此,对其杀螺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血吸虫病防治手册[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201-202.

[2] 周晓农.实用钉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66-270.

[3] 吴锋.沙蚕毒系药物灭螺研究进展[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7,19(6):484.

[4] 吴锋,姜玉骥,梁松,等.新剂型杀螟丹对鱼类急性毒性的实验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20(3):217-218.

[5] 张科,刘宁,刘松怀,等.薄膜覆盖法杀灭鱼塘和沟渠钉螺的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6):695-696.

[6] 朱丹,张仪,刘和香,等.HL杀灭湖北钉螺的效果观察[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25(2):127-130.

[7] 戴建荣,梁幼生,李洪军,等.氯硝柳胺悬浮剂的毒性评价[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7,19(6):45-47.

[8] 吴子松,张晓胜,徐亮,等.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土壤残留药物对钉螺和鱼类的毒性[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20(6):439-442.

[9] 祝红庆,张贵荣,钟波,等.氯硝柳胺加地膜覆盖技术灭螺对鱼毒性的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1):38-41.

[10] 李叶芳,王琳,神学慧,等.高浓度氯硝柳胺悬浮剂喷雾灭螺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20(6):435-437.

[11] 李洁,钱万红.吡喃异黄酮Alpinumisoflavone的灭螺活性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7,19(2):F0003.

[12] 张文彤,闫洁.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02-324.

[13] 吴锋,姜玉骥,奚伟萍,等.硼镁石粉持效灭螺实验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17(6):356-357.

[14] 李幼子,戴建荣.杀灭钉螺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27(7):653-656.

[15] 刘年猛,黄琼瑶,彭飞,等.血水草生物碱联合氯硝柳胺杀螺增效作用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6,18(2):143-145.

[16] Yuan Y,Xu XJ,Dong HF,et al.Transmission control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implemention and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snail control interventions[J].Acta Tropica,2005,96(2-3):191-197.

猜你喜欢

钉螺血吸虫病初筛
2020年洪涝灾害后安徽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送瘟神记》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一种快速鉴别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雌雄性的方法
毛泽东与19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以江苏省为例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日本血吸虫阳性钉螺和阴性钉螺组织切片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