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之罪——试析《大雷雨》中卡捷琳娜悲剧命运的原因

2013-08-15

世纪桥 2013年15期
关键词:幻想悲剧命运

苏 适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61)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最高产,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约50部戏剧作品,故而被后人称为“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在谈及俄国文学的特点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指出,“俄国文学的特点在于它的揭露性,在于它讨厌一切墨守成规的东西、一切做作的、自私自利的脱离全人类的东西。”[1]之后,随着奥斯特洛夫斯基文艺思想的不断发展,他对揭露的理解逐渐深化,最终将揭露目标定位为农奴制,地主商人的异化以及市侩哲学上。在1859年农奴制改革前夕,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出了俄罗斯戏剧史上批判农奴制的不朽之作——《大雷雨》。俄国著名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用“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来评价卡捷琳娜。当代表黑暗王国一线光明的卡捷琳娜最终却逝去的时候,在我们为卡捷琳娜的悲剧命运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应该深入思考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

一、造成卡捷琳娜悲剧命运的客观原因

(一)封闭、保守、愚昧的社会环境

《大雷雨》的故事情节发生在伏尔加河沿岸虚构的小城卡利诺夫,地主、农民和工匠世世代代地生活在这里。这座小城里沿袭着封建保守的社会制度,地主专横霸道、假仁假义,居民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用工匠库利金的话来说:“这座城市的风俗是残忍的,除了蛮不讲理和赤裸裸的贫困以外,什么都看不见,而且我们永远跳不出这个包围圈!”[2]穷人们白天黑夜都要干活,富人们家里成天大门紧闭,不是为了防盗,而是为了让人们看不见他们在责骂自己的奴仆,虐待自己的家属。在这个城市中,地主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但不会遭到任何的反抗。卡利诺夫城的生活是封闭的,居民孤陋寡闻。地主卡巴诺娃对新兴的火车不屑一顾,甚至扬言就是给她金山银山也不会去坐它,而女香客费克卢莎把在莫斯科看见的扫烟囱的工人当成是恶魔。愚昧的思想、对新事物的仇视使小城的生活像一滩死水,毫无生机。

卡捷琳娜的悲剧原因之一就在于生活在这样一个愚昧、冷漠、迷信的城市。在这个死气沉沉,封建保守,不接受任何新事物、新思想的地方,她勇敢追求真爱、公然挑战世俗伦理的行为必然会受到愚昧人们的嘲笑谩骂和唾弃。她在这黑暗的世界中挣扎着,与无形的封建腐朽力量抗争着,但是相对于整个强大坚固的“黑暗王国”,卡捷琳娜形单影只、无人支持,她一个人的力量终究还是微不足道的,无法照亮黑暗的世界。

(二)冷酷、专制、令人窒息的家庭生活

如果说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间接的,那么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就是直接的。卡捷琳娜悲剧产生的重要外因之一就是婚后痛苦不幸的家庭生活。卡捷琳娜出嫁前的生活是在父母的关心和宠爱下度过的,无忧无虑、幸福自在,她亲近自然,喜欢去教堂祷告,喜欢唱歌,喜欢听故事,常常幻想美好的童话世界。少女时期生活环境使她形成了纯真善良、真诚敦厚、热爱自由的性格。然而,她身上的美好品质却与小城的商人之家格格不入,嫁入卡巴诺娃家为她的悲剧命运拉开帷幕。

卡捷琳娜也曾向往甜蜜的爱情,幸福的婚姻,期待与丈夫相亲相爱,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爱婆婆卡巴诺娃,可是现实很快就打破了她美好的幻想。卡捷琳娜的婆婆卡巴诺娃“是个假善人,对叫花子可以慷慨布施,可是对家里人却心狠手辣”,她时时刻刻维护着她封建大家长的权威,要求家里所有人都必须绝对服从自己的意愿。她用陈旧刻板的要求约束家中的年轻人,这样的教育方式把儿子季洪教育地唯唯诺诺、毫无思想、软弱无能,使女儿瓦尔瓦拉变得叛逆,甚至认为在家里必须学会欺骗,否则无法生活。在对待儿媳卡捷琳娜上,她更是百般挑剔,刻薄苛刻,丝毫不讲亲情,对小夫妻的生活横加干涉。卡捷琳娜的丈夫季洪虽然爱着她,但是却丝毫不敢违抗母亲的意志去维护卡捷琳娜合理的尊严和人格,甚至会按母亲的命令去侮辱妻子。

