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2013-08-15樊晓敏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创造型科教兴国创造性

□樊晓敏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创新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界义不容辞的责任,时代呼唤高等教育创新,经济全球化亦要求高等教育的创新。

1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1世纪已经第13个年头了,我们深深感受到信息社会的八面来风,清楚地听到知识经济时代的阵阵脚步声。党和国家领导人,科技界、经济界和教育界的专家们,以其敏锐的眼光捕捉21世纪的经济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社会的纷繁变化,并由此制定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二五”计划,创新关乎党的命脉,创新人才的培养关乎国家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是无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并终将被历史所淘汰。由此看来,在当今社会,创新是何等重要。无论是知识的创新,还是技术的创新,或将两者转化为生产力,归根到底是要拥有数以千万计具有创新思维的创造型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科学技术的支撑,要靠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教育技术手段。市场经济的基础特性是个性,这种个性特点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具有个性特点的创新人才,具有浓厚色彩的个性化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只能是众多具有独特个性的各类人才智慧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经济的发展表明:哪里抹杀个性,哪里就缺乏活力,出现停滞。因此,教育科学要求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努力方向,就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创造型人才。

教育的实践和社会的检验说明,任何忽视学生个性培养的教育,必然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教育实践表明,大凡事业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滚滚洪流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主动性、创造性;而那些在校读死书、死读书,缺乏个性的学生,走向社会遇到书本上不曾见过的问题,老师不曾教过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步骤,就会茫然不知所措。这种高分低能的学生,步入社会多年,仍书生气十足,循规蹈矩,事业上成绩平平,更谈不到创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必须通过思想观念的变革、教育制度的改革,冲破陈旧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牢笼,冲破单一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以及培养规格等的束缚,建立创新教育体系,创造出创新教育环境,营造民主、自由、平等的学术和教学氛围,培养出千百万具有鲜明个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同时,高等学校要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和活水源头,不断地、及时地向社会输送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在科教兴国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呼唤高等学校改革传统教育,实施创新教育

循规蹈矩、遵经守道是传统教育的主张及弊端。由儒家思想体系孕育出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左右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一直占据统治地位,根深蒂固,至今还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打上深深的烙印,其结果是在真理面前或因有“上”而不敢挺身捍卫,或因守“己”而放弃坚持,坐视不管。具体表现为,明知上司做法不对,不是加以制止,而是听之任之,甚至违心去执行;明知某位名人的经典有错误,不是大胆予以纠正,反而怀疑自己的结论。这种保守陈腐的思想观念,在科学研究上危害极大,也为古今中外科学史一再证实。

现行高等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观念落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性思维。几十年来的满堂灌、一言堂、照本宣科,教学内容陈旧过时,依然普遍存在于当今高校课堂之中。一方面不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也由于单一的教学方式提不起学生的精神,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以至于学生逃课,校方查课,恶性循环。更不可思议的是近年高校出现了花钱雇人替自己上课的现象,滑稽可笑。因此我们呼唤为学生所欢迎的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精讲多练式、设疑式、辩论式、论文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把时空还给学生。凡此种种,这难道不值得高等教育工作者很好地反思吗?更为可怕的是,现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某些教育偏见,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害。正是这些教育偏见,不良的教学风气,不正常的教育评价,伤害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很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被扼杀在初始阶段。我们说创新,本是想前人所未想,说前人所未说,做前人所未做,成前人所未而成之事,这往往与常人及常理大不相同,甚至是背道而驰,离经叛道的。

3 高等教育担负着创新教育的历史责任

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创造型人才的重任。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说:“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需要在各行各业出现千千万万个创造型人才。这种创造性人才是人力资本中最宝贵的资源,是顶尖人才。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肩上。近一个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创新人才,在工艺上创新,技术上创新,并建立了一整套创新机制,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创造性人才。

从科教兴国的战略国策看,高等教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等学校是科教兴国的主要阵地,高等学校的教师是科教兴国的中坚力量,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力军,是促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生力军。从这一战略高度出发,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教育科学规律,尽快完善创新教育体制,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更是国家兴旺、民族复兴的要求。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陈腊文.高校的创新与创业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3]杨天平.学校常规管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创造型科教兴国创造性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广东教育系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中职机械教学中创造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创造型领导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科教兴国和创新之路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