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中风性失语从醒神通督论治探讨*

2013-08-15虞颖何兴伟胡宋锋谢强江西中医学院00级硕士研究生南昌0006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昌0006江西中医学院0级硕士研究生南昌0006

江西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脑髓中风病经脉

★ 虞颖何兴伟胡宋锋谢强(.江西中医学院00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0006;.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昌 0006;.江西中医学院0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0006)

中风性失语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因脑损害引起的原已习得的语言功能丧失或损害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包括对语言的理解、认知、表达、书写应用等一项或多项障碍。据报道,大约21%-38%的中风病患者在入院时伴有言语不利症状[1],18%的患者在出院时仍然遗留有失语[2]。这严重影响了患者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针灸在治疗该病时体现了一定优势,然对其病因病机、治则研究则众说纷纭,临床论治之际仍有顾此失彼之嫌。为此,笔者拟结合该病的病位、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对从醒神通督论治该病作些探讨。

1 病名病位探析

1.1 病名溯源

失语,在中医学中又名“舌强”、“舌喑”、“语蹇”、“不语”、“暴喑”、“风痱”、“风懿”等。

与失语相似的病名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脉解》曰:“内夺而厥,则为瘖痱,此肾虚也。”刘河间注曰:“内夺而厥,谓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下,则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用,经名喑痱。”至晋代《肘后备急方•治卒风喑不得语方第二十》曰:“治卒中急风,闷乱欲死方……不能语者,灸第二槌或第五槌上五十壮。”其所列症状则与中风性失语极为相似。《诸病源候论》曰:“风癔候,风邪之气,若先中于阴,病发于五脏者,其状奄忽不知人,喉里隐隐然有声,舌强不能言……又名风懿。”《千金要方》曰:“风懿者,奄勿不知人,咽中塞窒窒然,舌强不能言”、“风痱者,身无痛,四肢不收,智乱不甚。言微可知,则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论曰:夫风痱者,猝不能语口噤,手足不遂而强直者是也。”元代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歌》曰:“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问百会明补泻,即日苏醒免灾危。”首次提出“中风不语”一词,并记载了针灸百会、哑门治疗该病,且疗效卓著。《扁鹊心书卷上•附窦材灸法》亦明确提到:“中风失音乃肺肾气损,金水不生,灸关元五百壮。”

由此可见,古代中医学中尽管没有中风性失语这一病名,但是历代古籍中已有散在的相关记载及论述,所载“中风不语”、“中风失音”、“风懿”、“舌强不能言”等病名与中风性失语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

1.2 病位探讨

中风性失语以“失语”为主要证候,且常伴见对语言的理解、认知、表达、书写应用等一项或多项障碍,或同时伴见口角、口眼、舌体歪斜,肢体活动不利、麻木等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因此笔者认为其发病病位主要在头颅(脑髓)、五官清窍。

头颅(脑髓)、五官清窍依赖于脏腑经脉气血的濡养,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本藏》亦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当机体自身阴阳失衡、积劳过用,或遭外邪侵袭,则可导致经脉气血不能上荣脑髓、五官清窍而发病。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清•张志聪《素问集注•卷二》注曰:“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经文所述,与中风病所表现的症状体征极为相似。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更认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目视耳听,头转身摇,掌握足步,灵机使气之动转也。”说明王清任已认识到人体的思维智慧来源于脑,且脑对人的视听功能、言语功能、运动感觉功能等生命活动具有调控和支配作用。

2 病因病机探讨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大致可分为“内风”及“外风”两个阶段。《内经》持“内虚邪中”之外风论,影响甚远,至唐代以前,多持此观点。唐宋以后的医家对中风病因便有了不同的认识,尤其是金元时期,多持“内风”观点。刘完素认为“心火暴甚,水不制火”为其病因,李杲和朱震亨分别提出“正气自虚”、“湿痰生风”为中风病病因的观点。

明清时期,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渐完善,至此更趋向于“内风”的观点,强调内伤脏腑为本病发病关键,其病机大体可归纳为风、火、痰、瘀四邪伤及心、肝、脾、肾四脏。

当代学者对中风性失语的病因病机则有所发挥。石学敏[3]认为,神机闭阻清窍而导致中风,失语为中风病常见症之一。故清窍被蒙,神明散乱,机关不利而至中风性失语。王永炎等[4]认为中风失语的病机主要为痰热闭窍,风痰失语,肝肾两虚瘀血阻络。洪秋阳等[5]指出中风性失语为本虚标实之证,以阴虚、阳亢为因,挟痰火蒙清窍。崔荣秀[6]等人认为治失语不能离开治中风:心为君主之官,五脏、脑的功能失调以及神识失常,皆能影响语言功能的正常发挥,因内、外因素所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逆乱,风、火、痰、湿、瘀使脑痹阻,或使血溢脉外,乃中风之病因病机,亦为失语之病因病机。白秀英[7]等阐述中风性失语的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程如海[8]认为风火痰瘀壅滞经络,闭阻音窍而不能言所致中风失语。

由上可见,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因风、痰、瘀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痰瘀阻络、脑脉受阻、神机失用从而导致舌强语蹇、言语不利,甚至不能言语。

