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差异在国外汉语教学中的思考——有感于阿拉伯语国家的汉语教学

2013-08-15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剪纸客人汉语

杨 捷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一、对外汉语教学和国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进行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1]4,是一种外语教学,学生来自国外,教学任务和学习过程是在说汉语的中国本土环境下完成的,大语言环境是汉语;国外汉语教学是教学任务和学习过程是在中国本土以外的国家进行的,汉语教师走出国门,在国外实施汉语教学,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不是汉语,教学环境以外的大环境不是说汉语的环境。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

首先,语言体现了文化,文化和语言从人类产生之初就同时诞生了。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化的狭义定义,文化是人类从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主观因素。而语言则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反映,属于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语言在人类文化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大部分人类文化是由语言来承载的,语言的发达和丰富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前提,语言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文化。

其次,文化支配着语言。英国著名语言学家John Lyons认为,语言系统本身受其“超结构”(superstructure)的制约。即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其语言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文化特色,导致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既反映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也反映在语言的内涵上。虽然文化与语言不是一一对应的,但每一种语言的语言结构、言语交际模式、篇章修辞原则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语言的超结构即文化内涵的影响和制约。

三、文化差异

文化大师霍夫斯坦特对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们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由此可见,文化不属于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受过相同教育的群体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由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育和不同的社会工作而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这种共有的心理程序就产生了差异[2]3。文化上的差异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理解与和睦相处带来极大的困难,使人们烦恼与苦闷,或产生重大的失落感”。

中阿文化属于平行发展、各有偏重、各具特色的两大文化系统。是在不同群种、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文化,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一套系统,相互有着很大的差异。

四、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化主要来自他们的宗教,了解了他们的宗教,就了解了他们的文化。阿拉伯人待人非常友好,他们非常注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同他们打交道时,必须要了解他们的一些文化习俗和禁忌。

握手·拥抱 阿拉伯人初次见面或关系一般者,行握手礼。同性亲朋好友之间见面除了行握手礼以外,还要加上亲吻礼。在约旦,见面礼是很讲究的,见面时可以说:“瑟啦姆啊喱控!”(你好!),对方回答:“啊喱控瑟啦姆!(你好!)。同性之间除了行握手礼以外,好朋友还要加上右一左二或三的贴面礼。行贴面礼时,右手握手,左手相互拥抱。亲吻时可以带响声,越亲密,响声越大。分手时互相说:“嘛瑟啦嘛!”(再见!)。异性之间不行握手礼。科威特的阿拉伯人见面握手,还亲吻对方的额头和鼻子。

交谈·姿态 不能双手交叉着和阿拉伯人交谈和说话,那样会被理解为“态度傲慢”或“不礼貌”。在一些地区把这看得比较严重,认为是“侮辱”或是“挑战”。如果是坐着,不要把脚底正对着阿拉伯人,因为脚底和脚跟正对着别人在阿拉伯文化里是非常不礼貌的。

馈赠·礼品 朋友之间互赠礼物要特别注意,初次见面送礼会有“行贿”之嫌。尽管有些地区街上有专门卖酒的商店,但送礼不能送酒,也不能送洋娃娃一类外形类似人像和外形像动物一样的东西,会引起一些误会。

右手·左手 阿拉伯人待人接物都是用右手,右手永远是干净的。他们用右手将食物送进嘴里,递给别人东西和接别人递过来的东西都是用右手。而左手就正好相反,用左手递给他们东西和接他们递过来的东西是非常不礼貌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左手是用来干脏活的。因此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左右手一定不要用错。

待客·礼节 阿拉伯人非常好客,邀请去家里做客是很高的礼节。但是到阿拉伯朋友家做客有很多礼节。首先是家里的主人依尊长一排站在门口等待客人的到来,然后一一和客人握手问好。对第一次来的朋友一般是握手并问候,熟悉的朋友会握手并行贴面礼。等客人坐好了,接下来就会有人上咖啡。

