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散打中骗法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

2013-08-15刘含辉蒋培锋郑州科技学院体育系河南郑州45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假动作腿法武术

□ 刘含辉 蒋培锋(郑州科技学院体育系 河南 郑州 450000)

武术散打“骗法”的术语由对抗性运动项目所称谓的“假动作”进行重新冠名而来。骗法是根据自己的战术意图,为了达到击中、摔倒对方的目的,利用人的心理和生理机制而采取的能够造成对方错觉的行为手段。随着武术散打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强手之间的角逐骗法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日益受到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注。然而,目前在武术散打界对于骗法的动作概念、形态、机制、要求等,还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没有形成规范和系统。

1、骗法的实施条件

骗法在运用时,运动员必须掌握主动权,必须思路清晰,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采取相应的假动作,也就是骗法的实施条件,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以试探性为目的的假动作。这种骗法主要是在比赛开始对对手不了解的情况下,试探性做假动作了解对手的技术能力,以便形成自己的进攻方案;以进攻为目的的假动作。在双方队员相互对峙阶段,两个头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但过于紧张就容易被对手的假动作迷惑,判断不准确,出现注意力分散或愣神现象,不能及时作出适当的反击手段,给对手创造了进攻的有利条件;以反击为目的的假动作。在竞赛中,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多数以反击为主,但为了达到自己设想的反击条件就得靠用骗法来制造。因此,就采用相应的假动作来引诱对手,使对手判断失误发出动作就迅速反击;以拖延时间,扰乱对手进攻节奏为目的的假动作。在比赛即将结束自己的比分领先而且体力不支的情况下,运动员多数避免与对手继续对抗,为了保持优势可以用假动作达到拖延时间扰乱对手进攻的目的。

2、骗法的运用

在比赛中,运用骗法的目的虽然是要创造出有利于自己进攻或反击的最佳机会,但是,必须考虑到对方也是训练有素的运动员,而且自己的假动作本身对于对方来讲,也是可以被直接进攻的动作,假动作也是相生相克的。因此,骗法不能盲目地实施,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双方的技术特点

运动实践表明,由于训练程度的不同和个体的差异,每个运动员在技术上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因此,假动作运用时应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制约对方,才会有较好的效果。这就是说,一般应以自己技术上的短处为假动作,而以自己的长处为真动作。这样,在假动作奏效后可以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攻击,否则,即使假动作完成的很好,已捕捉到战机,也可能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而造成攻击失败。

2.2、双方的身高、体重特点

不同的身体条件(如身高,体重等)在进攻、防守时各具优势和劣势,同级别的运动员身体高大者则身体重心高容易被摔倒,如果自己的摔法好,可以多用骗法掩护摔法进攻。身体高者下肢长,攻击距离远,可以用骗法接近对方,破坏对方的攻击距离,多采用近距离攻击的方法。相反,如果对方的身材矮小,可以用骗法调动对方掩护自己的腿法进攻,尽量不让对方接近自己,保持自己最佳的进攻距离。俗话说“身大力不亏”,如果对方的体重大于自己,可以用骗法掩护自己的腿法进攻,尽量避免摔法。

2.3、双方的身体素质特点

如果对方的速度素质好,攻击采取变速性假动作,即使对方一时被迷惑,仍可利用其速度优势改变其被动局面;若改用方向性假动作,一旦对方被迷惑,由于动作快,惯性也大,对方就不易完成下一步的动作,有利于自己的进攻。如果对方的力量素质好,可以用骗法调动对方,让对方先发出进攻动作,寻找对方进攻动作力量的盲点,采用摔法进行反击。如果对方的耐力素质好,可以多采用骗法进行假攻,以此来阻止对方的进攻节奏保持自己的体力。

2.4、双方的心理素质特点

有的运动员反应敏捷、思维灵活,具有这样心理品质的运动员,虽然,对假动作的敏感性强,容易诱导对方先发出进攻动作,为自己的反击动作创造有利的条件。但是,当某个假动作首次出现,对方的反应会很强烈,如果反复出现则对方就可能很快识破,所以,同一结构的假动作不宜重复多次,应该不断地交叉变换使用。有的运动员反应迟钝,思维转换慢,这样的运动员对假动作的感知不敏捷,可以放慢假动作的节奏欺骗、迷惑对方,掩护自己进行主动进攻。有的运动员的性格比较急躁,对假动作容易上当受骗;有的运动员性格比较冷静,不会轻易发出动作,针对不同性格的运动员采用不同的骗法要区别对待。

