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年制本科音乐方向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2013-08-15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记忆心理音乐

张 乐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湖南 长沙 410205)

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开始启动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其招收生源为湖南省各地优秀初中毕业生,采取六年一贯制培养,培养目标为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具有本科学历的农村小学教师。本文通过对六年制本科层次音乐方向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分析,结合音乐学科特点,研究音乐教学的策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 生理特征分析与音乐教学

六年制本科层次学生为初中起点,入学年龄大约在15、16岁左右,我国心理学者一般认为此阶段应属于青年初期。处在青年初期的学生,刚经历了青春发育期的身体骤变,这时期身体发育变化已经趋于平稳,但本身还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之中,还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存在。

15、16岁左右,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已经过了快速增长期,体态外形的变化也基本趋于稳定,各项生长指标增长变缓慢。但由于身体发育各部分变化不同步,有可能出现肢体不协调的情况。这时期的骨骼与肌肉富于弹性,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发展较好,伸展性大于成人,但牢固性耐受性差,容易疲劳的同时也容易恢复,若有过大的负荷会影响其生长。在音乐学科的器乐教学中,肢体的骨骼、肌肉与关节有着重要意义。以钢琴教学为例,钢琴弹奏中主要依靠上肢肌肉与骨骼完成,关键在于前臂与手掌,以及肩、肘、腕、指关节,躯干与下肢虽然不直接参与弹奏,但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六年制音乐方向学生,虽然其韧带的弹性、指尖的伸展、肌肉的反应都没有儿童时期的优越,但相比成人,其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可以根据学生手指灵活性的特点,着重训练每个手指的独立性与灵活性,并加强双手的协调控制能力,巩固手型与手掌的支撑,但同时要注意训练时间与幅度的把握,不宜时间过长、强度过大引起关节损伤。

青年初期身体内部机能,在这时期发生变化也逐步成熟完善,包括大脑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等。其中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决定了青少年的心理形成,是心理发展的直接前提,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保证。如声乐学习中,人体的歌唱器官,如发声器官、共鸣器官、语言器官、呼气器官、感觉器官等,就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协调工作的。

处在青年初期的学生,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生理变化特征,与声乐学习有着直接的关联,也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引导处理妥当与否,决定着学生往后歌唱的发展,这就是青少年的 “变声期”。“变声期”是由于内分泌作用,身体各方面发生变化,喉头、声带等发声器官迅速发育引起的明显声音变化,也就是青少年声音转变成成人声音的过程。一般来说变声期在13、14岁开始,会持续一年或几年的时间。一般女生变声在13~16岁,过程较短且变化不明显;而男生变声开始在14~16岁,时间较长,甚至到18岁才趋于稳定。整个变声期根据不同的生理特征,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变声初期、变声中期和变声后期。变声初期到中期,生理变化由不明显到明显,声带的急剧增长增宽,闭合不全,容易出现出血、水肿等情况,发音不受控制,声音暗哑,甚至出现失声的情况,男生较女生更为明显。到青年初期,这时候也基本完成了变声期,或处于变声后期。这时期喉头与声带基本趋于稳定,声带充血状态基本消失,声带闭合基本完好,声音已接近于成人的声音,并且男女声音在音色、音质、音量上的差异也明显形成,在音域上男生实际音高比女生降低了一个八度。

虽然变声已趋于完成,但与成人相比,还是有其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所以这时期的声乐教学开展,必然要根据其身心特征,因材施教,合理设置。首先这时期应注重正确呼吸方法的训练,不要过早急于追求声音,由于青少年的肺活量还较小,呼吸较浅,训练科学地使用气息,增加呼吸肌肉群的控制能力,为今后的歌唱奠定基础;其次,在练声曲和歌曲选择上面,应把握好音域,不要过高或过低,最好控制在一个八度内;再者,注意训练时间的控制,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一次训练应在30~40分钟之间,并中途要稍做停顿休息。

