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色文化与青少年德育体系建设的融合

2013-08-15李海黔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红色青少年德育

娄 刚,李海黔

(1.遵义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2.遵义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一、红色文化的科学内涵和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选择、融合、创新中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形态。

红色文化是一个发展着的文化体系,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相呼应。在革命战争时期,面对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面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双重压迫,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这一时期形成了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探索的时期,我们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这一时期,我们形成了以“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时期我们形成了以抗洪救灾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1]301-302。红色文化的这一时代性,鲜明地体现出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红色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有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对加强青少年德育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了解曾经战火硝烟的峥嵘岁月,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一心为民的坚强革命意志;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感情;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坚定跟党走的信心;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红色文化与青少年德育体系建设融合的构建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构建青少年德育体系的精髓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构建青少年德育体系建设的精髓。青少年学生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自己、指导实践。青少年学生要加强学习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要加强对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的了解,构建青少年德育体系建设的支柱。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他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90年来,这一结合的过程,就是一部气势恢弘的红色文化诞生、发展、传播的过程。

(二)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构建青少年德育体系的基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良好的思想道德永远是第一位的。青少年要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自觉发扬光大中华文明。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增强环保意识、建设绿色家园;爱护公共财物;助人为乐、济危扶困;文明礼貌、亲切友好;热爱本职工作;讲信用、守诺言;办事公道正派;端正态度、服务群众;努力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勤俭节约,尊老爱幼。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就要学习红色文化所体现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高尚情怀,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三)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是构建青少年德育体系的主题

学习是青少年学生的重要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青少年要加强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道德知识、社会常识、政治知识、历史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要理解人文精神,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思想,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时,要突出人的主体性原则。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我们党历来是一个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之初,我们学习、借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经验,并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学习借鉴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为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共产党人崇尚真理、崇尚科学,他们咬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不动摇,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誓死捍卫真理,换来了共和国的今天。从在延安时期发起的学习运动,七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提出的“进京赶考”,直到我们现在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都体现出红色文化中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四)法制和诚信教育是构建青少年德育体系的保障

法制和诚信是基础,是保障。构建青少年德育体系建设必须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青少年要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实施。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特别要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学籍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

红色文化有着丰富的法制和诚信教育内容。我们的解放军有着优良的传统和行动准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是这一传统的生动体现。构建青少年德育体系,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就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守社会规范,认真完成作业,严格考试纪律,按时归还国家助学贷款,向学校提交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

三、红色文化与青少年德育体系建设融合的途径

(一)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红色文化资源

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青少年德育体系建设的主渠道。要充分挖掘这些课程中的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德育体系建设。一定要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红色文化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奏唱庄严的国歌、冉冉升起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全体起立肃静都给青少年学生以直观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举行升旗仪式、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等活动,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要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红色文化宣传阵地。除继续发挥黑板报、宣传栏、广告牌等传统宣传阵地外,要依托学校电视台、广播站、校报、互联网等媒体办好红色文化专题和专栏,丰富内容,及时更新。同时要创新载体,开发利用LED显示屏、微博、手机报等形式,构建新颖多样的宣传体系[2]19-22。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在校园中可以建设一些革命题材的雕塑或书画作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红色文化微缩景观园。红色文化微缩景观园可以雕塑的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的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转折点—延安—西柏坡这一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伟大历史进程。同时配以红色歌曲、红色诗句。让青少年学生朝夕与这些红色雕塑相伴,时常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三)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和功能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党团基本知识教育活动。通过组织上党团课,通过学习讨论和民主评议的方式,让青少年学生学习党团的历史,明白党团员的权利和义务,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要加强团支部和党支部建设,大学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注重对党团员的早期培养,对党团员坚持早发现、早培养的原则。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积极发展共青团员和学生党员。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政治学习和团队活动,使团支部、党支部真正成为青少年德育体系建设的坚强堡垒。要创新党团活动方式,充分利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通过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党史研究、走访慰问老红军等方式,重温澎湃豪迈的激情战争岁月[3]101-103。通过参观考察当地有代表性的工农业发展成果,切实感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就,进一步增强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坚定跟党走的信心。

[1]尹莉莉.红色文化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03).

[2]郭少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 [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3]杨建辉.试论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猜你喜欢

红色青少年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红色是什么
青少年发明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红色在哪里?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追忆红色浪漫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