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2013-08-15李丹丹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建设

李丹丹

(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当前生态危机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全球范围引起高度关注。各国政府也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举世瞩目的十八大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在新的世纪,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一、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大意义

1.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新世纪、新时期的客观要求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失去了这个依托,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取得了西方国家用100 多年的时间才创造出来的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西方国家在100 多年间出现的生态问题,中国在30 多年间便集中体现出来。我们过度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创造,忽略了对自然的保护,导致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由于环境污染、破坏引起的连锁反应如臭氧层空洞、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大规模退减等现象频频发生,这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及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在新世纪,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

2.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于2004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并且明确了和谐社会的内涵: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论述,不仅强调了社会内部的和谐,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2007年十七大再次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的要求,2012年十八大再次强调“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2]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我国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满怀热情地建设小康社会,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新的矛盾危机也不断出现,人口的膨胀、经济的增长与有限的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中国的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所以必须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多的物质财富,但是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使自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中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问题更为突出和严重。

首先,是水污染严重。“中国七大江河水系30%是四到五级,41%是五到六级(劣质),近岸海域超四类海水水质占34.5%,超标物质主要是氮和氧,全国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氧化,东部、西南200多个湖泊80%富营养化,劣质类水质均为劣Ⅴ”[3]。

其次,就是大气污染严重。在我国,主要的能源是煤炭,据统计,“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7%、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都来自于煤炭的燃烧。”[4]近些年来,虽然有关部门也出台相应措施进行治理,但是就全国范围来讲污染物排放量不但没有减少,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由于自然、历史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环境压力还表现在环境破坏严重。比如全国范围来讲森林面积不断的减少,覆盖率偏低;草地面积大规模地退化,土地沙漠化速度不断加快;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有害外来物种入侵严重,生物多样性不断锐减;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问题受到了严重威胁等等。

2010年温家宝在两会中提到“继续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保护水、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环境。”可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注。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问题依然严重的存在与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之中,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三、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生态教育,构建生态文明新理念,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要想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解决的根本途径是改变人们的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这就需要在全社会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并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首先,要深入开展环保教育,把环保教育的知识列入到中小学生的教学内容及考核范围,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其次,要加大力度宣传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如通过电视、广播、科教宣传片等手段来传播绿色理念,使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污染所带来的现实危害和潜在的危害,从而唤起人们对自然的道德和生态良知。最后,还要调动人民参与的积极性。只有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到环保工作上来,才能真正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才能提高全民族环保水平。

2.完善法律法规,完善政府职能,建立生态政治

生态文明的建设既需要道德的力量来推动,更需要政府和权力机关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进行约束。一方面,要完善和补充我国的环境立法,使人们真正做到按照法律规定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环境免遭破坏。另一方面,要在适当的时候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政府服务的职能,用宏观手段指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最后,还要借鉴古今中外一切有效的治理经验,比如芬兰政府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环境法律、法规,同时还制定了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取得成效。联邦德国也制定了环境法律如《保护空气清洁法》、《垃圾管理法》、《三废清除法》等,我们可以以此作为参考,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工作。

3.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社会要不断地向前发展,对于自然的摄取就不会减少,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尊重自然、维护生态秩序,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过分的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忽视环境的保护力度,导致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解决的途径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而循环经济就是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的治本之策。循环经济要求人类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巨大的能源消耗换来了GDP 的高度增长。预计到建党100年时,要实现GDP 翻两番,如果按照能源使用率翻一番来计算,实现能源足够的供给也存在巨大的困难。所以,只有发展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早日实现。

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样,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所以,只有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才能够加快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徐雁飞,董文渊.建设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0,(6):3.

[4]亦冬.生态文明: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J].攀登,2008,(1):75.

[5]杜鹏.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政府生态责任[J].甘肃农业,2006,(8):21.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建设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