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围术期的护理

2013-08-15杨朝晴

当代医学 2013年36期
关键词:围术期鼻窦鼻窦炎

杨朝晴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围术期的护理

杨朝晴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112例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112例患者术后鼻塞消失103例,头疼完全消失92例,鼻腔粘连3例,2例出现局部少量组织增生,1例发生鼻窦粘连。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5.45±8.35)mL,术后平均出血量为(8.86±3.22)mL。所有病例均随访,痊愈108例,4例好转。结论 鼻内镜手术围术期加强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复发率。

鼻内镜手术;慢性鼻窦炎;护理

慢性鼻窦炎(chornic sinusitis)为鼻窦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大多是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当或未彻底痊愈所致。慢性鼻窦炎加重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眼部的病变,或者导致死亡的发生。易发人群中少年儿童或者老年人居多。慢性鼻窦炎不容忽视,要做到及时治疗,预防危险的反生。鼻内镜手术是近几年耳鼻喉科发展的新型微创手术,已被广泛运用于慢性鼻窦炎治疗中,具有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防止复发的优点[1]。而在鼻内镜治疗鼻窦炎围术期的护理工作配合也尤为重要,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手术成功与否及术后康复情况,现结合贵州航天医院慢性鼻窦炎患者运用鼻内镜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接收的11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均经CT检查和鼻内镜检查确诊。其中男63例,女49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44.6岁;病程2~28年,平均病程5.8年。临床分型:慢性鼻窦炎Ⅰ型45例、Ⅱ型40例、Ⅲ型27例。主要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嗅觉减退,伴有不同程度耳鸣、视力下降等。112例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均行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全面掌握患者病变部位、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术前5d开始口服抗炎药,术前1d清洁鼻腔、减掉鼻毛。局部麻醉者术前可进流食或半流食,全身麻醉者术前6~8h禁食禁饮。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2g和苯巴比妥0.1g,防止术中出血过多[2]。对情绪不稳定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以及术后注意事项。

1.2.2 术中护理 术中各项操作需配合准确,帮助患者调节心态,严格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控制吸引器负压在0.04~0.06kPa范围内,在弯盘内倒入生理盐水备用[3]。叮嘱局麻患者术中不要随意移动头部。

1.2.3 术后护理

1.2.3.1 体位护理 术后全麻未清醒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的体位,便于分泌物流出,防止阻塞鼻腔及呼吸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畅通。局麻患者取半卧位,以减轻头部充血肿胀不适感。

1.2.3.2 严密观察病情 严格执行医嘱,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呼吸、脉搏、面色、神志等生命体征,观察填塞物有无松脱,若自行脱出,通知医生处理,勿自行放入,以免手术切口感染。注意眼部问题,若出现结膜充血、眼脸部水肿、眼球外突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1.2.3.3 出血护理 鼻内镜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出血、渗血现象。可用凡士林砂条、碘仿砂条或高分子止血棉等填塞鼻腔。指导患者在想咳嗽或打喷嚏时,用舌尖顶上腭,克制咳嗽、打喷嚏,防止引起大出血。

1.2.3.4 疼痛护理 叮嘱患者术后多饮水,补充水分可缓解手术疼痛感。用生理盐水纱布侵润口唇,防止口唇干燥、疼痛。对疼痛明显者,可口服曲马多镇痛药。

1.2.3.5 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易消化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食物温度不宜过高,防止伤口血管扩张引起鼻腔出血。术后2周内避免食用过硬或刺激性食物。多进食,保证蛋白质摄入量,增强机体抵抗能力,促进伤口恢复。保持大便通畅,一旦大便秘结,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行灌肠治疗。

1.2.3.6 鼻腔护理 术后2~3d取出鼻腔填塞物,行鼻腔清理和鼻腔冲洗。用庆大霉素生理溶液冲洗鼻腔,每周1次。可用呋麻滴鼻剂滴鼻,减轻粘膜水肿,提高鼻腔通气畅通功能[4]。必要时给予红光治疗仪鼻腔理疗,以止痛、局部消炎,增进组织修复,促进病情康复。

1.2.3.7 出院指导 术后随访和综合治疗是鼻内镜手术治疗不可或缺环节。叮嘱患者注意鼻腔卫生,平日加强体格锻炼,健康饮食,勿过度劳累,禁烟禁酒,预防感冒。术后1个月应复诊1~2次,清理术腔,防止术腔粘连与闭塞。

2 结果

112 例患者术后鼻腔疼痛有100例,鼻塞消失103例,头疼完全消失92例,鼻腔粘连3例,2例出现局部少量组织增生,1例发生鼻窦粘连。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5.45±8.35)mL,术后平均出血量为(8.86±3.22)mL。所有病例均随访,痊愈108例,4例好转。

3 讨论

鼻内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鼻窦炎临床治疗中,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效果好、并发症少的优点。但鼻腔及鼻窦手术部位深,周围有视神经、颈动脉、前颅底等许多重要组织,且现代鼻内镜手术操作条件较高,病人需较好地配合,临床护理也十分重要,一个环节失败将导致整个治疗失败[5]。因此,要求护士具备娴熟护理技能,熟悉鼻腔鼻窦周围组织关系,掌握围术期护理措施,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出院指导。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与否以及术后康复效果的重要措施,心理辅导和出院指导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

[1] 陈霞.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3(13):2-4.

[2] 侯伟坚,史剑波,许庚.鼻内镜手术的眶并发症[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30(4):263-266.

[3] 游亮娣.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5(4):382.

[4] 樊桂莲,闫果珍,王玉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杂志,2009,7(24):14-17.

[5] 舒畅,沈佳,李春艳.鼻内镜手术10年体会[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5):305-307.

10.3969/j.issn.1009-4393.2013.36.079

贵州 563003 贵州航天医院(杨朝晴)

猜你喜欢

围术期鼻窦鼻窦炎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单髁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赞臣的鼻窦炎神方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