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俗风情旅游的现状与发展

2013-08-15王娟娟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民俗风情旅游者民俗文化

王娟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6)

一、前言

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继承和发展,每个民族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都需要发展。近两年,我国正在大力开发民俗文化旅游,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种现在仍然还存在的民俗文化,民俗风情是某些特殊群众生活直观和真实的写照。由于现代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再加上社会经济生活的飞速发展,这种具有明显特色的风情民俗游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不同的旅游者,并成为目前我国旅游业的一大热点。

二、民俗风情旅游的概念

关于民俗风情旅游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做出严格统一的界定。学者们在研究中国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开发及相关问题时常常使用 “民族文化旅游”、“民族民俗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少数民族旅游”“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少数民族专项旅游”“民族民俗旅游”“民俗旅游学”“民俗风情旅游”等概念。民俗风情,也称民俗民情、风土人情。

民俗,即民间的风俗,自古有之。民俗文化是指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具有世代相习和传承性的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它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各地区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民俗。我国56个民族在居住、服饰、生产、交通、婚姻、节日、礼仪、饮食等各方面的风俗都各不相同。这些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从多方面反映了中华民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世代传承,引人入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世界民俗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结合民俗风情旅游的现实,在以上对民俗风情定义的基础上,可以对民俗风情旅游做这样的概括:它是以本民族、本地区特有的生活习惯、民间文化艺术、礼仪习俗、神灵信仰、服饰装束在内的传统民俗事项作为一种对旅游客体的吸引和感召,使旅游客体产生一定的共鸣和互动的休闲娱乐,是以民俗文化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民俗风情旅游开发以丰富的现存民族文化资源为基础,其开发再生产所需投入不多,是一种低耗高效型的新型文化经营形式。它作为一项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青睐,近年来也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开发业的重头戏。

三、民俗风情旅游的特点

1.文化性

民俗风情文化是一种难得的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充分地让游客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融合,也让不同的游客体会到与众不同的习俗风情。因此民俗风情游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它涉及民俗文化的服饰、礼仪、建筑、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由于这一特性,民俗风情旅游要求开发者、服务者与参与者都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便于文化欣赏与展示。由于历史久远,民俗文化特色突出,因此和其他的自然资源相比较起来,民俗风情资源更具特色和魅力,也更能受到广大旅游者的拥趸。

2.多样性、地方性

民俗从物质民俗到精神民俗到社会民俗等涉及到了生活的很多方面。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地方性用中国的文化传统表达即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俗语描述的即是不同地域的不同民俗风情和民俗文化的表现。同时,体验性也是民俗风情旅游的一大特点,通过设计不同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体验性文化旅游活动项目来丰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使游客在欣赏游览的同时投入到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当中,让游客游在其中又乐在其中。再则,民俗风情游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也能传播民俗文化,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促进各地区的文化与经济交流。旅游者可以通过在旅行地的体验式活动融入到当地的民风民俗中,了解当地独特的文化,结交当地的朋友,了解学习当地的语言。

3.群众性、参与性

风土人情体现和反映了一个地区或者某个民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还有具体的表现方式。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民俗风情又体现了民俗风情,因此民俗风情是一种可以观看、参与、欣赏的旅游资源。民俗既反映了旅游地的历史,又体现了旅游地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也反映了当地的人文风貌。对当地民风民俗的考察与观赏,还是一次对旅游地的认知过程,它既可以增加游客的兴趣,还可以帮助旅游者扩大视野,增长见识,而且能增加旅游的兴趣和愉悦度,体验异乡的生活风情。

4.融合性

民俗风情资源并非独立地存在于某一地区,而是与更多的自然生态、民俗文化、民风民俗资源相依相生。许多地区的人文社会资源与自然生态、工农业旅游结合起来形成复合性,综合性,融合性的产品。

四、民俗风情旅游业的特点

从总体上说,旅游业的特点一般有综合性、季节性、涉外性、敏感性和特殊性,等等。然而涉及到民俗风情旅游业,它之所以有别于观光旅游业和度假旅游业等,是因为它有以下三大突出特点:

1.中低档设施

由于许多神秘、奇特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通常存在于比较闭塞的地理环境当中,交通不便利,经济不够发达,大多存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由于异地他乡普通人家平凡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大多数民俗风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只是怀着“尝尝鲜”或者是“浅尝辄止”的心态,还有些旅游者为了体验到真正的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旅游特色,干脆与当地人同吃住、同劳作。由此,民俗风情游中的食、住、行、购等各种设施应以中低档为宜。

2.高品质服务

一般说来,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接待设施,民俗风情旅游者的期望值不会太高,换言之,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民俗风情旅游者有一定的了解和体谅,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质量,尤其是服务态度却抱有较高的期望。因为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精华往往隐藏在目的地优质的服务之中。

3.独特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各种专门性的旅游行业中间,应该没有哪一种旅游形式会像民俗风情旅游一样具备如此丰富的独特的民族特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民俗风情旅游业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为其食、宿、行、游、娱、购各个接待部门和各种产品,或在形式上,或在内容上,基本上都带有本民族特点。换句话说,其基础设施和基本供给的开发、设计,大致都是从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直接取材或获得灵感,并加以利用和升华的结果。于是,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四合院式的旅游饭店、傣味一条街、东芭文化村、斗牛表演、鹿拉雪橇和碰鼻迎宾,等等。

