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王船山的和谐审美观及其当代价值

2013-08-15周芬芬周晓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岳麓书社王船山船山

周芬芬,周晓阳

(南华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王船山不仅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集大成者,而且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集大成者。他潜心著述四十余年,留下了八百多万字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涵着丰富深刻的美学思想。在其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中,蕴含着极具民族特色的和谐审美观。深入探讨王船山和谐审美观,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文艺美学建设、设计艺术创新和文化发展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和而不同”的审美标准

确定审美标准,是人的审美活动的前提。何为美?和谐即美,这是中外传统美学的共识。但审美的标准是什么?中西传统美学却有不同的答案。西方传统美学普遍推崇 “二元对立”的审美标准,而中国传统美学则普遍推崇 “和而不同”的审美标准。在西方人看来,天与人、阴与阳、情与理、善与恶、美与丑、悲与喜等是绝对对立的,正是这种二元对立,才形成了 “美”。而在中国人看来各种不同事物的和谐统一,才是美。“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标准。德国斯宾格勒明确指出:“中国人的本体论模式就是阴阳在太极之中相互调和,与基督教的二元斗争的模式正好相反。”①中华民族 “二元统一”的思维模式,形成了 “和而不同”的审美标准。孔子说: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②但 “和”并不等于 “同”, “和”是各种不同事物的协调统一。孔子明确指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③“和而不同”既是心灵美的审美标准,也是形式美的审美标准。正是复杂多样、千变万化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才构成了美好的世界;正是各种不同颜色的和谐统一,才构成了美丽的图画;正是由于各种不同的音调的和谐统一,才构成了优美的音乐。王船山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美学 “和而不同”的审美标准。首先,在自然美方面,宇宙万物是和谐统一的,呈现 “和而不同”的自然美。王船山说:“天地之生,莫贵于人矣;人之生也,莫贵于神矣。神者何也?天之所致美者也。百物之精,文章之色,休嘉之气,两间之美也。函美以生,天地之美藏焉。天致美于百物而为精,致美于人而为神,一而已矣。”④阴阳二气充斥太虚,构成了万物;而万物之和谐,构成自然之美。其次,在社会美方面,人类社会由千千万万的个人结合而成,人的个性的多样性,呈现出 “和而不同”的社会美。在王船山看,人的个性有善恶、刚柔、动静、伸屈之分,必须将各种不同的个性 “合同而不相悖善”、 “异而不伤其和”⑤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社会美。再次,在艺术美方面,各种不同的审美要素的和谐统一,构成艺术美。王船山认为,音乐的审美标准是各种不同音调的和谐统一,图画的审美标准是各种不同颜色的和谐统一,诗歌的审美标准是兴、观、群、怨的和谐统一。王船山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⑥必须把四者和谐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诗歌审美效果。把 “和而不同”作为审美标准,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符合辩证法这一普遍法则。按照辩证法,世界万物都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是多样性的和谐统一,万事万物都是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的,正是这种联系和发展才构成了世界之美。在王船山看来,美是从动态中形成的, “和而不同”的万千世界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呈现出美丽的面貌。王船山指出:世界万物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绮丽”。⑦可见, “和而不同”不是一个绝对静止的审美标准,而是一个符合辩证法的动态的审美标准。

二、“中正平和”的审美理想

王船山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美学 “和而不同”的审美标准,而且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美学 “中正平和”的审美理想。“中正平和”的审美理想最早可以追溯到 《周易》。 《周易》中关于 “中正平和”的记述不下三十处,凡带 “中”的卦卜都被认为是吉卦、吉卜,“中正平和”是中国古代普遍的审美追求。⑧王船山进一步诠释和发展了 “中正平和”这一审美理想。所谓 “中正平和”,包括四层含义:一是指 “中和”审美思维;二是指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即 “德容之美”的审美价值取向;三是指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价值导向;四是指从 “中和”到 “太和”的审美趋向。在王船山看来,要实现 “中正平和”的审美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有 “中和”的审美思维。王船山把审美归结为客观与主观、自然与人文、天化与人心二者的奇妙结合,要实现这种奇妙结合,离不开不偏不倚、执中适度的中和思维。中和思维也叫 “中庸之道”,它是儒家普遍推崇的审美思维方式。 “喜怒哀乐而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⑨《乐记》把“中和”作为音乐的审美价值追求,认为 “中和”是音乐的本质特征, “乐者,天地之中和也。”⑩王船山明确指出: “两间生物之妙,正以形神合一,得形于神,而形无非神者”;一切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都是 “中和之所成,于斯见矣。”[11]其次,要坚持 “德容之美”的审美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美学存在两种审美价值取向:一是强调内在美即 “美德”的审美价值取向。孔子提出了 “中庸之德”的观点,他明确指出:“中庸之为德也。”[12]儒家认为,“中和”是君子应有的美德。道家更是推崇内在美, 《庄子》中还创造了王贻、申徒嘉、衰骀它等外貌虽丑异怪诞,但内在美压倒外貌丑的人物。[13]二是强调外在美,即所谓 “文饰之美”、“形容之美”。王船山主张把内在美与外在美结合起来,推崇 “德容之美”。在王船山看来,美德与美容是辩证统一的。美德是基础,美容是表现,二者和谐统一,才能完美。“然而日章,以内美也;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以充美也。”[14]再次,要树立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价值导向。中国古典美学中,儒家重 “诚”,追求“善”;道家重 “真”,追求 “真”。如何把 “真”与 “善”和谐统一起来,形成 “美”,却是一大难题。王船山则把求真、求善、求美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价值导向。在王船山看来,“美”以真、善为基础, “真善二者的最高境界必以美为归宿。”[15]真、善、美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三者辩证统一,才符合 “美在中和”的根本要求,才是正确的审美价值导向。最后,要形成从 “中和”到 “太和”的审美趋向。在王船山看来, “中和”是现实的审美目标,而“太和”则是最高的审美目标,即审美的最高理想。王船山指出: “太和者,和之至也。阴阳异撰,而其氤氲于太虚之中,合同而不相悖善,浑沦无间,和之至矣。未有形器之先,本无不和,既有形器之后,其和不失,故曰太和。”[16]从王船山看来,“太和”是宇宙的 “和之至也”,即最高的审美境界。“中正平和”的审美理想,既包括 “中和”这一现实审美目标,又包括 “太和”这一最高审美理想,从审美趋向看,由 “中和”到 “太和”,是审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情景合一”的审美路径

