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胼胝体梗死26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3-08-15李江涛秦志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4期
关键词:体部膝部顶叶

李江涛 秦志红

(1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新乡 453000;2河南省新乡医学院 新乡 453003)

胼胝体梗死26例临床特点分析

李江涛1秦志红2

(1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新乡 453000;2河南省新乡医学院 新乡 453003)

胼胝体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胼胝体位于半球间裂底部,是最大的连合纤维,其功能主要是连系两侧大脑半球的皮质中枢,其梗死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现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6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 48~79岁,平均(52.2±10.6)岁,有高血压病 21例,糖尿病12例,血脂异常19例,冠心病9例,脑梗死11例,吸烟12例,嗜酒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 精神智能障碍15例,偏瘫12例,失用6例,感觉障碍4例,运动性失语4例,感觉性失语3例,混合性失语1例,尿便障碍2例,意识障碍1例。

1.3 影像学检查 头颅MRI显示:梗死发生在膝部3例,体部8例,压部6例,膝部+体部6例,膝部+体部+压部3例;所有病例均合并其他部分梗死,其中合并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12例,额叶3例,顶叶3例,颞叶1例,脑干1例,半卵圆中心6例。

1.4 血管检查 均行颈动脉彩超、头颅多普勒或头MRA检查,其中18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例颈内动脉局限狭窄,2例大脑后动脉局限性狭窄,1例基底动脉狭窄。

1.5 治疗及预后 所有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治疗。痊愈11例,好转15例,无死亡病例。

2 讨论

胼胝体位于半球间裂底部,是最大的连合纤维,分嘴、膝、体、压4部,嘴、膝部连接两侧额叶前部分,体部连接两半球额叶的后部和顶叶,体后部和压部连接两侧颞叶和枕叶。胼胝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前后循环的4支血管(大脑前动脉的胼周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后脉络膜动脉)重叠血液供应[2],因这些动脉供应范围不仅限于胼胝体,当这些血管发生闭塞时,可导致其他部位梗死。但胼胝体血液供应丰富,胼胝体梗死发生率较低[3]。

胼胝体梗死以精神智能障碍、偏瘫、失用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多合并其他部位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这与胼胝体纤维与周围存在广泛联合有关。当胼胝体膝部、体部病变时,因临近额顶叶,当病灶水肿波及中央前回或后回时,可引起偏瘫及感觉障碍。膝部主要接受额叶前部的纤维,体部主要接受额叶后部和顶叶的纤维,胼胝体梗死者出现意识障碍、精神智能异常与供应同侧额叶或供应对侧额叶联系纤维的大脑前动脉供血障碍有关。压部主要接受颞叶和枕叶的纤维,压部病变或同时累及枕叶可引起偏盲、偏侧复视、视觉性命名不能或失语。因胼胝体负责两半球的信息交流,此处病变引起半球间功能相互调节发生紊乱,出现失连接现象,表现为观念运动性失用、失写、触觉性命名不能、异己手综合征等[3]。

胼胝体梗死危险因素多为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MRI,尤其MRI,不难确诊,治疗原则同其他部位梗死,预后较好。

[1]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王峰.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9):54-55

[3]刘玲.胼胝体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8):43

R 743.33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4.034

2013-02-26)

猜你喜欢

体部膝部顶叶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初级篇)
经腹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肾上腺腺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顶叶体积
脑双侧顶叶多发异常强化信号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肺部小肿瘤γ刀、静态IMRT及VMAT放疗剂量学比较
体部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MRI表现
去雄携带顶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