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龛手镜》校勘示例

2013-08-15夏丽丽

关键词:玉篇集韵四库

夏丽丽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

《龙龛手镜》①又名《龙龛手鉴》,是辽代僧人释行均编写的汉字字典。以下《龙龛手镜》,如无特殊说明,均指高丽本。辽刻原本已佚,后有宋刻本②沈括《梦溪笔谈》所录的宋刻本,因避讳宋太祖赵匡胤祖父“翼祖”赵敬的“敬”字,而改名为《龙龛手鉴》。、明影宋抄本、明刊本、清抄本、清刻本、各种影印本。版本之间递相传抄,互相增补。我国台湾学者陈飞龙曾做过校勘,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搜寻的版本不全,以南宋浙刊本为底本,且校勘原则不甚严密,有些缺少论证。

高丽本是目前找到的时代最早的本子,较接近原貌。本文校勘以高丽本为底本,其他本为参校本。《龙龛手镜》中一条完整的说解包括类型、注音、释义、管辖字数。本文从各个版本间类型用字、注音用字、释义用字、管辖字数的不同进行几例校勘。

一、类型用字的校勘

《金部》(11-42)③括号中的数字依次指该字头在高丽本中的页数和在该页中的序数,下同。:俗。鏐,王。音流。羙金也。二。

高丽本作“王”,四库本、续古逸丛书本、早稻田大学藏本、朝鲜本均作“正”。

根据《龙龛手镜》体例,先说明字头类型,再注音释义,最后说明管辖字数。在注音“音流”前应该是字头“鏐”的类型,根据版本对校可知应是“正”字,因与“王”字形近而产生讹误。

类型用字的不同,一般都是刻工、抄写者在刊刻、抄写时发生的讹误,通过版本间对校是可以复原的。

二、注音用字的校勘

《龙龛手镜》有反切、直音两种注音方式。根据产生的原因,各个版本注音用字的不同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分为三类:形体相近、异体关系、仅是字音相同或相近。

(一)由于形体相近而产生的不同

由于形体相近而产生的注音用字的不同,通过校勘可以找到正确的注音用字。

《金部》 (8-31):鋑,古文。同上。又七丸反。鋑,刀也。

陈飞龙《〈龙龛手鉴〉研究》④陈飞龙.《龙龛手鉴》研究.台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5:63.根据《集韵》的反切,认为应是“七丸”。但是陈书没有说明写为“七丸”的原因。

按:“鋑”在记录“刀”义时,《集韵》是“七丸切”,《玉篇》是“七桓切”,“丸”是“桓”韵,《集韵》与《玉篇》同。四库本“七九反”,“九”是“有”韵,与《集韵》、《玉篇》均不同。应是字形相近省略一点而成。

(二)不同的注音用字是异体关系

不同的注音用字是异体关系,音同,对注音不产生影响,只是不同时代、不同刻者、抄者用字的不同,所以一般只做说明,以底本为正。

1.《金部》(8-33):鈞,今。決匀反。均也,法也,陶也。陶,法均平,無等差也。又三十斤曰鈞也。二。

高丽本、早稻田大学藏本为“決匀反”,四库本、续古逸丛书本为“决匀反”。

陈飞龙《〈龙龛手鉴〉研究》①陈飞龙.《龙龛手鉴》研究.台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5:63.:“‘决’字,各本作‘決’,《玉篇》云‘决,俗決字’,当据正。”

按:此条各本用字的不同,是正俗的不同,引起正俗的原因是字形偏旁相近。陈书根据《玉篇》也指出了两字的关系,但是在校勘选用字时选用正字,是不符合《龙龛手镜》本书特点的,该书旨在收录俗文异体,释文用字不一定都是当时的正字,一般是当时的通用字。因此在校勘时对这类字不应下按断,只能做说明。

