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问题探析

2013-08-15

大众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员政治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沃土。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出台了16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事关国家和民族发展前途的战略性任务提出来。文件指出“高等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2005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通过几年努力,使在校大学生党员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在整体上大幅度提高;同时,坚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的目标。”因此,做好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不容忽视的职责。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就业压力的增加,特别是21世纪以来政治多极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出新的情况和挑战,特别是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所谓的虚化是指思想教育主体和客体相分离,手段和目的相悖,政治信仰出现了模糊、多元化,评价标准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工作形式主义严重的现象。反思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呈现出诸多的不足,本文将对其进行探析,并提出一定的对策。

1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的表现及其危害

1.1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的表现

1.1.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虚化

在当今的高校里,从事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例如辅导员、党团领导等等,不但做不到细致有心,而且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使得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呈现出虚假化。所谓的“假”表现在只是嘴上说地功夫,没有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学生党员工作。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做不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学习为借口用公费出去旅游的例子不计其数。其次,没有做到深入实际扎实工作,总是为了应付任务而搞形式主义,虚假糊弄。在党团建设中,只是过分地关注党费的收取,党员的发展人数和组织生活的形式,在集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单纯的以放映宣传片、举办先进事事迹、报告会等老掉牙的形式为主,无论效果如何都大肆的宣扬,尽可能让上级领导知道自己在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做出非常大的努力的。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能做到坚持讲政治,没能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的思潮和行为做斗争,给人感觉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比较虚化的,做与不做,做得好不好,好像影响都不是非常大。

1.1.2 渠道的虚化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过去集中开会的方式逐步被新兴媒介代替,如:QQ、飞信、微博等等。特别是在针对大学生党员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网络资源被广泛的利用,如网络上建立起党员之家,在校园网上开辟理论学习、组织建设、党员风采、新闻报道等栏目,原本很多会议精神和政策是需要召集所有的大学生党员一起学习并进行讨论的,但现在很多高校都直接利用网络的平台,在网络上直接把这些内容挂上去,很多大学生党员都对此置之不理。在高校的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过分借助虚拟的空间进行说服教育和思想沟通,会造成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的弱化。一方面,在虚拟的空间中接受教育,会让大学生党员觉得没人监督,可以不学,因为学不学都不会有人发现,对于自己的责任,能推脱的就尽量推脱。另一方面,长期利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会使大学生党员慢慢抵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性情付出的优势大打折扣。

1.1.3 评价的虚化

在很多高校里,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出现了评价不一的现象。评价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大多缺乏一种有效的量化指标。现阶段评价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主要以党支部评优为考核的目标,许多高校在考核评价党支部是否优秀,都是根据院级的推荐材料直接选评,在评选得时候主要看各个院级的评优材料写成怎样,还有历年优秀党支部的得主,并没有深入调查其院级推荐材料的真实程度。这样一来,让大家都感觉只是形式主义,很多学院觉得自己根本就不会被评上,就糊弄一本评优资料,平时有没有进行过的活动,都以方案的形式上交,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这样的评价方式,在大学生党员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只是一种形式主义。

1.2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的危害

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依赖或注重说教、灌输的方式和手段,忽视了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把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简单化、形式化,从而使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实践割裂开来,无法与大学生党员的生活发生意义联系,从而造成大学生党员难以消解各种价值迷茫和精神的困惑,严重影响或削弱了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信誉和效果受到极大地损害。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在加强中削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虚化在作祟。由于在处理大学生党员的很多问题时,总是热衷于追求表面形式、虚高评价等等,而不管其实际效果如何,致使大学生党员应保持的优良作风在“走过场”中被消磨,宝贵机遇在空谈中被错失,工作成效在花架子里落空,不但不能解决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问题、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觉悟,更严重的是:让学生在接触这种教育时必然发现不能解决生活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失望和反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难以顺利进行,更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的原因

2.1 官僚主义思想的误导

在大学生党员工作中对很多正式的的大学生党员下放一定的权限,让他们成为校党委组织的骨干,拥有着管理普通同学的职责。在高校的学生会、社团、党建中选拔学生干部中,大学生党员都比普通学生有优先权。所以大部分学生党员在校园里都有一定的“官位”,没有一定职位的大学生党员,管理党员这一块工作的领导班子,也会尽量安排一定的工作让党员去锻炼,例如在大学校园里下班党员这一职位就是为党员同志设立的,从而让大学生党员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善于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但也正因为这种官僚主义思想的误导,很多成为了正式党员的大学生就开始谋“职位”,以便可以开始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导致很多大学生党员在大学阶段就养成了官腔模样,过于圆滑而缺少属于大学生的那一份珍贵纯真。也因为许多权力下放到党员群体中,大学生党员“选官”的腐败,使入党的动机变得不那么单纯,有很多大学生党员被同学们私底下冠以“小衙内”、“气场派”等等称号。

