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生态文明时代的消费模式转型

2013-08-15谢德斌

关键词:公平文明工业

谢德斌

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种不同的文明形态,现代社会尚处于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崇尚人是自然的主人,通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地强化对大自然的“控制”与“征服”,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不断增加各种商品的生产量,寻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并发展经济。工业文明发展到今天,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却也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危机之中,导致出现了许多以前从未有过的重大社会问题[1]。

用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的话来说,现代社会就像置身于朝向四方疾驰的不可驾驭的力量之中,而不像处于一辆被谨慎控制并熟练驾驶的小车之中。这种不可驾驭的制度性力量,将现代社会带进了大量人为制造出来的新型风险之中[2]。比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森林面积减少、土地退化、空气污染、能源危机、物种加速灭绝等等,每个问题都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可以说,工业文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正在由兴盛走向衰亡,而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每一种文明形态都只是一种历史现象,最终都要走向消亡,并被新的文明形态所取代。取代工业文明而引导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文明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脱胎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新文明形态,是比工业文明更高级、更先进、更伟大的文明。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以第八部分整整一个部分的篇幅,强调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4]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布局之中,标志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全面到来。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面临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在反思工业文明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对立的矛盾基础上,以生态学规律为基础,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从物质、制度和精神观念三个层面进行改善,以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一种新型的人类文明形态,是在新条件下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文明[5]。生态文明倡导人是自然中的一员,谋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适度地进行生产和消费,既要满足人类的需求,又要实现社会、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存、永续发展。

二、对工业文明消费模式的反思

客观来说,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下的消费模式相比,工业文明消费模式确实有进步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方式更为科学,消费结构更为合理,通过消费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6]。但是,从生态文明的视角重新进行审视,我们会发现工业文明消费模式存在诸多重大缺陷。

(一)工业文明倡导一次性消费

为了扩大消费量,追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工业文明所倡导的是一种“一次性”的消费方式。在现代社会,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和一次性纸杯,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一次性水笔、一次性电池、一次性饮料瓶等日常用品。即使是手机、电脑、汽车这样的耐用消费品,也都成了“类一次性”消费品,往往因为市场上出现了样式更时髦、功能更丰富的新产品,完好的老产品就被抛弃了。目前最为时尚的苹果手机、苹果平板电脑,就是工业文明倡导“类一次性”消费的典型例证,苹果公司不断地对其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吸引粉丝消费者一次次地掏钱包追逐时尚新产品,而仍然华丽如初的上一代产品就被丢弃了。

目前,在我们周围,几乎所有的消费品都具有这种一次性消费或“类一次性”消费的性质,而且生产力越发达,表现得就越突出。现代社会就像托夫勒所说的,是一种“物,用完就扔的社会”[6]。这种一次性消费或“类一次性”消费使大量仍可以使用的消费品过早地退出消费过程,被当成了废弃物,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工业文明催生了大量的过度消费

生产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消费,有需求才会有生产,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经营者所追求的根本目的异化成了利润,以致生产经营者的动机与消费者的需求不再吻合。生产经营者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把他们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卖给消费者。生产经营者通过形形色色的广告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原本并不需要的消费品,通过刷信用卡、分期付款等手段促使消费者进行超前消费。工业文明下的这些商业运作,使得消费者的消费活动背离了自己的需求,按照生产经营者设计的消费模式,被动地进行了大量的过度消费。

越来越发达的生产技术,导致市场上的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承认,部分深加工产品是有必要的,然而更多的深加工产品纯粹是出于商业目的。过度追求深加工,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比如,食品的深加工过程中要加入大量的添加剂,使用大量的包装材料,长途运输过程中还会耗费大量能源。在世界人口急剧膨胀、粮食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深加工导致了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费。

(三)工业文明下的消费是一种不公平消费

公平自古就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必然要求。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公平问题,一方面是代内公平问题,另一方面是代际公平问题,也就是当代人和后代人在福利和资源分配上如何实现公平[7]。工业文明下的消费模式,不管是从代内来看,还是从代际来看,都是不公平的。

