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本田阶段水分精准管理技术

2013-08-26王永权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13期
关键词:管理技术水分水稻

王永权

【摘 要】水稻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在有水分的参与下完成的.水稻在本田的生育期较长,不同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过多过少都对其生长发育不利。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规律和环境变化要求,合理调节水分的供给量,可以协调土壤供气和供肥能力、改善田间小气候、规避不良环境影响、应对和缓解病虫害的侵袭、促进生长发育。

【关键词】水稻;水分;精准;管理技术

1.插秧期

插秧前田间要力求翻耙平整,田面坡度差异不超过5°。插秧时保持一定的浅水层,一般水深约2—3cm,水深超过6cm会导致漂苗倒苗和窝根,不利于根系下扎和低位分蘖,新根发生缓慢,缓苗和返青延迟。浅水插秧间或露泥,也有利于合理密植,促进水稻早生快发,提高低位分蘖率和分蘖成穗率,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2.缓苗期

秧苗移栽时因根系受伤,吸水力弱,而叶片蒸发量大,秧苗容易失去水分平衡而凋萎。因此插秧后至返青期这段时间保持田间适宜的水层非常重要。插秧后如缺水,秧苗缓慢就会延迟甚至会造成死苗;水分过多也会影响正常以后的返青。插秧后立即灌水5~7cm,可减轻叶面蒸发,促进返青,为秧苗创造温、湿度比较稳定的环境,以利快速长出新生根,使田间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保温、保湿环境,促进新根发生、迅速返青活棵。

3.返青期

返青期的水层应保持水田水层一定水位,其深度看稻苗强弱、大小。一般控制在2~3cm浅水层为宜,如出现苗弱或连续低温寡照天气,需灌水层4~5cm深水护苗、保温。当苗发出新生根、叶无凋萎现象时,可排水,提高水温。生产实践中要注意观察稻苗及天气变化灵活掌握水层灌溉深度,促使秧苗早返青早分蘖。

4.分蘖始盛期

水稻返青后5—7d在适宜的温度下就会产生分蘖。为满足秧苗生长对水分、养分、氧气、温度等条件要求,使水稻分蘖早生快发,应进行浅水管理,一般保持2—3cm水层为宜。高温干旱、大风天、地势高、水质差、施肥期等特殊时期可保持4—5cm水层。浅灌条件下,阳光可直射到水层下,土壤及稻株基部分蘖节处,使水温提高且氧气充足,利于促进低位分蘖的萌发形成,提高前期有效分蘖。浅灌条件下有利于有机肥料分解及氧分吸收,浅灌时水层薄比深灌供给土壤更多的氧气,利于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活动,对根呼吸作用加强,同时土壤中的氧分浓度比深灌水层高。水过深会抑制分蘖的产生和推迟分蘖时间,造成高位分蘖。降低分蘖成穗率。浅水管理可以使水稻秧苗植株基部透光良好,提高水温和土壤温度,增加土壤中氧气,使土温昼夜温差大,光照好,促进根部生长发育;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快肥料分解,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水稻吸肥能力和早发分蘖;水稻分蘖早,分蘖节位低,分蘖数量提高,而且能提高分蘖成穗率。如是山间冷凉地还要设置晒水池,保持水路清洁、清除两旁杂草,勤换水口补水灌溉。

5.分蘖末期

分蘖末期是水稻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时期,也是培养理想株型的关键时期,水肥管理主要是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提高结实率,增强抗病抗倒伏能力。其原则是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1)当田间总分蘖数已达丰产要求,为了抑制无效分蘖,可采取深灌6~10cm水层的方法,将上部叶腋内分蘖芽淹没水中,以减弱分蘖节部的光照和降低温度、抑制后期无效分蘖,深灌时间不宜过长,一般7~10d左右,时间若过长易造成稻株早期倒伏。