五、民俗风情旅游者的特点

在热衷旅游的人中间,因为各有偏爱,在选择什么样的旅游目的地和方式等问题上,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种类型的旅游者又有各自的特点。而同为民俗风情旅游者,一方面他们有与其他旅游类型旅游者不同的“共同特点”,另一方面他们中间也存在着彼此不同的“类型特点”。民俗风情旅游属于文化旅游范畴,而且具有神秘性、参与性、苦乐性和原则性。因为如此,其旅游者一般都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求知欲强。无论是为猎奇心理或体验的需要,民俗风情旅游者都对丰富多彩的 “异国情调”和五颜六色的“异域风情”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他们通过记录,访问,参观,或体验式旅游进入到对方的生活中直接感受。

2.食宿随和。抱着一颗入乡随俗的良好心态,他们往往对住宿、饮食条件要求不是很高,通过这种与众不同的体验方式,他们能够追求到平时难得感受到的旅游新体验,甚至在遇到生活或饮食上的不习惯时,他们大多也能泰然处之,安之若素。

3.注重态度。民族风情旅游者强调的是一种旅游的新型体验。所以他们比较看重当地土著的态度。俗话说“入乡随俗”。如若能碰上真诚,周到、好客又礼貌的东道主,那么即便住宿条件有限,卫生条件不佳,他们也能欣然接受。

4.素质普遍较高。民俗风情者对旅行目的地的风俗和风情都有相当的了解,他们自身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自身综合素质较高,能够比较自觉地遵守当地的风俗和乡规民约,并且友善地与人交往,有较强的生活适应性。

六、我国民俗风情旅游的发展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俗。这些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为中国开发民俗风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我国民俗风情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大、发展空间广,但发展的区域和数量却不平衡。在市场开发上,有些地区盲目利用、毫无计划,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

1.民俗风情旅游需要发掘民俗文化

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中,开发方应将游客的参与性与民间性有机地结合。那些非常独具一格的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可以极大地激发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在民俗风情的资源开发上,应注意保留山区民俗的本来风貌,使其原汁原味,不丢本色。还可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来丰富民俗文化,拉近与游客的距离,给游客留下真实、自然、亲切的乡土感受。再者,随着交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旅游者的范围和层次也越来越广,越来越丰富,旅游者的生活阅历和文化素养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旅游者对旅游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在旅游文化中能增加体验性、内容性、互动性。因此,在开发山区的民俗文化游时,要给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展示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2.民俗风情旅游要开发好旅游商品

民俗风情旅游的资源的合理开发是旅游目的地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合理、合情地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具有当地乡情的旅游产品,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民俗风情游者。旅游商品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开发项目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指标,在旅游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商品的收入可以占到旅游收入的一大半。要提高旅游收入,应积极开发当地的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的形式各式各样,例如有工艺美术品、土特产品、旅游日用品等等,这些产品都是旅游景区最好的广告,因此,旅游产品要具有当地的特色,“新、奇、特”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有助于旅游产品形象的推广,也才能赢得顾客的喜爱,提高当地的旅游收入。另外,还可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开办各式各样的特色旅游活动,例如通过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并增加旅游的收入,发展当地的经济。

3.保留民俗风情旅游的原生文化的开发模式

发展民俗风情旅游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重点就是要保留本地特色,切勿舍本求末。民俗风情旅游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产生了不同的地域民俗。国际旅游人类学专家认为:“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如果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保护它们,并让它依旧是古朴典雅的模样;如果有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那么就保护它们,让它古香古色;如果有独特的耕作方法,那么就保护它们,并教给他人;如果有传统的文化,那么就保护它们,并熏陶他人。千万不要破坏这些资源。”对一些自然风景优美,人文资源丰富的民俗风情景区,应采取原生文化生态的开发模式,让旅游者体验原汁原味的自然生境和文化生境。

4.在民俗风情游中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

针对大众旅游对资源及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的现实,生态旅游应运而生。作为全球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生态旅游主张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民俗风情旅游绝大部分的内容属于生态旅游的范畴。事实上,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繁荣,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又引导旅游目的地人民积极抢救与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开发经营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因此,如今已出现了不少因发展民俗风情旅游从而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的事例。

民俗风情旅游的发展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遍及全球的大众文化旅游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而现代化的交通通讯技术,也让天涯海角近在咫尺。民俗风情游以其迷人的风采也在吸引着众多的旅游爱好者,中国,是一个民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有着优良的民俗文化旅游的传统和坚实的基础,如能合理适度地开发和利用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中避免破坏行为,相信也能促进我国的旅游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1]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M].厦门:福建出版社,2002: 14-17.

[2]邓永进.民俗风情旅游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0.

[3]黄爱莲.民俗风情旅游与民族民间文化的自我拯救[J],广西社会科学,2005,(5).

猜你喜欢

民俗风情旅游者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知青文学中的陕北民俗风情
电视剧《三国》中的酒韵与民俗风情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贝锦三夫《武陵王》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蕴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