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13-08-15

大众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铰链以学生为中心机械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4)

为了提升高职学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学”和“练”的角度来把握学生的学习特征,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探究型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生潜能,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过程中学习,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理实一体化应用人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1 高职学生学习机械基础效果分析

《机械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机械类职业所必须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虽然学好该门课程意义重大,但是它的难点是基本概念多,抽象性强,实践性强,而职院学生又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和接受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对它的理解存在困难,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而学习效果不好。产生以上这些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机械基础中的不足。传统的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讲解和举例来论证一个观点,直到学生明白弄懂为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很少在指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地论证某个观点上下功夫。久而久之,学生师的讲课产生了依赖性,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往往忽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渐渐形成了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且在高职讲课的进度比较快,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忽略了“教、学、做”一体化环节。传统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的也是毫无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抑制了学生的发展。

第二,在传统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沟通合作。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老师布置每一堂课下作业,由学生自由去完成,大多数学生都能自己完成,少数的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去随便的抄袭其他学的的作业,也不去看作业的内容,这样就大大降低和忽略学生之间的学习沟通合作能力。

传统机械基础的课堂教学上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教,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以教为主,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真正地做到拷贝不走样,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实践性。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适合高职院校的机械基础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快速发展中,只有引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当前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并交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共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针对《机械基础》在高职教学出现的这种弊端,一些教师和学者均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是与传统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学生是处于中心地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而教师是需要创造环境、设计、组织、指导教学活动,是学生被动变主动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分析问题、探索知识、实践操作、提出质疑等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3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机械基础》中铰链四杆机构特性的知识为例,这一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既是前面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是教学重点之一,通过对曲柄存在条件的学习,既能帮助学生对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又为后续课程中学习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特别是能运用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研究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和应用,促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根据教材和知识结构分析,我制定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掌握曲柄存在条件和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别。突出重点的方法:疑问驱动法和实物模型及动画演示;难点是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突破难点的关键:(1)利用自己准备的小竹棒,动手制作三种基本类型的铰链四杆机构。(2)小组内部互相合作,小组之间相互挑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要采用疑问驱动法,探索发现的教学方法,配合以实物模型感受、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使教学更直观、形象。

教学过程是教学环节的重点,我把它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前置作业,准备教学;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巧妙设疑,环环相扣;小组竞赛,共同提高;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第一,前置作业,准备教学。在上课前已经让学生准备好5~6个长短不一的竹条和数个螺栓,竹条两头钻孔,孔径大于螺栓直径,用来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准备。

第二,导入新课、创设情景。上课时采用复习引入,以小组抢答积分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复习总结,在课堂开始便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分性,并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教学实施中,营造一个跟实际相互的学习情境。

第三,巧妙设疑,环环相扣。"疑”是学生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支点,所以在本次课教学中,始终贯彻“以疑引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根据对曲柄摇杆机构的分析,巧设曲柄一定是最短杆等探索性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利用分析、类比的方法,突出教学重点,达到教学的目的。

第四,小组竞赛,共同提高。此环节是突破难点的关键,高职学生上课普遍注意力不集中,对抽象的事物不感兴趣,对生活中的事物感兴趣,而且喜欢争强好胜,所以在本次课中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用事先准备好的竹条制作铰链四杆机构,用所学知识来判断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在做中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老师在整个活动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正确引导学生组间的竞赛,给出小组比赛成绩,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给出组内个人成绩。

经过一番挑战之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让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或解题,以检验其掌握程度,并对每个小组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对于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五,归纳总结、布置作业。以师生合作的方式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曲柄存在条件,类型的判别,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大家一同交流经验,总结教训,一定会互进互助,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适当的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做课后引申,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的兴趣。

4 总结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在《机械基础》教学的实施中,教师不但要发挥自身的积极性,还要提高自主研究能力,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从传统的主角中走出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这种方法集中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教授等,来改变以前单一地从书本上学习死知识,只能应付考试,而不会实际操作;与此同时,也极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课堂与学生们的合作可以清新思想、思路,被年轻学生的魄力与创造力感染,使教学方法变得灵活而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

[1]许敖敖,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一种挑战性的先进教育理念[J].澳门教育,2006(4).

[2]肖锋.试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

[3]玛丽埃伦·韦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M].洪岗,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9.

[5]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猜你喜欢

铰链以学生为中心机械
调试机械臂
基于虚拟铰链打开机构的舱门提升机构研究
球铰链防尘罩抱紧力优化
汽车连接器带铰链护壳产品的塑料模具设计改进
简单机械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按摩机械臂
更换笔记本电脑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