二 心理特征

音乐学习的规律,有着学习的普遍心理过程,是心理意识的支配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都是音乐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现象。所以一方面要了解青少年的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心理等发展,另一方面要分析六年制本科层次的学生所具有的特殊性,才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1.认知心理发展与教学策略。青年初期的认知各要素发展迅速,认知结构中的因素趋于稳定状态。第一,注意。这时期的有意注意自觉性很强,能集中和稳定在间接兴趣的事物上,不受直接兴趣的影响。其次,注意的品质也在不断发展,其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等方面都已趋于成熟,达到成人水平,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能有意识地学习并有意识调节自己的持续力。尽管如此,处在青年初期的学生还存在有情绪上的冲动,有时候也难以控制自己的注意,并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其中音乐理论知识的讲授与视唱练耳的训练过程难免枯燥,要让学生的注意持续稳定,应增强课堂趣味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理论性知识点的讲授,可以适当引用实际音乐作品做范例,在听觉上的吸引能使学生有意注意的集中。如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单一的训练持续时间不应过长,并要注意难度的控制,时间过长、内容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注意的集中稳定。练耳过程中的单音、音程、和弦的听辨较为枯燥,适当加入节奏与旋律的听辨,或适时用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旋律片段,会起到较好的效果。第二,感觉和知觉。青年初期个体感觉能力有了较大发展,感觉的认知和调控表现明显,个别学生对于音乐的特殊天赋或才能,这时也展现无遗。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更为明显。学生音乐感觉首先要以听觉为基础,表现在对音高、音值、音色等方面的分辨,而音乐知觉,不仅受音乐感觉的影响,还依赖于个人知识与经验,受兴趣、情绪、动机等方面的制约。六年制本科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从音乐专业角度上来说,还是比较弱的,主要在于没有系统的专业训练基础,之前接触音乐的时间与机会不多,个人经验与积累非常有限。而音乐专业的学习,感知力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没有良好的感知力,就无法领略到音乐的美以及其真正的内涵,更无法表现出来。所以六年制音乐专业的学生,音乐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每一门音乐课程中,并适当增加音乐欣赏内容,内容难度需循序渐进,逐渐引导学生积累听觉经验以及正确的情绪情感体验,才能在声乐演唱、器乐演奏中准确的表达。第三,记忆。音乐记忆也是音乐专业学生的根本心理品质,音乐知识的积累与提高都建立在音乐记忆的基础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不断提高,到16岁趋于成熟,达到记忆发展的高峰。这时期的有意记忆是占主导地位,并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法,记忆的广度和策略也在不断发展提高。音乐教学中,可以很好利用学生这一优势,适当引导其记忆方法,使其更快掌握教学内容。例如,针对其有意记忆占主导,可以在教学任务开展前,向学生提出记忆的目的、任务及具体要求,这样可以调动其记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巩固学习内容。第四,思维。音乐学习过程,离不开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青年初期思维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达到基本成熟水平,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也在不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与创造性也在不断提高。另外,青年初期的学生好奇心强烈,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联想与想象能力,在歌曲演唱与器乐演奏过程中进行作品再度创作,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节奏、旋律创作,激发兴趣的同时发展创造性思维。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结构较为复杂,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中心理倾向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方面,它决定了人的社会态度、行为方向等,因此也称为心理动力系统。六年制学生的此阶段心理需要的特征,主要在于自尊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自身认知、情绪情感、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逐渐会思考分析自己个人,并同时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在意别人的评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当这种需要到达一定强度就会转化为动机,其上进心、自尊心、自我实现等心理因素,都会成为推动其学习的内部动机。同时,主体的需要也会导致兴趣的产生,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

据笔者调查了解,六年制本科音乐方向的学生,其专业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兴趣爱好。这是其音乐学习直接的动力来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要紧密结合学生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更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但是,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技能技巧的教学,其训练过程是枯燥的,甚至是艰难的,仅有个人兴趣也很难得以坚持并获得成功。这时候较为长远的目标作为导向,结合个人兴趣,才会产生较为持久的激励作用。笔者做过相关调查,六年制音乐专业学生,对于自己今后职业去向有着比较明确的认识。根据调查结果反馈,学生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一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多的强调小学音乐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与音乐素养,无形中强化其学习目标。例如,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年制音乐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除了呼吸和发声技巧的训练以外,还要培养学生对于歌曲的鉴赏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小学歌唱教学的内容,掌握儿童嗓音的训练方法以及歌曲教学方法,把学习目标落实得更为细致、具体,有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另外,前面提到,处于青年初期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需要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同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以竞争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成就的需要,维持学习动机。声乐、器乐等技能技巧训练可以适当引用小组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彼此间有比较,但能力水平差距不能太大,激发良性竞争。

3.六年制本科层次音乐方向学生的特殊心理。前面对于青年初期学生的认知心理和个性心理做了一些分析,这些具有青少年所具备的普遍性,特别是认知的发展。除此之外,六年制本科层次音乐专业学生还有属于其特殊的心理状况。第一,保留有初中生的特点。如认识、分辨问题能力不强,适应环境能力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第二,存在自卑与自信的矛盾心理。由于学生来源于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并有相当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属于贫困生,极少有离开农村的机会。初次离开父母到城市读书,会有一定的心理落差,并产生自卑情绪。同时,学校招生时的严格生源把关,择优录取,学生对自己知识水平的也有一定认识,会产生优越感并转化为自信心。第三,积极性与热情较高。初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虽然会有不适应的情况,但这是一个较为短暂的阶段。面对全新的并较为优越的学习环境,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与热情很高。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与今后的职业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学习的目的与动机相对明确,其心理状态会更积极。第四,产生疲倦、焦躁心理。由于在校学习时间长达六年,学生生理与心理上会有较大发展,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转变过程,心理跨度比较大。但青少年普遍自我控制能力与调节能力不足,容易产生极端心理现象,而长时间的在校学习过程,难免热情殆尽、兴趣不高,产生倦怠心理,或渴望突破而与现实相矛盾而产生焦躁心理。第五,专业、职业的认同感。学生选择师范院校,选择六年制本科的学习,意味着学生对于其专业方向及今后职业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即农村小学某学科教师。势必对农村小学教师这一职业有认同感,愿意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同时,其认知发展也会逐渐有职业化特征的出现。第六,对专业学习认识度不高,会产生迷茫心理,找不到具体目标以及正确学习途径。由于六年制本科层次音乐方向学生虽然选择音乐专业,大多数并没有音乐训练基础,还停留在自身的兴趣,没有转化为个人能力。初步接触时难免找不到音乐学习规律,有长远目标的同时,对于近期学习目标会比较迷茫,也就是不知道从什么样的途径去学习,怎么样学习才是正确,怎样把长远目标分步骤落实到每一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一堂课。

综合以上特点,六年制本科层次音乐方向学生的音乐教学,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首先应当适当引导学生正确的全方位的评价自己,理性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避免极端情绪的产生。其次,客观评价学生,引导自信心的建立,虽然缺乏音乐专业学识与技能,但自身都具备较好的音乐潜质,发展潜力大。再次,引导学生掌握音乐学习规律,明确其每一门课程的近期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定难易程度适当。总之,教师长期在教学中实施,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记忆心理音乐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音乐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