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探析

2013-08-15刘相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7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内容

刘相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探析

刘相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讲授涉及教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深刻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及其性格特点,根据现实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实效的教学方法,是较好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90后大学生;教学方法;联系

刘相涛/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思政部教师,广西创造学会理事,硕士(广西南宁 5300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等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中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是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培养学生树立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为实现教学目标,任课教师需从教材、学生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入把握,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实效性。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教材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是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修订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该书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使用教材。教材由绪论和七章内容组成,其中,绪论从最高原则角度阐述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有了整体认识。

作为教材主体第一至第七章内容,前三章内容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的存在状态,认识的本质及产生和发展,唯物史观的本质及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前三章内容涵盖来看,它不仅仅是哲学知识更是思想方法,因此,使学生准确、完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高运用基本原理概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效学习该部分内容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系统地把握哲学世界观、认识论和历史观,需要学生理解每章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论点(实质)、论据(内容)、理论界限(与正确观点相对立的错误观点)及其重要意义(正确观点在理论上、实践上的方法论意义),从而做到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认识。第四、五章内容主要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观指导下,对资本主义的形成、本质及其发展的阐述,主要包括劳动价值论、货币理论和价值规律理论,以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运行原理、发展趋势。理解本章内容需要依据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多方面的知识,深刻体会资本主义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外在轮廓及其反映的内在规律。第六、七章内容主要是对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行概述,对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做了科学展望。其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贯穿第六章内容的重要线索,而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第七章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的展望,是在深刻分析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合理设想。

从教材编排来看,编写组试图将马克思主义从整体角度突出其科学性和完整性,从总体上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勾勒出其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分析从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分析,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逻辑起点,政治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目的和归宿。深刻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体系,对于系统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现实意义。

二、正确认识学生成长环境及其特点

现在在读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90后大学生成长于特定的生活环境,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成果使他们有丰厚的物质与精神资源。宽松的政治环境使他们性格开放,思维活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深入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特点与价值冲突,掌握其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的特点和模式”[1],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由其养成的性格对于现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较大影响。

经济上,90后大学生成长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期,国家实力逐渐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他们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观念深入到学生头脑中。因此,他们对待问题积极,乐于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国家发展和祖国未来。文化上,90后成长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时期。在当代中国,强调文化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90后大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到国家繁荣向上给每个人带来的良好社会环境。

90后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属于典型的“四二一”家庭,即外祖父外祖母、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和独生子女的格局。因此,两代人培养一代人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小,故90后生活费用有了基本保障。此外,独生子女往往受到来自长辈的溺爱,使其独立能力有所欠缺。独生子女普遍有一种倾向,就是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过程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绝大多数90后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想通过自身的努力证明存在价值。

此外,90后大学生与以往大学生相比,面临更多的竞争,需要充分证实自己的实力和技能。当今,大学生虽已步入高等学府,但已不是往日精英教育时期的天之骄子,在高校他们需要学习更多实际的技能和处事原则,这是当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够保证在“竞争”、“合作”、“共赢”的市场经济下实现个人才华和社会价值的基础。90后大学生成长于大众传媒、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时期,“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改变了青年的行为规范、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对我国青年成长产生了巨大影响。”[2]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更乐意借助大众传媒或网络技术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观点,无形中扩大了个人的影响。

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及其特点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老师因材施教,满足他们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渴求,以适用于将来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之才。要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及性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提高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90后大学生积极、独立的性格和追求新鲜事物的热情体现在学习上往往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探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就在于把对新鲜事物的渴求转为具有探讨性质的教学互动。

三、根据现实条件采取灵活实效的教学方法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表现,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认知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如何将这门课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技能和素养,这就需要考虑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将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方式和方法体系。“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3]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相关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养和能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重要内容,是理论指导实践并推动实践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理论联系实际能够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理论联系实际,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中国发展的实际可以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整体的科学性,在不同历史时期证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过程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体现了解决问题运用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原理;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79年实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正确的认识指导当下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人们对于社会有机体认识的加深等。从总体上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活实际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实现的。并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使学生既能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加深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理想联系生活

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对于未来更是充满期望。但是,当他们面对竞争和遭受挫折之后,往往陷入迷茫。怎样面对未来的生活,是每位90后大学生关心的问题。针对于此,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相关内容与90后大学生生活相联系,增强该课程的现实意义。

“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到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进行心灵接触”[4],在讲授“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讲授知识,并解答学生疑惑。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人自身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怎样看待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首先应把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而不是孤立的个人。把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人需要社会对于个人价值的认可和满足,但是,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的人更应该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在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中充实人生。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由青涩到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失望、迷茫,这是摆在每个大学生面前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变化,对于人自身来说,是人对于自身优点的发挥和不足的摒弃,是人自身的“扬弃”。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把该部分内容的讲解与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和现实境遇联系起来,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内容联系学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历史、艺术、社会、法律等多个方面,其中,主要是从现实的人出发,通过对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使命的分析,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主要观点包括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生成及运动规律、资本主义制度实质及其历史命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及其实现途径等。这些内容的讲授可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进行探讨,以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如,在给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学生上课时,讲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品、价值规律等内容时,就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其开设的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进行探讨,不同角度对同一领域的问题探讨就会出现争议,争议就是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动力;在给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讲授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时,可以结合在素描过程中的观察积累感性材料,到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等过程,实现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过渡。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将相关内容结合学生专业授课,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扩大学生知识面,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内容丰富,并且理论性较强。教师初次教授这门课程往往会有种能够领会但又讲不出的感觉,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多总结经验,解决教材上的疑难问题,并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控制好教学氛围,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1]王贤卿.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特点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2]张开芬,黄杉.“90后”青年成长环境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11)

[3]列宁全集(第 55 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9

[4]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186

G642

B

1671-6531(2013)17-0095-02

责任编辑:姚 旺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主要内容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