一方面是代内的消费不公平。首先是穷人与富人之间消费不公平,在当代社会,富人们随心所欲地挥霍浪费,同时仍有数以亿计的穷人挣扎在贫困之中,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其次是富国与穷国之间的消费不公平,富裕国家过度消费,而贫穷国家却无法满足其人民基本的消费需求。富裕的发达国家还将污染转移给贫穷的不发达国家,廉价掠夺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在消费不公平的基础上,还要让不发达国家承受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另一方面是代际的消费不公平。人类世世代代都要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当代人和后代人对地球上的资源应该拥有均等的享用权,当代人的发展不能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由于我们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人类社会已经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人口数量和人类活动史无前例的增长速度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当代人透支了本应属于后代人的资源,将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三、生态文明时代的消费模式转型:生态消费

生态文明时代呼唤生态消费模式。1992年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已经明确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所有人都享有较高的生活素质,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且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8]我们面临的生态危机与物质主义、经济主义、消费主义等现代社会流行的价值观直接相关。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战略选择。发展要靠消费来支撑,如果没有生态消费模式作为支撑,人类不可能走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一)生态消费的内涵与特征

生态消费本意是指人类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从自然界中索取资源和能源的行为,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消费。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消费是基于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要求人类以保持生态系统的正常演化为度,自觉调控消费方式、消费内容和消费水平,在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前提下进行适度消费,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又有益于人体健康,追求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性消费模式[9]。

生态消费是一种适度性的消费。生态消费追求在资源条件约束下达到最优的消费效果,其目标是建立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低消耗、低污染、高质量的适度消费体系。在这种消费体系中,消费品的特征是生态环保、节约资源、持久耐用、易于回收,奢侈品、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的商品将逐步被淘汰。同时,生态消费倡导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合理消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生态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消费。生态消费以生态系统的承载度为限,追求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永续发展,并不破坏生态系统,不损伤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这种消费模式将当代人的需求和子孙后代的需求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进行统筹考虑,追求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留下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

生态消费是一种公平性的消费。生态消费主张理性、适度地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可持续性地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求,从代内和代际来看,都是公平的。而且,生态消费要求人类将自己视为自然界中的一员,承认并尊重自然规律,约束和限制自身行为,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不对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在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也是公平的。

(二)构建生态消费模式的对策

第一,加强生态消费教育。我们应该把推广生态消费提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来认识,没有生态消费模式作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要在全社会推广生态消费观,政府要加强与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特别是注重利用微博等新型传播媒介,向公众普及工业文明消费模式的危害,使人们从“人类中心主义”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树立生态消费观的紧迫性,合理节制消费欲望,自觉控制消费行为,为推广生态消费模式提供思想准备。

第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了把传统的消费模式转变为适度的、生态化的消费模式,使社会公众树立起生态消费的意识,就必须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政府要完善对各级官员的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度,将单纯追求GDP增长的观念彻底转变为追求绿色发展的观念,带动全社会进行生态转型。探索实行严格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将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综合起来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让企业为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代价买单,促使企业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向社会提供更加生态的产品。

第三,大力发展生态环保的生产技术。政府要增加对生态环保领域科学研究的投资力度,资助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对资源综合利用、污染防治、废弃物回收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加强国际间及国内的技术交流。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的形式,鼓励企业采用生态无害化的生产技术,进行节能节水改造,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使生产过程更加生态化。

第四,借鉴发达国家的生态消费税收制度。生态消费税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引导理性消费,政府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进行征税的制度[10]。征收生态消费税,让造成污染的主体支付环境成本,而不再由社会来承担环境污染的代价,一方面能够推高产生了污染的产品的价格,引导消费者选择更为生态的产品;另一方面也能倒逼企业采用低污染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对污染过高的生产行为进行有效抑制。此外,生态消费税的征收,还能增加财政收入,为政府治理环境污染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11]。

[1]申曙光.生态文明及其理论与现实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1994(3).

[2]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47.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10-15.

[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08.

[5]严耕,杨志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系统构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66-167.

[6]俞海山.工业文明消费模式批判[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1).

[7]黄乾.论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J].南方人口,2001(2).

[8]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J].环境保护,1992(8).

[9]钟芸香.构建我国生态消费模式的探讨[J].消费经济,2006(3).

[10]秦鹏.生态消费税收制度研究[J].法律科学,2006(6).

[11]蔡琰.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消费模式变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公平文明工业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笨柴兄弟
工业人
对不文明说“不”
公平比较
文明歌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