阿拉伯咖啡非常独特,咖啡里加有香料和糖,喝起来芳香浓郁。送咖啡的人左手拿咖啡壶,右手只拿一个杯子,按照客人的尊长,一个人一个人挨个倒咖啡。客人要用右手接杯子,喝完了一杯以后如果客人不再喝了,就把杯子左右晃一晃,如果不晃杯子,只是摇头或者说不要了都是没用的,主人会一直不断地给你倒咖啡。

婚俗·提亲 不同的阿拉伯国家,提亲的方式也不一样,在约旦,男方家往往请有名望的长者到女方家去提亲。如果主人倒了咖啡,客人不喝,把杯子放在茶几或桌子上,就表示客人不是来喝咖啡的,而是有其他的要求,而这种行为的最基本意思就是客人要提亲了,客人会说“如果你答应,我就喝。”如果主人不接话,就说明提亲无望,若主人回答“好啊,你喝吧。”就表明同意了。

衣着·服饰 伊斯兰服饰观倡导人们在穿戴上追求中正之美的原则。对男子着装的要求,服装打扮尽量体现男人的风度和气概,主张男子缠头巾并要求完全遮掩肚脐至膝盖间的身体。对女子而言,严禁穿稀薄、透明的衣服,更不允许穿三点式或泳装,女子要求戴头巾,穿宽大的袍子,并且不系腰带,只允许露出脸和手,有的地方还要求女子带面纱。

五、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对外汉语教学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来到中国,对母语文化和汉语文化有一定的心里准备。而国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对于汉语文化没有任何准备的过程。因此,对于教师来讲,在教学活动中,随时要注意对母语文化的尊重,尽量避免对母语文化的冒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普遍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迁就母语文化和他们的习俗,慢慢将中国文化融入教学之中,使他们慢慢接受中国的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

阿语是从右往左书写的,属于拼音文字,对于他们来讲,汉字这样的具有表意功能的图画般的文字犹如天书。如果一开始就从汉字入手进行教学,必然会吓退不少人。所以在教学中,就必须避难趋简,直接从他们较易理解的拼音入手更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拼音教说话,在学生们尝到“张开口”、“对上话”的甜头之后,逐步引入汉字,当他们把汉字和自己能说的词或者句子对应上以后,他们表现得异常兴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觉得最难的汉字作为艺术来欣赏,组织一些小范围的汉字书写比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对外汉语教学中,一般是语音、词汇、语法面面俱到,甲级词、乙级词、丙级词循序渐进。但是,国外汉语教学中,学生们既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教材所设定的顺序。比如,与其学习“太贵了,能不能便宜一点儿?”(在国内让学生学会讲价)还不如让学生学习“这件衣服是中国造的。”对他们更有现实性和吸引力。因为学生们在他们自己的国家是没有用汉语进行讨价还价的机会的,但是他们可以向同学或者老师介绍自己的服饰。

文化课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课,相比于其他课型,文化课更具有欣赏性、娱乐性、生活性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教师要有筛选、整合的能力,要能够从纷繁绚烂的文化中选出最具中国文化特色、学生们感兴趣和能够接受的部分来展示、传授,并要做到自然、充分地和相关的课型教学相结合。例如,上剪纸文化课可以用以下模式:“剪纸展示和文化介绍——学生做剪纸——温故知新”,同时把“上剪纸课、喜欢上剪纸课、会剪什么”等句型操练带入剪纸任务活动中。剪纸课作为一个场景,学生们进行了一次“词——句——段”的汉语交际练习。其他课也可运用这种方法,例如学做中国结、影视文化欣赏等课程。

六、结束语

国外汉语教学对于汉语教师自身来讲,首先应具有相应的语言交流能力,其次是文化自觉和跨文化意识,即不仅对汉语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对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采用对比的方法对两种文化的异同进行引导,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习者自己发现两种文化的差异,因为,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加强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是极为必要的,是有利于世界认知中国的”[4]。

文化的传播是一个连续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不能操之过急的,要想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传播到世界各地,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

[1]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叶小文.中国文化“走出去”[EB/OL].http://www.chinese.cn.

[4]赵启正.正确对待文化差异[EB/OL].http://www.chinese.cn.

猜你喜欢

剪纸客人汉语
学汉语
小客人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剪纸
做一个好客人
被蛇咬的客人
不常见的客人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