(2)根据分蘖进程和秧苗的长势,做好排水晒田。晒田的主要作用:一是有利于耕层氧气量增加,微生物中好气性细菌群落活动,分解矿物养分,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二是对土壤养份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三是对控制水稻群体、促进水稻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培育大穗多粒有较好的作用;四是控制无效分蘖的产生,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晒田一般掌握粘土地、低洼地、施肥过重,水稻长势过旺、封行过早的田块重晒;砂土地、施肥水平一般、水稻长势弱的田块轻晒;保水性能差、长势不足的稻田不晒。一般晒到田面开小裂,脚踏不下陷,根际周围发生新根或脚踏田面有脚印而人不下陷,叶色由浓绿逐渐减退为浅绿为止,重晒田块要达到白根外露,叶片上举,田间有2—3cm宽的裂纹。这时即可复水护秧。

6.拔节孕穗期

分蘖末期结束后,秧苗将进入拔节孕穗阶段。这一时期气温高,叶面积大,水分蒸腾多,生态需水和生理需水都很多,是水稻需水最多的时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35%左右。日最大耗水量为8.7~12mm,特别是抽穗前10~15d的减数分裂期,对水量的反应更加敏感。这时秧田缺水,会造成枝梗和颖花发育不全,影响籽粒形成。但如果灌水过深又会使土壤氧气不足,影响根的活力。一般于拨节以后到孕穗中期及时深灌5~7cm,为正在发育中的幼穗提供生理需水和较稳定的温度环境,有利于促进秧苗快速拨节,增加茎粗,出穗提早,促进枝梗分化,减少颖花退化,增加粒数。在低温寒潮过境时或高寒稻区在水稻减速分裂期较长时间出现低于17℃低温时,应加深水层到15~20cm,通过深灌水保护幼穗的发育,减轻障碍型冷害。在水温较冷凉洼地,宜浅灌4cm左右,并勤换水口,或设置晒水池,铺设倒水渠,以提高水温,防止贪青。在稻株拨节孕穗期,白天室外气温达到35℃以上时,田内水温亦会有增加,此时适当加深水层,对温度变化能起直接缓冲作用。孕穗后期应以浅水湿润(水深2—3cm),间隙灌溉为主,即灌一次浅水自然落干后再复水,保持田面干干湿湿状态为宜。有条件的稻田用活动水灌溉为宜。切忌断水受旱,否则将造成减产。

7.抽穗期

水稻从始穗期到齐穗期一般经历7—10d,这个时期需水量大,要保持3cm以上的水层,且不能断水。才有利于抽穗、扬花、授粉。如果干旱,柱头容易受旱干枯,不能授粉或抽穗不齐。如遇降温天气,要灌深水保护,以水调温,防止低温冷害。

8.灌浆结实期

水稻灌浆结实阶段,秧苗蒸腾失水快,如田间土壤水分不足,往往造成籽粒灌浆时间缩短,秕粒增多和千粒重下降。但又不能长时间保持水层,以免降低土壤含氧量和根系活力。因而这一时期的水分管理采取干湿交替即间歇灌溉为好。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白天灌水,夜间排露办法调节田间温湿条件,田间应保持3—5cm水层,特别是乳熟末期水层更应浅些,水层深度2—3cm为宜,满足根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的需要,可以促进植株体内的有机物质向籽粒转运,减少空秕粒,增加千粒重,有利增气保根、以根养叶、以叶壮籽,以叶保熟、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保持稻株较强的光合作用,并使茎叶中贮存的有机质能顺利运到籽粒中去。如遇35℃以上高温可短暂加深水层,降低土温,或者田间喷施清水进行降温,这样灌浆过程才能顺利进行。

9.黄熟期

水稻进入黄熟期,即可排水落干。做到晚断水养老稻,有利于籽粒充实饱满,提高稻米品质。根据成熟情况决定停灌水时间;如洼地排水不良,可提早在蜡熟期落干,岗地和沙土地排水快,可延至黄熟末期落干。后期阴雨天较多,低温、霜早的年份,要适期早落干,促进早熟,防止霜害。排水期一般在收获前的7—15d。

猜你喜欢

管理技术水分水稻
苯中水分的检验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管理技术探讨
完形填空Ⅳ
一天喝2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