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与景相统一的过程,要实现 “中正平和”的审美理想,必须借助于 “情景合一”的审美路径和审美方法。要审美,首先必须产生审美意境,而 “情”与 “景”是构成审美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王船山十分重视审美意境中的 “情”与 “景”。所谓 “情”,是指审美主体的情感;所谓 “景”,是指审美对象或审美客体。审美活动是从 “兴”开始的,而 “兴”则是 “情”与 “景”的和谐统一。离开了 “情景合一”,就不能 “兴”,审美活动就无从开始。在王船山看来,情与景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首先,情与景是相互依存的。景是情的客观前提,情是景的主观体现。没有景,就不会生情;没有情,景就无法得到主观体现。“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橛,则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17]可见,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18]其次,情与景是相互渗透的。在王船山看来,情与景是审美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和谐统一,“神于诗者,妙合无垠。”[19]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一方面,情中有景;另一方面,景中有情。王船山明确指出: “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20]只有做到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才能形成最佳的审美意境。在王船山看来,情与景的结合,不是机械凑合,而是自然巧合。只有做到二者的自然巧合,才能创造艺术 “神”品,达到最佳的艺术境界。如果情与景只是机械凑合,或者二者失衡,都一定会 “狂节乱兴”,达不到最佳的审美意境。再次,“情景合一”是动态多样的。在王船山看来,景与情的和谐统一,不是静止不变,而是不断变化的。因为审美客体即景是不断变化的,审美主体的情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情景合一的审美意境也是不断变化的。 “往戍,悲也;来归,愉也。”只有在动态中呈现情景合一,才能真正达到最佳的审美意境。王船山认为,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是多样性的。由于人的情感具有复杂多样性特点,因此,对不同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即使对同样的景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这种情景合一的多样性,要求艺术创作者在形成审美意境过程中采取多样性手法,切不可千篇一律。最后,“情景合一”是必然与偶然的统一。王船山认为,“情景合一”审美意境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即表现为 “灵感”,往往 “兴”在有意无意之间。一个艺术灵感的产生,往往是意想不到的,正所谓 “天与造之,神与运之,” “不赏思致,不入刻画,……真不似人间得矣。”正是陶渊明当时已达到了忘我的审美境界,才能产生艺术灵感,写出这样前无古人的佳作。

综上所述,王船山和谐审美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和而不同”的审美标准、“中正平和”的审美理想、“情景合一”的审美路径。这三部分辩证统一,不可分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王船山的和谐审美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首先,王船山和谐审美观是加强当代中国和谐美学建设的重要思想依据。和谐美学是当代中国美学的核心内容,它需要以中国传统和谐审美观为思想渊源。王船山和谐审美观是对中国传统和谐审美观的系统总结和超越,研究和借鉴王船山和谐审美观,可以为当代中国和谐美学建设提供历史文化资源。其次,王船山和谐审美观是当代中国设计艺术创新的精神动力。任何艺术创新都是在一定的美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王船山和谐审美观代表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最高水平,它的思想灵魂是创新。古人云:“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设计艺术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王船山和谐审美观,可以为当代中国设计艺术创新提供精神动力。最后,王船山和谐审美观是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文化资料。目前,我国人民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从中国传统美学特别是王船山和谐审美观中吸收有价值的成分,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做到古为中外,推陈出新。

注释:

① [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下册,齐世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470页。

②《论语·学而》。

③ 《论语·子路》。

④ 《诗广传》卷五,《船山全书》第3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513页。

⑤ 《周易内传》卷五, 《船山全书》第1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236页。

⑥ 《诗译》,《船山全书》第15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808页。

⑦ 《古诗评选》,《船山全书》第14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752页。

⑧ 刘大钧:《周易概论》,齐鲁书社,1986年版,第23页。

⑨ 《礼记·中庸》。

⑩ 《乐记》。

[11]《诗广传》卷四,《船山全书》第3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450页。

[12]《论语·雍也》。

[13]《庄子·德充符》。

[14]《尚书引义》卷三, 《船山全书》第2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295页。

[15]萧萐父,许苏民: 《王夫之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96页。

[16]《诗广传》卷一,《船山全书》第3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344页。

[17]《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船山全书》第15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826页。

[18]《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船山全书》第15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824页。

[19]《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船山全书》第15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820页。

[20]《古诗评选》, 《船山全书》第14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733页。

猜你喜欢

岳麓书社王船山船山
岳麓书社:以传承为使命
船山与宋学关联的再探讨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咬定青山不放松 致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古典就是每个时代的时尚
《张船山 社日朴园斋中咏燕》
易言者:新媒体时代再立潮头
王船山《周易内传发例》义理演析
王船山的四唐诗论
王船山修身学说的基本理论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