3、骗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3.1、对骗法的重视程度不够

武术散打中的骗法是运动员有效地进行主动进攻必须掌握的先导技术手段,是高水平运动员技术储备的客观反映,在比赛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教练员、运动员对骗法技能的训练重视程度不够。通过对我国部分优秀散打运动队的训练观察,通过对教练员和有关专家的交谈访问,发现基本上都没有将散打骗法的训练列入到训练内容之中。究其原因,就是对散打骗法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运动员在场上比赛得分主要依靠的是拳法、腿法和摔法及其相应的身体素质。骗法动作本身不是直接击打对方的技术,而且假动作本身也是一个可以被进攻的动作,如果运动员在实施假动作的过程中技术掌握的不到位,只要不能让对方上当受骗就有可能被对方直接攻击露出的破绽。

3.2、缺乏对骗法的理论认识

查阅了武术散打的书籍包括专业教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骗法(假动作)的专门论述,说明武术散打的骗法还处于运动员感性认识的阶段。所谓感性认识就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凭自己的感觉自发地、急中生智地、偶尔地表现出来。有时动作经常达不到欺骗、迷惑、调动对方的目的,为了做假动作而做假动作,有时碰巧做出的假动作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什么有时候能够成功而且取得很好的效果没有人进行专门的研究。在体育界始终存在“知者不能言、言者不及知”的状况。因为,体育理论的研究对体育实践的依赖性太强。虽然,教练员、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对骗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感性认识),但是,由于他们的文化基础、理论水平、知识面有限,不能总结出骗法的技术规律并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文笔水平、理论基础、知识面较强的专业人员又没有实践的体验,只能看到表面现象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缺乏对骗法总结成理论的实践基础。

3.3、骗法还没有形成技术体系

武术散打的骗法虽然在比赛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其技术动作形态客观存在,但是,为什么骗法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因为,除了对骗法的重视程度不够和缺乏对骗法的理论认识之外,骗法动作本身比较复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骗法与拳法、腿法、摔法等动作不同,拳法、腿法、摔法每一个动作的起点、运行轨迹、止点都比较清晰,容易被记录和总结。虽然,骗法的每一个动作也有起点、运行轨迹和止点,但是,有些动作幅度小,实战中的应用动态变化大需要运动员随机进行调整。还有一些骗法是利用步法、拳法、腿法、摔法做假动作,存在技术如何分类的问题。因此,骗法还没有正式列为散打的技法,也没有成为散打训练的内容。运动员由于没有受过骗法的专门训练,在赛场上凭自己的感觉来完成,因此存在在攻击距离之外做无谓的假动作,不能使对方产生反应。骗法的动作幅度过小而且过快,没有给对方留下能够反应的时间和空间。假动作和真动作连接配合的节奏掌握的不好,假动作使对方产生有利于自己进攻或反击的机会以后,后续动作没有跟上而浪费了机会。运动员盲目地做假动作,做了和没做一样,无谓地消耗比赛时间和精力。

4、结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散打教练员、运动员对骗法的重视,以及在对骗法进行深入、完整的技术和理论研究形成规范之后,应该将其作为一类单独的技法列入到武术散打技术体系和训练内容体系之中,便于骗法技术的运用和推广。虽然骗法是武术散打技法运用的最高表现形式,而且客观上存在具体的动作形态,在比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骗法还处于运动员自发运用的感性认识阶段。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指导实践的深入,骗法应该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通过训练与运用不断地总结和提高。

[1]郭立平.排球比赛中常用的假动作[J].中国学校体育,2002,(2).

[2]郭公帅.试论假动作[J].体育科学研究,1996,(1).

[3]刘少辉.试论跆拳道假动作的技术特点及其运用[J].体育世界,2007.

猜你喜欢

假动作腿法武术
篮球运动中假动作技术的分析与运用
跆拳道传统品势与新品势的腿部技术特点比较探究
论散打训练中腿法的正确应用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声东击西”是漂亮的假动作
拳击假动作在比赛中重要性研究
浅谈假动作在篮球教学训练中的运用①
武术
浅析综合格斗中的腿法运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