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义与尚信

2013-08-29李换运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尊卑同德崇义

■ 李换运

作者:河北省《共产党员》杂志总编辑

整理旧藏,见《陆立夫文九篇》手抄课徒稿。文章当时从何而来,无从稽考,文集的扉页有这样一段话:“此集文凡九篇,沔阳陆力(立)夫先生作也。陈义正大,法矩赅备,用笔导源先正,尤能扫去俗氛。授之初学,或足为先路之导也乎。是集所登之文,理不求深,格不求高,意不求多,词不求工,作文之法,略备于此。”显然,这是一位私塾先生或书院的先生为九篇文章写的评语。

陆立夫是陆建瀛(1792-1853)的字,他于乾隆五十七年生于湖北沔阳漕河村,道光二年(1822)壬午恩科进士,二十九年擢两江总督。咸丰初年,在江宁督师迎战太平军,交锋中“身受九伤,力竭而殒”。

陆立夫的这些文章,必是在他考取举人或进士之前所作,其中前5篇讲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等“五伦”,后4篇讲的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极喜欢《君臣有义》和《朋友有信》两篇。

陆立夫对君臣如何处理好关系,谈到了“教”,他说对君臣的教育在于使他们明白,贵在崇尚一个“义”字。他向人们讲到了先古的历史,“唐虞之时,君臣极盛之时也。”在那个时候,之所以形成君臣崇义而和谐的局面,有一点十分重要,“上有圣人为之君,下有数圣人为之臣。”难得的邂逅!那些圣人在一起共事,不徇私舞弊,不尔虞我诈,不结党拉帮,不钩心斗角,不贪赃枉法,自然就有“极盛”,也就是极好的君臣关系了。

正是因为君臣都从“义”的标准出发行事,“君像乎乾,臣像乎坤”,天地有别,尊卑有序,君在那里指挥,臣在那里办事,相处得融洽而愉快。他还深一层分析,君臣之间,因为有了“义”,就不仅仅在形式上有尊卑的区别:“君南面而立,臣北面而朝”,而是在内心里懂得自己应该怎么做,“君为之元首,臣为之股肱(得力的辅臣)”。君对臣深信不疑,臣对君忠心耿耿。有了这样纯洁深厚的感情基础,君对臣,“可赏亦可罚”;臣对君,“可从也可违”。只要对社稷百姓有益,或赏或罚,或服从或反对,一切按规矩办。于是,陆立夫慨叹:“明哉!良哉!君臣有同德矣!”同德难得,非圣贤而不能,一旦得之就极其珍贵。

君臣讲义,朋友讲信。陆立夫谈到朋友相处,不无失望:“人皆有朋友,而能久,而不变者,鲜矣!”少哇!闻之让人心生悲悯,但又不能否认其残酷的存在。因此,在朋友间提倡“信”显得格外重要。

“信”是德的重要内容,人有德,并且能“信以贯之”,也就是将“信”坚持永远,德就是实实实在在的德。那么,“无信则德虚”。虚,可以理解为道德的缺失,不完美。

陆立夫解释说,“同门为朋,同志为友。”也就是同学为朋,其他同德同心,因而志向相同的人为友。既然如此,就应该崇尚“信”。可是,“信之不讲也,久矣。”他举例子说,那些居住在一处的人,“相悦慕酒食”,很高兴在一起吃吃喝喝。他们在一起吃喝的时候显得格外亲热,到了酒酣耳热那一刻,便“争逐各盟天日”,表白自己会如何如何地忠诚于朋友,如何如何地恭敬笃信。可是,“未几”,多快呀,没多久,就会暴露出肮脏鄙陋:“言相诈也,行相欺也!”誓言九霄云外,伪装不复存在。

人堕落到这样的地步,对朋友自然也就不怎么样了。朋友有贫富,有贵贱,他会“以贫富之不同,忽离而忽和”,贫则离,富则合。“以贵贱之不敌(有差距),忽亲忽疏”,贵则亲,贱则疏。大概还有其他,比如得势则和则亲,失势则离则疏;利我则和则亲,累我则离则疏。这就是朋友“无信”的必然。当然,还会有其他不道德的表现。

目睹这样的情景,陆立夫引用先贤的哲言,谆谆告诫世人:“朋友有信。知信之不可不有。”可是,听者几何?信者几何?行者几何呢?

猜你喜欢

尊卑同德崇义
康养产业助力崇义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樊崇义
倪进明
平淡之中时见波澜
关于汉语,维吾尔语方位词“左,右”的尊卑观念及互译
同德推出入门级新卡频率高还静音散热
谈“同德才能同心”与“同心才能同行”凝聚力的关系
抗战老兵史同德:历史不能忘记
“同德”日光温室有机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悲情谢师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