最可怕的折磨莫过于精神上的摧残,卡捷琳娜每日都不得不忍受这样的摧残,生不如死。时而空闲,她竟会产生这样的幻想:“要是我小时候死了就好啦。那么我就可以从天上遥望人间,兴高采烈地欣赏这一切。要不然我就飞的无影无踪,爱上哪儿就上哪。”[3]卡捷琳娜的这种幻想是典型的“白日梦”。根据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幻想的动力是愿望。他认为,“我们可以肯定,一个幸福的人从来不会幻想,幻想只发生在愿望得不到满足的人身上。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一次对令人不满足的现实的校正。”[4]由此可见,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卡捷琳娜对亲情、对爱情的美好希冀和愿望都无法实现,使她心灰意冷,甚至想到用死亡结束痛苦的生活,逃离残酷的现实世界。

在冷漠和极度不和谐的家庭中,卡捷琳娜渴望被爱,但却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爱和呵护,所以她才会将爱情的希望寄托在从莫斯科来的青年鲍里斯身上,最终出轨,为社会和家庭所不容,走向命运悲剧的深渊。因此,直接造成卡捷琳娜命运悲剧的刽子手就是在卡巴诺娃残酷统治下扭曲人性的家庭。

二、造成卡捷琳娜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

根据哲学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可知,事物变化发展,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事物的发展改变,根本上是由其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而外部的环境只是影响事物的改变,说到底还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纵然,卡捷琳娜的悲剧命运看似完全是由她所处的愚昧保守的社会和冷酷专制家庭造成的,但究其根本原因,不可以不考虑到卡捷琳娜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和敬畏这一主观因素的作用。

卡捷琳娜接受的是宗法制传统和宗教家庭教育,从小就和妈妈一起去教堂,家里也总是住满香客和圣女,经常听他们讲各种宗教故事,因此她耳濡目染地形成了极虔诚的宗教信仰和极清晰的宗教道德感,宗教信仰和道德感编织的绳索是无形却难以挣脱的,它牢牢地困住了卡捷琳娜的思想和灵魂。同时,她还具有强烈的“原罪意识”和“忏悔情节”,并且总能将自然现象与宗教神秘力量联系到一起,她之所以害怕打雷,是因为她认为那是上帝惩罚罪人的手段。卡捷琳娜也深信各种预言。在听到疯癫的贵妇人预言,女人的美貌是灾祸,会把女人引入深渊,受地狱烈火焚烧时,头脑简单的瓦尔瓦拉满不在乎、嗤之以鼻,而笃信宗教的卡捷琳娜却被吓得面色苍白、惊慌失措。

因与鲍里斯情投意合,卡捷琳娜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和思想斗争,她的感情终于战胜了宗教道德,她接受了鲍里斯,同他走到了一起,获得了短暂的爱情和快乐。但是,宗教思想对她的束缚太久了,也太深了,她无法摆脱,把自己与鲍里斯的爱情当做不可饶恕的罪恶,她也无法原谅自己,因此听到大雷雨就感到恐慌,感觉自己即将接受上帝的惩罚——被雷劈死。在极端恐惧接近崩溃的精神状况下,她向婆婆和丈夫承认了自己出轨的事实,乞求丈夫的原谅并为她祈祷,好让她死后得以安息。卡捷琳娜的忏悔并没有得到婆婆的原谅,婆婆对她冷嘲热讽,软弱的丈夫迫于婆婆的压力对她辱骂殴打,加上情人鲍里斯的离去,使她的心理彻底崩溃。她再也看不见生活的光明和意义,找不到世间值得留恋的事物,感觉生活在这个虚伪、冷漠的家庭中还不如死了快乐,于是跳进伏尔加河,以此了结自己悲苦的一生。

列宁曾经说过:“在俄国,人们特别热心地用这种纯洁的、精神上创造神的观念来麻痹人民和工人。任何宗教观念,任何神的观念,任何对神的谄媚都是最危险的东西,用漂亮外衣装扮起来的神的观念的危害比坏事暴行、肉体上的传染病的危害大得多。”[4]而造成卡捷琳娜悲剧命运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宗教思想的荼毒。在黑暗王国中,她曾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向前迈出勇敢的一步,使她的人生出现一线生机和希望,但她给自己戴上的宗教的枷锁太过沉重,最终压垮了自己,彻底走向悲剧。

三、结论

卡捷琳娜的命运悲剧是当时愚昧封建的社会造成的,是扭曲冷漠的家庭造成的,更是宗教对人心灵戕害产生的恶果。卡捷琳娜的死是悲哀的,但她的死是一种反抗,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反抗力量震撼人心,让人们看清了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和宗教迷信思想巨大的腐蚀性,从而,使人们为实现平等、自由、幸福的新生活努力斗争。

[1]刘宁.俄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编辑委员会编.亚·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3]杨冬.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列宁论文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幻想悲剧命运
伟大的悲剧
命运的更迭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命运秀
锁不住的幻想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