2.2 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化

在当今高校,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太过理想化表现在:在高校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很多时候只是做一些表面的工作,传输的方式、理念都以非常理想的方式进行,汇报的成果也通过加工美化,有些时候为了完成培养党员的任务,达成上级交代的事情,甚至会跳过实践而直接以方案的形式汇报成果。大多时候总是以空洞的、离学生党员相当遥远的理论和口号为内容,而忽视教育学生党员们注意身边轻而易举就能处理好的事情。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客观现实是有一定的距离,易造成“假、大、空”的局面,容易引起学生的怀疑,或者是在教育中回避现实,对与现实联系紧密且敏感的问题避而不谈,对一些错误的思潮缺乏引导和分析,只让大学生党员一味的接受理想化的教育。

2.3 长期性和间接性教育的限制

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的特征,正是这一因素的限制,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一定的虚假现象。对于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长期性体现在:学生党员长期发展都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中去。入党前,要求学生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参加校院两级党校培训,按时上交思想汇报,争取早日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入党中,需要不断的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争取早日成为正式党员。入党后,仍要不断地把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意识的灌输到学生党员身上,保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带头作用。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间接性主要是指: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属于上层意识的范畴,工作的对象是人的思想,而人的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强的不确定性。[4]间接性还表现在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多事情不能直说,很多事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而且工作标准的好坏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3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问题的出路

3.1 廉政教育,关注成才

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廉政教育不仅仅是说教、开座谈会和做宣传,而是广泛的群众性的廉政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的过程。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廉政教育是,要切实地与具体的学生事务结合起来,贴近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在党建中、班务、院务等方面要以各种有效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管理大学生党员领导班子,要注意在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工作中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对于入党方面要规范公示制度,在奖学金评定、学生干部评选上,应做到透明公开、公平竞争,从而使大学生党员摒弃官腔主义,保持廉洁自律的思想观念。同时,在大学生党员毕业离校时,通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廉政守法等为内容的就业指导,让他们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坏境中,能够克服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做到脚踏实地,能够在权色面前抵制诱惑,在糖衣爆弹中保持自我。除了上一些廉政教育的就业指导,也可以在毕业之际,让大学生党员对母校做出一份承诺,建立校园大学生党员诚信机制,以起到对他们起到一些监督作用。

3.2 依托集体,创造价值

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壮大是离不开班级的支撑的。良好的班级学风,是培养优秀党员的一片必不可少的沃土,是学生党员不断发展的坚强后盾。鼓励大学生党员参加班级的管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让大学生党员切实的以班级为基准,以同学们的需要为目标,体会到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其实并不需要追求理想化的价值目标,只要踏踏实实的为同学们服务,走进同学们中去,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可以为自己、同学创造新的价值。大学生党员要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除了在班级、学生会中,还可以到社团中发展。社团作为大学校园的重要文化之一,在关注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时,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的加入各种社团,鼓励他们积极探索网上社团活动、跨校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期刊宣传活动的管理方式和办法,认真研究学生社团之间竞争加剧、学生社团与学生会及其他学生组织的关系处理。

3.3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和经常性

随着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党员也便是大众化中的一员。其素质相对下降,更需要在教育和管理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长期性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严禁党员的管理措施在执行中“软化”的现象等等。要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时一事的事情,而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松,要常抓不懈。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要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注重大学生党员的日常的心理疏导。在高校的学生工作中,要善于把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学生工作中去,切忌一曝十寒,也不要因为学生工作的繁忙而落下党员教育这一块工作。所以,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还要更多、更经常性地做好平时大量细微而又繁琐的事情,在经常性的教育中,做到切实关心大学生党员,让他们感受到人文关怀。警惕平时做不做都不会怎样,觉得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很虚的想法,踏实做好琐碎的党建工作,牢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保证大学生党员的质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虚化问题的探析有着现实的意义,了解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化问题,就把握了如何做好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这样才能引起高校、社会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思,才能保证大学生党员健康发展,为社会输送大批政治素质够强、够硬的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党员政治
我是党员向我看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