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3-09-01陈桂美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17期
关键词:血糖社区糖尿病

陈桂美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宝塔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江苏镇江 212003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目前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1%~2%之间,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人群的95%以上[1]。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不可能长期住院,因此患者主要在社区内进行康复和护理,社区护理的地位就凸显出来。积极探讨有效的社区护理模式对糖尿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选取本社区内的21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其中男114例,女104例,年龄43~80岁之间,平均(56.0±12.2)岁,由于患者搬家等原因最后完成护理和随访患者215例。纳入标准:(1)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性好,能够经常参加社区糖尿病护理活动;(2)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2],其糖尿病发病时间<5年;(3)具有较好的认知能力,能够完成社区护理的相关要求;(4)患者无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其他不良疾病。

1.2 社区护理模式的内容

(1)健康管理:对每一位社区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和社区护理、随访记录,根据随访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定期对健康情况进行家庭探视,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2)健康教育:定期1~2个月对糖尿病患者召集到社区进行糖尿病知识相关的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式、治疗后康复的方式,促进糖尿病患者按照标准定期服药,并开展健康锻炼。(3)心理护理:糖尿病作为一种终生性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心理负担是严重的,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及心理疏导,让其明白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控制是可以控制血糖并健康生活的,使患者尽可能的增强治疗的信心,克服患者治疗的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4)社区支持:构建积极的社区支持提醒,建立糖尿病患者咨询小组,在社区的支持下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糖尿病病友会,定期进行活动,增强患者之间的心理支持;(5)康复指导:康复指导的内容包括健康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药物指导和血糖测定。

1.3 评价方法

定期对患者运动情况、生活习惯改变情况、自我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水平进行测定,比较执行社区护理模式之前到采取干预之后1年的各项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遵义行为的改变率比较分析

对社区护理1年前后进行比较发现,在糖尿病知识知晓率(x2=41.65,P< 0.01)、遵医行为率(x2=31.72,P< 0.01)、自我管理能力率(x2=30.11,P<0.01)、坚持运动率等(x2=14.92,P<0.01)几个方面具有显著提高,具体见表1。

表1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遵义行为的改变率比较分析[n(%)]

2.2 区护理干预前后BMI指数、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区护理1年前后进行比较发现,空腹血糖水平(t=6.13,P<0.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t=9.82,P<0.01)、餐后2h血糖(t=3.15,P< 0.01)、BMI指数水平(t=5.44,P< 0.01)均有显著下降,具体见表2。

表2 护理干预前后BMI指数、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s)

表2 护理干预前后BMI指数、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s)

项目 空腹血糖(mmol/L)BMI指数(kg/m2)干预前 6.39±0.51 11.62±1.09 6.85±0.72 25.38±6.49干预后 5.19±0.44 10.51±0.86 4.82±0.50 23.26±5.26 t 6.13 3.15 9.82 5.44 P <0.01 <0.05 <0.01 <0.01餐后2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

3 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1年的社区护理之后,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的发生率和坚持运动发生率均有明显的提升,同时患者的体质指数和血糖水平都有所下降,说明社区护理模式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患者治疗出院后,进入社区继续护理干预对保持患者的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当前情况下,糖尿病给社会医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通过有效的培养患者的健康素养,缓解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降低因糖尿病带来的致残、致死率,同时也降低了总体的医疗费用。

当前国内对社区护理的研究在近几年都有所发展,有学者认为社区护理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是有干预,且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活动,对推进社会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3]。糖尿病的社区护理是整体护理理念的一种完善和补充,通过发挥社区护理的作用,可以实现医院与社区的双向互动,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康复[4]。杨红玉[5]的社区护理研究结果认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糖的波动幅度,减轻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本研究的结论一致。方蕾[6]通过对老年人群进行社区干预,得出结果认为多样化、个性化的社区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命质量,也充分说明了针对老年人群采用社区护理模式的有效性。以上的研究均与本次研究的结果相一致。本次研究中通过持续性的干预,不断强化患者的健康意识,改进患者的行为方式,对患者的躯体健康的改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型糖尿病产生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其中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社区护理模式是针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改善[7-8],是对临床治疗的进一步的补充。这不仅仅提高患者的躯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患者的生活习惯得到有效的提升,血糖水平和体质指数都有明显改善,体现了社区护理干预的长期效果,在糖尿病的管理中积极推进糖尿病的社区干预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素养的提高及行为的改变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对临床血糖水平的改变也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应用。

[1] 戴小梅.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护理探讨和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6):88-89.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07-809.

[3] 罗少隹,邱翠竹,朱倩华,等.糖尿病患者遵医情况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0):1900-1901.

[4] 李玫.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互动护理模式的建立及运行[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03-704.

[5] 杨红玉.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60-61.

[6] 方蕾.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76-278.

[7] 李玫,许瑞珍,孙涛,等.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互动护理模式的建立及运行 [J].中华护理杂志,2009,49(8):703-704.

[8] 宋建华,梁彤,孙晨.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2):193-194.

猜你喜欢

血糖社区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