2.《金部》(10-4):鋩,正。音亡。刃端也。二。

高丽本、四库本、续古逸丛书本为“音亡”,早稻田大学藏本为“音亾”,朝鲜本为“音芒”。

此条早稻田大学藏本为“音亾”,是因为“亾”与“亡”是异体,朝鲜本为“音芒”,是由于“芒”与“亡”音同。

(三)不同的注音用字字音相同或相近

不同的注音用字字音相同或相近,或是因为不同抄写者、刻者用字的不同,或是由于语音的发展演变的原因。它们对注音不产生影响,所以只做说明,以底本为正。

《金部》(10-2):鋼,音剛。堅也,精也。

高丽本、续古逸丛书本、朝鲜本为“音剛”,四库本、早稻田大学藏本为“音岡”。

《集韵》、《广韵》 “鋼”“剛”同在“岡”小韵下。“岡”、“鋼”、“剛”音同。“剛”、“鋼”同源,都是从“岡”得声。直音时用“岡”“剛”都可,以底本为正。

三、释义用字的校勘

按照各个版本间释义用字的不同,可以分为:因形体相近而不同、不同的释义用字是异体、不同的释义用字字音相同或相近、其他。

(一)因形体相近而不同

由于形体相近而产生的各个版本释义用字的不同,通过校勘是可以复原的。

1.《金部》 (8-5):銎,正。音凶。銎,懼,戰慓也。又斤斧柄孔也。又音恐。三。

高丽本、朝鲜本为“慓”,四库本、早稻田大学藏本为“栗”,续古逸丛书本为“憟”。

陈飞龙《〈龙龛手鉴〉研究》②陈飞龙.《龙龛手鉴》研究.台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5:61.:“銎,戰憟也。‘憟’,景南宋浙刊、高麗本(朝鲜本)竝作‘慄’,是也。”陈书并没有说明原因。

《说文解字》:“慓,疾也。”《集韵》:“慓,疾也,勇悍也。”《玉篇》:“慓,疾也,急也。”“慓”记录的是“急疾”、“迅疾”义。在《广韵》中是旁母笑韵。《玉篇》:“憟,承上顏色也。”《类篇》:“憟,詭隨也。”记录的是“阿谀奉承”义,在《广韵》中是心母烛韵。《说文解字》:“栗,木也。”是一种树木。《龙龛手镜》:“慄,力乙反。戰慄,懼慼也。” 《玉篇》:“慄,力質切。謹敬也,懼也,不怠也。”《经典释文》:“慄,音栗。”“慄”记录“恐惧”、“惧怕”义,从“栗”得声。在《广韵》中是来母质韵。

记录“惧怕”义应写作“慄”,与“栗”音同,而写作“慓”、“憟”可能是因为字形相近的缘故。

2.《金部》 (9-5):鐹鍋,古禾反。温噐也。又音果。刈釣也。二同。

高丽本、续古逸丛书本为“釣”,四库本为“鈎”,早稻田大学藏本为“鈞”,朝鲜本为“鉤”。

《集韵·果韵》:“鐹鍋,刈鉤。《方言》‘陳楚謂之鐹’,或省。” 《玉篇》:“鐹,公卧切。刈也。”《字汇》:“鐹,《方言》‘刈鉤,江淮陳楚之間謂之鐹’。”《广韵·过韵》:“鐹,鎌也。亦作。”“刈鉤”、“刈”、“鎌”指的都是“镰刀”。

《说文解字》:“釣,鉤魚也。”即用钓钩钓鱼,引申用作名词钓钩。《龙龛手镜》中“鈎”是“鉤”的“俗”字,《字汇》:“鈎,俗鉤字。”“口”经常写作“厶”,现在“钩”字通行。《说文解字》:“鉤,曲鉤也。” 《玉篇》:“鉤,鐵曲也。”“鉤”指形状弯曲的用铁或其他材质做成的用具,形状弯曲主要用于探取、钩挂,引申也记录形状弯曲带钩的器具。《说文解字》:“鈞,三十斤。”“鈞”是个量词。《集韵》:“鈞,陶旊輪。”指制作陶器用的转轮。

根据上面的分析,记录“镰刀”义应当用“鉤”字,经常写作“鈎”。写作“釣”、“鈞”是字形相近的缘故。

高丽本为“大雨”,四库本、早稻田大学藏本为“六兩也”,续古逸丛书本为“六雨”。

《说文解字》:“鍰,鋝也。”《玉篇》:“鍰,乎關切。六兩也。”“鋝”记录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三鋝,一鋝就是六两又大半两。《集韵》:“鍰,量名,重六兩大半兩。”《广韵》:“鍰,六兩曰鍰。鍰,黃鐵也。一曰錢也。”

