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对日本节日的影响

2013-08-15李治霖梁高峰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压岁钱日本文化

李治霖,梁高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日语系,陕西 西安710126)

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对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节日中的各种习俗,寄托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与憧憬,以期待达到人人和谐的社会和“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过节,是对祖先留下的文化的传承,是文化之精神所在,这是自远古而来的,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财富。作为我们的近邻,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如日本传统节日中的“五节句”就来源于中国,后来经过逐渐发展演变成了如今具有日本特色的“中国节”。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认为中国文化是使日本文化从豆浆转化为豆腐的卤水,可见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关系之密。中国与日本同属东亚文化圈,日本民族依赖中国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一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其社会、政治、文化的进步也是一点点完成的。笔者认为,日本文化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对中国文化的逐渐吸收、消化、改造,经绳文、弥生、古坟文化,飞鸟、白凤文化,奈良天平文化,平安文化,镰仓武士文化,室町文化,安土桃山文化,江户文化的发展,最终才形成了能够反映日本民族特性的独特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我们的典章制度、民俗习惯、哲学思想等,均被好学而又勤奋的日本民族“拿去”,春节就是其中之一。如今春节已在一衣带水邻邦生根发芽。春节传入日本后,日本将其文化内涵与自身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继承了内涵,结合自身特点经过吸收改造,把中国的春节变成了日本式的“春节”——正月。当中国普天同庆我们的春节时,日本人在1 月1 日这天享受着自己的春节。究其中国元素,不难发现,日本春节借中国春节文化之“骨”,使其充满一种日本式的精神,这恰恰是一种文化之“气”的体现。

春节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最为重视的节日,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自古以来就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华儿女无论工作有多忙,路途有多远,都要赶在这一天回家团圆。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外,主要习俗都相对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的活动,大体都是围绕辞旧迎新,期盼美好生活而展开的。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开始,旧称“元旦”“元日”。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一般各种庆祝活动都从正月初一进行到初五。关于春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源于上古时期的腊祭或蜡祭,一说源于古代的巫术仪式,一说春节源于鬼节,还有的学者认为春节是“人的生存本能的自然要求,并不需要什么特殊背景的触发才会形成过新年的习俗”。春节期间,大扫除,买年货,迎新年,接财神,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祭祖先,吃饺子,送旧年,拜年等,家家户户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欢天喜地,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除夕之夜,全家围坐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拿压岁钱,守岁。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要进行拜年活动。晚辈给长辈们拜年,平辈之间也互相拜年,小孩在拜年时还会拿到大人给的压岁钱。以前拜年需要磕头,现在一般都互致新年祝福语。正月初二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正月初三初四是大家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的日子。初四又是迎神日,诸神要下凡,接神要在午后。初五为“破五”,破五后就可以正式炊煮了。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商店祭祀利市仙官,开市大吉。到了初六年味就淡了些,人们开始上班工作,新一年的工作也从此开始。

在日本,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便是春节和盂兰盆节。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的春节源于中国而又富有自己的特色。在古代中国强盛之时,日本人以过中国的春节为荣,以中国的春节作为日本的新年。明治维新后,西方外来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逐渐加大,日本人的新年从阴历改成了阳历1 月1 日。

日本人的春节,一般从元月1 日到3 日,也叫做“三贺日”。和中国一样,日本新年也会守岁,拜年,拿压岁钱等。与中国过年吃饺子不同,日本人吃年糕汤,叫做“杂煮”,是每家每户过年必备的食品。新年期间,各家各户的门口上方都拉起一条草绳或用草绳编的圆圈,称为“注连绳”或“注连饰”。还要在门口摆上一些松竹,叫做“门松”。人们还将鹤、龟等象征长寿的动物剪纸贴在住宅内外,祈祷平安。

在“大晦日”(除夕)当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一则为了清洁家居,二则也有洗去霉气的意思,这一点跟中国很相似。除此之外,家里还要摆设“镜饼”,吃荞麦面条。镜饼的圆形象征家庭美满,年糕的粘性象征长寿。除夕之夜,大小寺庙都会响起108 下钟声。之所以响108 下,第一种说法是这代表驱走108 个魔鬼,第二种说法是代表了108 个神佛,第三种说法是这代表了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加起来的总数。这些都反映了日本人通过这108 下钟声驱走霉运、祈求神佛保佑的愿望。钟声过后,有人入睡,有人开始到寺庙里求神拜佛。在除夕夜如能做一个吉祥美梦,据说会给人带来全年的好运。中国人除夕看春晚,而日本人则在这一天看日本式的“春晚”——红白歌会。