本文拟从督脉为切入点,对中风性失语的发病机理作些探讨。

2.1 “脑髓损伤”、“神机失用”是导致中风性失语发生的病机关键

出血性中风的患者多因阴虚阳亢,挟肝风上扰,血随气逆,挟痰火上扰而迫血妄行,离经之血损伤脑髓,至“窍闭神匿”、“神机受损”甚至“神机失用”,日久离经之血形成瘀血,瘀则不通,导致脑髓的进一步损伤。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多因气虚无力运血、血虚无以荣养,挟痰挟瘀闭阻脑脉,导致脑髓损伤,从而“神机受损”甚至“神机失用”。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曰:“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目视耳听,头转身摇,掌握足步,灵机使气之动转也。”说明脑能调控人的思维意识,支配人的语言及运动功能。因此脑髓损伤、神机失用是中风性失语发病的病机关键。

2.2 督脉是脑与脏腑经脉之间气血交通的通路

膀胱经在背、腰部,夹督脉而行,《灵枢•经脉》曰:“膀胱足太阳之脉……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从腰中,下挟脊。”《素问•骨空》亦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并在会阳、大椎等穴与督脉相交,经气交通,共主一身之阳气。任通妊,指妊养,任主胞胎,肾精与任脉相联系。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任脉与督脉相续接。而五脏六腑之气皆输注于背部膀胱经。由此可见,督脉是脑与脏腑经脉之间气血交通的通路,故有人[9]认为脑髓神机-督脉(脊髓)-脏腑经脉气血功能系统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调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脑髓神机对生命活动功能发挥调控作用的主要途径。

2.3 督脉闭阻、脉络不通为中风性失语发病的经络学基础

督脉与脑密切相关,当脑髓损伤时,督脉的生理功能必将受损。如前所述,督脉与膀胱经、任脉、肾经相通,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五脏六腑之脏腑之气皆输注于足太阳膀胱经;而足少阴肾经与其相表里,肾为先天之本,与督脉相通。当督脉受损,则一损俱损,全身之经脉气血运行失常,五脏皆病,气血津液精髓不能正常输布,脑髓失养、神机运转失常,终至言不达意、舌强不语。故可认为,督脉闭阻、脉络不通为中风性失语发病的经络学基础。

3 疏通督脉、醒神开窍为治疗中风性失语的重要途径

如前所述,“脑髓损伤”、“神机失用”是中风性失语发病的病机关键;督脉是脑与脏腑经脉之间气血交通的通路,督脉闭阻、脉络不通为中风性失语发病的经络学基础。因此,笔者认为,治疗中风性失语应从疏通督脉着手,以醒神开窍为最终目的。

3.1 针灸督脉腧穴可疏通督脉、醒神开窍

针灸督脉的水沟、百会、风府、哑门、后溪(与督脉经气相通)等穴,既可重建脑与督脉之间的功能联系,又能疏通督脉、醒神开窍,从而恢复脑髓神机对智力、言语和躯体运动功能的调控作用。选取颈夹脊穴、水沟、廉泉、哑门、风池等穴则可疏通局部经气,利咽开音,促进语言功能恢复。气虚、阳虚患者亦可加用温针灸法或艾条悬起灸法温阳通督醒神。

3.2 疏通督脉可调节全身气血,气血充足、经脉通畅则利于脑髓修复

通过针灸督脉腧穴及华佗夹脊穴、肢体局部腧穴,可疏通颈项、胸背、腰部、四肢经气,促进颈、胸、腰部和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并可疏通督脉与脏腑经脉之间的功能联系,使经脏腑经脉气血运行通畅,进而疏通痹阻之脑脉,促进脑髓修复;疏通督脉,则其总督诸阳功能复常,阳气得以敷布周身以濡养五官清窍、筋肉骨节,则有利于言语功能、躯体运动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疏通督脉既可重建脑与督脉、脏腑经脉气血之间的联系,又能够达到醒神开窍、促进脑髓修复的目的,应为治疗中风性失语的重要方法,

[1]Kang EK,Sohn HM,Han MK,et al.Severity of post-stroke aphasia according to aphasia type and lesion location in Koreans[J].J Korean Med Sci,2010,25(1):123-127.

[2]Niewada M,Skowronska M,Ryglewicz D,et al.Acute ischemic stroke care and outcome in centers participating in the Polish National Strok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Registry[J].Stroke,2006,37(7):1 837-1 843.

[3]石学敏.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J].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185.

[4]王永炎,赵薇,王玉来.近十年来中风临床研究述评[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10(3):1.

[5]洪秋阳,王世广.董氏奇穴结合体针治疗中风性失语症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2,31(10):765-766.

[6]崔荣秀,池明宇.中风性失语针灸治疗的整体观[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6):490.

[7]白秀英,蒋戈利.醒脑开窍针刺法与西医疗法治疗中风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针灸,1993,13(1):1-4.

[8]程如海.中风失语的治疗体会[J].四川中医,1996,14(10):34.

[9]何兴伟.脑髓神机对生命活动的调控途径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3):170-171.

猜你喜欢

脑髓中风病经脉
伍大华应用脑髓理论治疗痴呆经验*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从出土和传世早期经脉类文献中的疼痛病症看经脉理论的形成
基于脑髓生成理论探讨补肾化痰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
张圣德主任中医师治疗中风病经验介绍
迷信让南非秃鹰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