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探析——兼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办学特色

2013-08-15冯会敏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办学定位学院

冯会敏

(东华理工大学 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突出的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更是其进一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保障。然而我国普通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普遍不明显。为了增强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近几年的政策文件越来越多地提到办学特色这一词汇。例如《教育部财政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提到重点支持办学定位准确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然而我国关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研究上,尤其是对办学特色的概念、特征、内容、影响因素等进行阐述。而且,我国目前仍未形成系统、科学的办学特色理论。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其办学特色的示范性。进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研究有利于丰富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的理论,以更好地带动其他高职院校办出特色。

二、概念分析

2004版的评估体系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给出了较为清晰的概念界定:即“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且得到公认。”[1]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首先是指各个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优点,且必须是一所高职院校明显有别于其他高职院校的办学风格和发展潜质,即其必须具有独特性;其次,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沉淀形成的,也就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再次,是否具有特色一定要得到市场的检验,也就是必须要得到社会上的行业、企业的认可,即办学特色必须有认可度。创建办学特色的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履行高职院校的办学功能并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进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其核心是人才培养,因此办学特色最终要接受市场的检验,由社会来评判。

三、普通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一)办学特色概念混淆,特色提炼不到位

对于办学时间较长的高职院校,其办学特色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对办学特色的概念不清晰,导致其特色提炼不到位。第一,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混淆,正如2004版评估体系对办学特色的界定,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区别,且是优于其他学校的办学特点。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其特色是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色,两者一旦混淆,其目标定位与特色提炼必定会扩大化或者宽泛化,进而产生较大的偏差。将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定为自己学校的办学目标,势必将无法突出自己办学的独特性;第二,将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办学传统、办学规模、创建一流等概念混淆。办学优势是指某校在办学区域、办学历史、行业特点以及地方政府所给予的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而拥有了有利条件并不一定就能办出特色,二者不能等同;办学特色的创建需要在办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但两者并不是一个概念。办学传统可以指其长期以来的办学历史条件、背景和办学风格,但却不能体现其特色;而办学规模是指追求“量上的增长”,通常以学校的学生人数、师资力量、专业设置、校舍、设施设备以及学校占地面积等硬性指标来体现[2]19-22;创建一流则注重“综合实力的提升”,两者都不能等同于办学特色。这几个概念一旦混淆就会导致特色提炼偏差,对于办学历史较短的高职院校甚至产生定位偏差。

(二)目标定位不明确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定位都不明确或者存在偏差。各个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也就是该学校的发展目标,即该校想要发展成什么类型(交通类、机械类、金融类等)的高等职业院校、准备设置什么专业、采用哪种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什么行业、服务面向什么区域等定位并不清晰。例如,有些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努力培养出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或者“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而不是各个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此外,很多高职院校对本校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定位也不明确,即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定位不清晰。也就是本校要培养出什么层次的人才,学生应具备哪些操作技能,行业要求达到什么标准等都没有明确划分,难以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三)保障措施不完善

目标定位不清晰就很难形成良好的保障措施和运行模式。因为总的大方向不明确,就会导致结构混乱、任务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进而致使整个的运行模式不能有效进行,阻碍了办学特色的形成。目前有些高等职业院校甚至没有形成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总体框架。比如学校选择的培养模式不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校企合作路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老旧以及人才评价体系不公平等。此外,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模式与规章制度亦不完善。

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办学特色分析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是第一批被选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并于2010年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并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办学特色。其下设的二级学院银领学院所取得的成绩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被誉为浙江金融界的“黄埔军校”。目前,银领学院已经为浙江省培养了近3000人支行行长级以上的干部。

(一)目标定位

清晰的办学目标能够从总体上统领院校的全局发展和办学方向。在清晰了解办学特色概念的前提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明确了其学校的办学目标,即“依托金融行业,传承行业优势,积极开拓市场,服务浙江经济”,并立志打造金融类高职第一品牌[3]30。也就是该校专注于金融类相关专业的建设,依据金融行业的发展,立足于浙江省现状,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服务,可见其定位之清晰,任务之明确。在人才定位方面,银领学院也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即“面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培养大量的熟练柜台操作的一线应用型金融人才”。也就是该校主要培养金融行业里工作在一线的柜台操作人员,并根据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需求,要求他们熟悉各种柜台业务。此外,该校还明确了该行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业标准,备受各大银行的欢迎。为我国金融事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支持。

(二)保障制度

只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并不能保证办学特色的实现。目标最终还是要付诸实施。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良好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浙江金融学院在这方面也体现出了其特色。首先,银领学院实行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务委员会主任由学院院长担任,院务委员会成员由学院领导、各金融机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和学院相关系部负责人组成[3]。即银领学院组建了一个合理且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其次,银领学院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起点,以双师团队为依托,以开放式办学为特征、以优质银领为目标,实现了学院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的办学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无缝对接。也就是选择了与本专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了浙江地域、金融行业等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等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并把校友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办学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

五、启示与借鉴

首先,各高职院校应厘清办学特色的概念,区分哪些方面属于办学特色的范畴,以便于各个环节办学特色的创建与提炼。

其次,办学定位不科学、不准确,高职院校就没有特色可言。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明确地定位本校的办学目标和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其能突出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办学目标的定位,各高职院校首先应考虑到其发展方向,即想要发展成什么类型的高职院校(交通类、机械类、金融类等)、所依托的行业、所服务的区域以及同一类型的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分别突出体现在哪里,然后再进行总结,进而与其他同类型的竞争者相比较,多角度地突出自己的特色。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最终也要落在所培养人才的特色上。所以,在人才的培养定位方面,高职院校应确定其就业领域,即培养出来的人才会走向什么岗位,以及该行业的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和行业标准并及时添加到本专业的课程教学当中去,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此外,目标的确定还应与时俱进,及时跟进该行业的发展动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学校的发展步调。只有这样步步细化,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高水平、社会认可的应用型人才,突显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再次,各高职院校要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来确保各个目标的实施与实现。一是学校应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来保障各项目的良好运行;二是学校要建设合理的规章管理制度,并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在管理制度方面和管理风格上独具特色、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从招生、培养、指导学生就业、工程实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依靠科学规范和独具特色的管理方式提高综合办学效益、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三是要举全校之力有效地推进办学特色的创建,加强人力资源方面的建设等。此外,还必须充分调动全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学校的办学特色创建中来。

六、关于办学特色的几点思考

其一,办学特色必须强调其多样性,因为特色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不同体制、不同性质(工科、文科、医科等)的高等职业院校,会办出不同的办学特色。在不同区域的高职院校之间,同样会办出鲜明的区域或者民族特色;在同类高职院校之间,同样可以显示出不同的文化特色、专业特色或者课程特色[4]5-7。如果能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提供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其具有可控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二,高职院校形成办学特色必须要有一套有利于办学特色形成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5]117-122。因为制度具有规范性。当然,不同的学校可以结合校情设置不同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等,以服务于本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其三,办学特色的形成,离不开校园文化这一基础,而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势必会成为本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差异化是办学特色的最高与核心层次。办学特色亦会成为一所学校的社会标示,有利于扩大学校的社会识别度与影响力。学校文化是培育办学特色的土壤,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是促进办学特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Z].2004-4-12.

[2]李明梁,陈明舒.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幻想还是现实[J].职教通讯,2007(6).

[3]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建设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王明伦.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

[5]杨江云.对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反思:以福建省市属高职院校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办学定位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学院掠影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