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实践

2013-08-15吴再新凌小明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科室医疗医院

吴再新,雷 勇,周 军,凌小明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务部医疗科,福州 350025)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永恒主题,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1]。本院始终把做好医疗安全工作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把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作为衡量医疗服务管理的重要指标,建立医疗安全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推动医院全面建设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1 注重机构建设 健全组织保安全

1.1 健全质量管理组织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质量监管办公室。主要负责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医疗质量形势分析会,重点分析查找医院在危重患者救治、合理用药、围手术期管理、感染控制、输血与有创诊疗等方面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研究整改措施。质量监管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医疗质量检查、医疗护理风险防范、制定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目标和评价标准等工作。成立科级质量管理小组,主要负责本科室医务人员对三级医师查房、危重患者抢救、疑难病例会诊和死亡病例讨论等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督促所属人员进行自查自究。同时,充分发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器材管理、输血管理、感染管理等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在合理用药、卫生装备质量控制、采供血和临床用血等方面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1.2 优化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严格按照《军队医院医疗工作规则》、《军队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以及《南京军区医院绩效考评手册》要求,优化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形成了一套涵盖临床服务质量、临床技术质量、临床技能水平、临床诊疗质量、合理用药、医护安全情况等方面内容共200余项权威指标的《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监测指标体系》,通过每季度进行统计分析、通报、整改,并根据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奖惩,较好地控制了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的发生。“十一五”以来,在医院门诊量、收容量、手术量等指标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医疗投诉和医疗纠纷逐年下降。

1.3 规范质量管理活动 在医疗安全管理中,政府实施宏观管理,医院领导实施中观管理,临床科主任在整个医疗机构中属于“兵头将尾”的位置,实施最直接的微观管理[2]。本院充分发挥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强基础、环节、终末质量的控制,完善院首长查房、医疗查房、护理查房、合理用药查房、病历质量检查的内容和方式,采取月医护安全隐患排查、季病案质量展评、半年医护质量分析等措施,狠抓新聘和进修人员岗前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务人员三基考核等工作,确保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活动能够有序、有力、规范、持续推进[3]。

2 注重思想教育 提高认识保安全

2.1 强化责任意识 针对医院特点,开展“赞颂科学发展新成就、忠实履行历史使命”等教育活动,大力宣扬党的理论创新新成果、改革开放新成就、部队建设新发展和医院建设新风貌,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

2.2 强化法规意识 针对医院工作专业性、法规性强的特点,在知法、懂法、用法上下功夫,邀请国内知名法律专家来院进行《侵权责任法》、《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等方面内容的授课,强化医务人员的法规意识,做到依法约束医疗行为、依法维护医院权益、依法正规管理秩序。

2.3 强化医德意识 广泛开展“远学华益慰、近学孟卫平”活动,引导大家争当“医德模范”、“岗位能手”、“护理明星”、“满意天使”,积极争创先进科室、争当优秀医务人员,持续开展医德医风专项整治活动,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医德意识。

3 注重建章立制 规范制度保安全

3.1 完善各项医护制度 不断优化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建立了预防差错事故“两项机制、两项制度”,即风险防范评估机制、风险防范呈报机制,风险防范分析制度、风险隐患整改制度,要求各科室每月对环境、人员、管理和技术等四个环节方面的风险,分门别类地区分性质呈报,组织人员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对重点的安全隐患进行集体“攻关”,制定改进措施,实现了规章彼此衔接、环环相扣,防止因制度缺失而造成的差错事故呈连锁反应或扩散蔓延,真正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思想,做到了把安全隐患找出来,把配套措施定出来,把职责任务分清楚。

3.2 狠抓医护制度落实 每周一下午由院长、政委亲自带队组织科室大查房,深入了解科室医疗整体建设情况,对科主任的医疗管理进行指导,提出具体要求。每周由部门领导带队进行日查、夜查和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所检查的组长负责指定本组人员协调相关业务部门,抓好督促落实到位。每周三下午医疗科组织临床药学专家、医保办专家对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情况进行现场反馈,以简报的形式公示检查结果。

3.3 改进制度落实手段 医院利用信息化优势,全面实施了涵盖医学影像、病理、超声、胃镜、心电、检验、监护、麻醉、医嘱、护理等20多个临床信息系统,并借鉴美国的信息模型和日本的人性化、精细化设计,结合国家医疗体制和病历管理规范,充分运用信息集成技术,把医疗、护理、辅助检查的全过程贯穿一体,实现医疗数据的汇集、展现和查询功能,实现合理用药、临床路径等智能服务功能,增强病历质量控制与修改追踪功能,最终实现改善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提高科研水平和降低医疗成本等目标。

4 注重机制建设 科学应对保安全

4.1 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 医疗纠纷的防范和解决机制研究对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本院在医疗纠纷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强化机关、科室两级协同和医务部、政治部、院务部、护理部四部联动机制,明确医院应急分队、科室应急小组、医疗纠纷办、保卫科、军务科等相关科室职责要求,定期修订预案,熟悉预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4.2 以人为本 依法处置 严格按照《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以人为本,以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和医院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为目标,深入分析纠纷原因,区分责任,及时化解矛盾,减少损害。成立了以本院106名福建省第三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为骨干的医疗鉴定专家组,在纠纷发生时迅速对诊疗过程进行分析,鉴定是否存在医疗差错,认定医疗责任,为公平、公正解决医疗纠纷提供依据。

4.3 快速反应 科学应对 坚持早发现、早预警、早反应,不断提高临床科室发现隐患、排查隐患的能力水平,强化对纠纷先兆的敏感性、警惕性,强化科室应急小组主动协调、及时报告、积极沟通、化解矛盾的能力。讲究依据预案,灵活机动,科学处置。不断提高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在接到纠纷预警报告后的情况分析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近几年来发生的医疗纠纷,均能得到及时、有效、妥善的处理,避免了医患双方过激的冲突,确保医院安全稳定。

[1] 陈大伟,刘 云,等.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在保障医疗安全中的作用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1):4-6.

[2] 廖利珍,孙卫平,李建伟,等.科主任如何抓好医疗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2,2(9):142-145.

[3] 罗添文,徐 玲,吕富荣.关于医疗安全管理系统化建设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10(12):1589-1591.

猜你喜欢

科室医疗医院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