按:“鍰”记录的是重量单位,六两又大半两。“六”与“大”形体相近,“兩”与“雨”形体相近,高丽本在版刻时产生讹误,续古逸丛书本把“兩”写作“雨”。

(二)不同的释义用字是异体

不同的释义用字是异体关系,与各个时代用字特点有关,也与刻写者的习惯有关,因此一般只做说明,以底本为正。

《玉篇》:“鑚,所以穿也。”指用来穿孔的工具。《广韵》:“鑚,刺也。” 《广韵》:“,俗。”上字是“刺”。《正字通》:“,俗字。舊註與刺同。針也。”《经典释文》:“公子,七賜反。《爾雅》云‘殺也’,依字作刺。”

2.《金部》 (9-3):鍧,呼萌反。鏗鍧,鍾聲与鼓聲相雜也。

四库本作“相襍也”。

《说文解字》:“雜,五彩相合。從衣,集聲。”段注:“此篆蓋本從衣雧,故篆者以木移左衣下作,久之改雥為隹,而仍作也。”段注说明了“雜”“從衣,集聲”的原因,但只说了一半,字形上推到,而没有说明为什么左边从“”。

从形成过程来看,“雜”应该是“襍”的异写,后来的经典文献中多用“雜”字。

(三)不同的释义用字字音相同或相近

不同的释义用字音同或音近,字义没有关系,通过校勘是可以复原的。

高丽本、续古逸丛书本、早稻田大学藏本、朝鲜本均为“拴”,四库本为“銓”。

《集韵》:“拴,揀也。”但在文献中“拴”一般指“系”、“绑”,是动作行为。《红楼梦》:“众衙役答应,拴了倪二,拉着就走。”有使某物固定起来的意思。《说文解字》:“銓,衡也。”《玉篇》:“銓,平木器。又銓衡也。”《篆隶万象名义》:“銓,且全反。次,具。”“銓”指称重的器具,引申为记录衡量、权衡。

此处“釘,拴物也”,是用铁钉使物体固定,应用“拴”,四库本“銓”可能是受上字“釘”从“金”的影响而作“銓”。

(四)其他

《金部》 (10-7):鐃,女交反。鐃鼔,似鈴無舌。又小鉦也。軍法:十長執鐃也。

四库本为“又小鉦也”,与其他版本对比夺“鉦”字。各个版本均为“十長執鐃也”。

《说文解字》:“鐃,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段注:“五人為伍,五伍為兩,五兩為卒。”《周礼·大司马》:“司馬以旗致民,平列陣,如戰之陣。王執路鼓,諸侯執賁鼓,軍將執晉鼓,師帥執提,旅帥執鼙,卒長執鐃,兩司馬執鐸,公司馬執鐲,以教坐作進退疾徐疏數之節。”《集韵》:“鐃,《說文解字》‘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类篇》:“《說文解字》‘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

根据文献、《龙龛手镜》前后的字书韵书可知,是“卒長執鐃”,古代军队百人为卒,领头人称为卒长。《龙龛手镜》在版刻时只刻了“卒”下面的“十”。

四、管辖字数的校勘

錚鑅,上楚耕反,下音嶸。錚鑅,鍾聲也。

四库本:上楚耕反,下音嶸。錚鑅,鍾聲也。三。

“錚鑅”是个连绵词,本条有注音、释义,根据《龙龛手镜》体例,连绵词放在一起注音释义,且上下没有相应异体的情况下,是不出数字的。四库本“三”当是衍文。

《龙龛手镜》各个版本的时间跨度较大,且各个时代通行用字不同,因此,用字差异较大。类型用字、管辖字数用字根据体例,通过版本间对校是可以复原的;注音用字、释义用字的不同根据产生原因的不同,应该采用不同的校勘原则。

[1]陈飞龙.龙龛手鉴研究[M].台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5.

[2]行均.龙龛手镜[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徐时仪.慧琳音义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0.

[5]管锡华.汉语古籍校勘学[M].成都:巴蜀书社,2003.

[6]倪其心.校勘学大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郑贤章.龙龛手镜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曾良.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9]邓福禄.龙龛手镜异形字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猜你喜欢

玉篇集韵四库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原本《玉篇》引《淮南子》校勘学价值举例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说文》《玉篇》目部重文比较研究
《集韵》征引《说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集韵》征引《广雅》研究
《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
四库学研究专辑
《玉篇》文献学、辞书学研究综述(2000—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