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药山苦荬的生药鉴定

2013-08-22周珊珊宋良科罗小文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韧皮部腺毛谷甾醇

周珊珊,谭 睿,宋良科,罗小文,顾 健

(1.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 610031;2.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051)

山苦荬为菊科植物山苦荬Ixeris chinensis(Thunb.)Nakai的干燥全草,花期采集,就近以流水洗去泥土,除去枯叶,阴干。其广泛分布于海拔500~4 000 m的山坡草地及青藏高原区,1995年收载于藏药部颁标准。山苦荬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等功效[1]。目前关于山苦荬的现代研究仅见少量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报道[2-3],因此进行山苦荬的生药学初步研究,为进一步的药理与药效学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 M165C型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LEICA),奥林巴斯IX71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光学显微镜,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日本SHIMADZU公司),REPROSTAR 3薄层扫描仪(CAMAG)。

1.1.2 材料与试剂 实验用山苦荬药材于2011年11月购于四川省成都市新荷花池药材市场,经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宋良科鉴定为菊科植物山苦荬Ixeris chinensis(Thunb.)Nakai的干燥全草。β-谷甾醇对照品(本实验室提取的单体,纯度≥90%),甲醇、硫酸、乙醇、石油醚、丙酮均为分析纯。

1.2 方法

1.2.1 药材性状 全草高10~30 cm,全株无毛。根长5~25 cm,棕褐色,圆柱形,具纵皱纹和残留的须根,质脆,易折,断面黄绿色。茎呈细长圆柱形,有纵棱,直径2~5 mm,表面黄褐色,质轻脆,易折断,断面中央具细空洞。叶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湿润展平后呈条状披针或篦状披针形,边缘具疏羽状齿,有短叶柄或近无柄,叶脉突出。花淡紫色或黄白色,舌片先端5齿裂,冠毛白色,气微,味苦。

1.2.2 解剖学特征 ①根横切面:根横切面具次生根被,细胞壁较厚,排列紧密;皮层宽广,由薄壁细胞组成;韧皮部狭窄,细胞较小,壁薄,韧皮部外侧具溶生式分泌腔;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导管、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导管3~4个径向散列,木射线由数列薄壁细胞径向延长组成(图1);②茎横切面:木栓层细胞方形,栓内层细胞较大,皮层不明显。韧皮部外侧具帽状结构的维管柱鞘,形成不连续的环带;韧皮部由筛管和薄壁细胞构成;木质部由导管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少数导管中有树脂状物,射线明显,宽窄不一,木质部具不连续的环髓纤维和分泌腔,分泌腔为细胞破裂形成的溶生式分泌腔;髓部宽广,由较大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间隙大(图2)。

1.2.3 药材粉末特征[4]根的粉末棕黄色,木纤维成束,导管为孔纹导管,直径35~40 μm,部分导管旁有棕黄色分泌物,淀粉粒类圆形,单粒,脐点点状,木薄壁细胞长方形;茎的粉末黄白色,维管柱鞘纤维壁厚,木化为螺纹导管,直径25~30 μm,兼有孔纹导管,淀粉粒类圆形,单粒,脐点点状,木薄壁细胞长方形;叶的粉末灰绿色,气孔平轴式,栅栏细胞单列,木纤维细长或呈梭形,可见碳酸钙晶体、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单细胞非腺毛,长约450 μm,顶端尖细,另一种为多细胞非腺毛,由2~6个细胞组成,长可达400 μm,顶端细胞尖细,底部细胞较大,非腺毛基座细胞较小,排列规整,两种类型的非腺毛表面具有细小的疣状突起。

1.2.4 紫外吸收光谱鉴别 分别取山苦荬的根、茎、叶、花各0.5 g,粉碎成粗粉,置25 mL容量瓶中,加甲醇1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取续滤液0.5 mL,置于10 mL试管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置于紫外分光光谱仪进行全波长(190~800 nm)测定,结果见图3。

山苦荬根粉末提取液在665 nm、408 nm、273 nm和216 nm处有最大吸收,茎粉末提取液在665 nm、325 nm、281 nm和207 nm处有最大吸收,叶粉末提取液在 665 nm、613 nm、537 nm、469 nm、416 nm和212 nm处有最大吸收,花粉末提取液在665 nm、537 nm、469 nm、325 nm、269 nm 和212 nm 处有最大吸收。

1.2.5 薄层色谱鉴别[5]①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分别取山苦荬的根、茎、叶、花各0.5 g,粉碎成粗粉,置25 mL容量瓶中,加甲醇1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0.5 mL,使溶解,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②对照品溶液制备:取β-谷甾醇对照品适量,用甲醇溶解并稀释成0.5 mg/mL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③鉴定:按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丙酮(2∶1)为展开剂,展开(先饱和10 min),取出,晾干,喷以5%硫酸乙醇溶液,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红色颜斑点(Rf=0.49),药材色谱见图4。表明山苦荬的根、茎、叶和花粉末中均含有β-谷甾醇。

2 结果

在此系统下展开的薄层图对山苦荬的根、茎、叶和花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发现根部位在此系统下Rf=0.49处有一个红色斑点,且为β-谷甾醇;茎部位在此系统下有两个斑点,Rf=0.49处有一红色斑点,Rf=0.36处有一黄色斑点。叶部位在此系统下有5个斑点,Rf=0.49处有一红色斑点,Rf=0.44处有一深绿色斑点,Rf=0.405处有一绿色斑点,Rf=0.36有一黄色斑点,Rf=0.30处有一浅绿色斑点。花部位在此系统下有7个斑点,Rf=0.49处有一红色斑点,Rf=0.87处有一红色斑点,Rf=0.58处有一红色斑点,Rf=0.49处有一红色斑点,Rf=0.44处有一深绿色斑点,Rf=0.405处有一绿色斑点,Rf=0.36有一黄色斑点,Rf=0.285处有一棕色斑点。

3 讨论

结合藏药山苦荬根、茎和叶的结构特征如根无周皮,具有次生根被结构,皮层宽广,形成层不明显,韧皮部外侧具溶生式分泌腔,导管为孔纹导管,木射线明显;茎具不连续的呈帽状维管柱鞘及不连续的环髓纤维,韧皮部较窄,木质部具溶生式分泌腔,少数导管内有树脂状物质;叶具有两种非腺毛,为藏药山苦荬的鉴别提供可靠的鉴定依据。

紫外光谱和薄层色谱结果显示,藏药山苦荬的根、茎、叶、花所含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均含β-谷甾醇,为进一步研究藏药山苦荬的化学成分及其不同部位的药理药效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藏药山苦荬全株入药,而实验表明该药材不同部位化学组分差异较大,应在制定质量标准中加以进一步的讨论。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藏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8

[2] 张 垠,童志平,薛鹏喜,等.藏药山苦荬化学成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22-16225

[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6

[4] 李小川.一种地产山楂的生药学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19(4):100-102

[5] 曹 阳.草豆蔻混淆品云南大草寇的鉴别[J].川北医学院学报,1999,14(3):76-77

猜你喜欢

韧皮部腺毛谷甾醇
茉莉酸甲酯对烟草分泌型和非分泌型腺毛形态发生的影响
β-谷甾醇和豆甾醇对小鼠急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看芸薹根肿菌如何劫持植物的蔗糖?
β-谷甾醇在复杂体系中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不同植物油对γ-谷维素与β-谷甾醇有机凝胶的影响
镉污染来源对萝卜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对烤烟腺毛及分泌物的影响
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的键合物对软质奶油的水分分布影响
秋季断根有利于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安全越冬
白肋烟烟叶表皮腺毛密度品种间的差异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