新年的第一天,一家之主会早早起来,打好第一桶水,表示可以去除一年的污秽邪气。此外,日本还会在1 月2 日进行第一次用毛笔写字的仪式,书写自己新年里的抱负与目标。日本人一般把1月2 日夜里做的梦称为“初梦”,并以此来预测自己一年的运势。每年的1 月1 日早上(或除夕晚上),日本人要进行一年中第一次去神社或寺院参拜,这是日本的传统习惯,以此祈求平安。新年期间,日本人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摆放“门松”或悬挂松枝。日语中“松”与“待”同音,意为“插上松枝等待神灵降临”。所谓“门松”就是用绳索把松、竹、梅捆起来的装饰物,是日本传统的吉祥物。装饰松枝的时间是1 日至7 日,这一期间也叫“松之内”。日本新年期间,各政府机关、公司都会在除夕来临之前举办“忘年会”,相当于国内的“团拜会”。同事们一边喝酒,一边互相勉励并回顾过去的一年,在享受饭菜和酒的同时,忘记今年的不如意,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日本人在新年还会喝屠苏酒,据说新年喝过屠苏酒,就能身体健康。

日本新年期间,是禁忌开火煮食的。因此,各家的年夜饭、新年饭都是预先做好的。新年饭的形式跟便当差不多,只不过是更加丰盛。岁末年初,人们都会抢购贺年片,在贺年片上写上祝福和问候的话,寄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和上司长辈,以示祝福。同中国一样,日本人过年也给孩子压岁钱。为了驱邪、扶正,祈愿孩子健康成长,大人还会将新年的祭祀供品撤下来后分给孩子们,后来逐渐演变为压岁钱。日本新年也会进行拜年活动,一般在1 月1 日至3 日之间,拜完年之后,人们都会去求个神签占卜一年的命运。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头,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延续。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则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自然,中国元素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符号,中国元素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亦可称作中国文化元素。民俗风物、祥瑞吉物、传统文化、人物荟萃、艺术瑰宝、人文精粹、地理坐标等这些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气节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就是所谓的“中国元素”。

因此,从日本春节的时间上来看,最初的时间和中国是相同的。这种时间元素可称其为“中国元素”。从日本春节的习俗上来看,“门松”起源于中国唐代,在平安时代传入日本。日本新年寺院敲钟的习惯,起源于宋代,镰仓时代随禅宗传到日本。同样,年糕,拜年祭祖,压岁钱等日本春节的习俗,都是“中国元素”。中日两国对待春节,都重视家族团圆,期盼来年家人康健,五谷丰登,这也恰恰是中华文化赋予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涵。

春节已经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个符号。在日本的节日文化中,日本春节中的中国元素有:时间、古寺钟声、松等。据此可以看出,日本春节文化中,从时间到空间,都体现着中国元素。勤劳的日本民族结合自身需求,广泛地“拿去”,在消化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日本文化虽源自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又不完全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长期的的学习借鉴,从“移彼汉家之字,优我日域之俗”的学生到如今成为“所有伟大的传统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文化。这个独特的民族,往昔师于中国,如今则青出于蓝,其中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日本能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拿去”,变为与自己民族精神相统一的节日。把我们的典章制度、哲学宗教等拿去学习,同时把这些中国元素都赋予了日本民族之精神,这就是文化之“气”的表现。笔者认为,中国文化就好比是“骨”,而日本文化则是依附于“骨”上的“气”。“气”是一种文化精神,是抽象的,而“骨”则是一种文化实质内涵,是具体的。“气”无“骨”不立,“骨”无“气”不长。

[1] 马兰英,臧运发.《新版日本风俗习惯》[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 张勃,荣新.《中国民俗通志》[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3] 内藤湖南.《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 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5] 盛邦和.《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压岁钱日本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日本元旦是新年
年味里的“虎文化”
探寻日本
谁来保管压岁钱
压岁钱
《黄金时代》日本版
谁远谁近?
压岁钱驾到
压岁钱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