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管理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电子档案袋的视角

2013-08-15庆,梁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年19期
关键词:档案袋导师研究生

王 庆,梁 嘉

(广西民族大学 网络与信息化管理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6)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重任。然而,很多研究生不知道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不知道去哪里寻求学习资源,不知道科学地组织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也不会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1]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很多有关学习和研究的活动过程没有被系统地记录下来,由此导致他们在学位论文开题或者申请研究课题时常常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或者不知道自己对哪些研究方向感兴趣,或者不清楚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能否成为研究选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的深层次学习,影响着他们的研究能力乃至综合能力的发展,最终影响到他们在未来职业中的发展。因此,研究生有必要对自身的学习与研究进行系统的规划与管理,有针对性地记录个人知识体系建构与学术发展过程的各种档案资料。

电子档案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学习过程和展示学习成就的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和教育领域。随着建构主义、网络化学习、协作学习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电子档案袋也逐渐引起了高等教育领域相关研究者的关注。研究生使用电子档案袋管理自身的学习与研究,既可以系统地记录个人发展历程、展示进步和成就,又可以为其他人监督和评估他们的学习与研究成果提供有效依据。

二、电子档案袋的涵义及其类型

1.电子档案袋的涵义

电子档案袋的英文是e-Portfolio,其中的Portfolio是意大利语“portafoglio”的派生词,portafoglio的原意是指携带纸张的文件夹,后来演变成包含有成绩记录的工作经过整理后得到的集合。Abrami和Barrett(2005)把电子档案袋定义为“一种能够存储包括文本、图像、视频和声音等视觉和听觉内容的数字化容器”。[2]简单地说,电子档案袋就是纸质型档案袋的数字化。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袋的概念延伸成了意义更加宽泛的“网络化的内容管理系统”,即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收集、组织和表现有关学习或其他活动过程的资料,并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在教育领域,电子档案袋主要是用来存储教师或者学生所参与的相关学习活动资料、学习内容评判标准、学习成绩与活动成果、自我反思的材料与依据、与其他人的交互以及对学习环境的解读等各种信息。

王佑美(2002)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对e-portfolio采用了“电子学档”的翻译名。[3]本文认为电子档案袋和电子学档的含义是等同的(均指e-Portfolio)。本文之所以采用“电子档案袋”的翻译,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电子学档从字面意思以及目前的应用状况来看,更多是为学习过程而用,而且多指学校教育下的学习过程。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电子档案袋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过程,比如个人在入学前或学校之外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以及某些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大型项目或活动开展过程都可以使用。另一方面,本文的电子档案袋,除了用于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还可用于研究生的科研和其他学术活动的管理过程。

2.电子档案袋的类型

关于电子档案袋的类型,通常是根据主要功能来划分。Abrami和Barrett(2005)把电子档案袋分成了三类——过程记录型、展示型和评估型。[2]过程记录型电子档案袋包含了有关个人学习、工作和其他活动的材料以及对这些材料的反思,主要体现了创建者的个人成长过程。展示型电子档案袋主要是向他人展示所取得的成绩和成就。评估型电子档案袋则主要是用来评价个人的表现和成绩,包括各种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和反思等。当然,这三种类型的电子档案袋的区分并非绝对,只是根据使用目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比如,在过程记录型电子档案袋中,也会包含各种学习和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和成就,以及相关的评价信息。

三、电子档案袋对研究生个人发展的作用

电子档案袋具有记录、反思和评价的功能特点,其中评价包括创建者个人的自我评价和来自其他人的评价。换句话说,电子档案袋不仅仅是简单的内容集合,还包括了创建者对所收集内容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创建者的持续进步和成长过程。因此,电子档案袋可以用于个人成长过程记录、课程学习与评估、项目研究纪要及反思、活动纪要及反思、专业成果展示与评估、职业应聘前期准备等等。不同类型的电子档案袋侧重的用途也有所不同。

巴特森认为,构建电子档案袋的过程还承担着自我管理、组织学习活动的功能。[4]一方面,研究生创建电子档案袋,可以记录和跟踪他们的学习与研究,以形成综合反映他们学习与研究历程的个人知识库,为将来的深度学习与高层次研究做好准备;另一方面,研究生通过电子档案袋对其学习与研究进行即时性、反思性和协作性的分析,有助于他们学会制订学习与研究计划、多角度反思所学到的知识、科学评价各个阶段的成就,从而更好地把自身感兴趣的、擅长的研究领域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联系起来。

此外,由于创建电子档案袋需要综合使用文本排版、图像处理、视频媒体编辑、互联网共享等各种技术,因此,研究生在创建和使用电子档案袋的过程中还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

最后,电子档案袋通过互联网共享,还可以成为研究生和导师以及其他人进行学习交流与合作研究的平台。

四、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模式

研究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更多时间是在项目研究中完成学习,他们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不再以识记已知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以解决问题和创新知识为主要目标。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与研究的主要目标除了必修课程取得合格成绩、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还应该包括发展有效的专业研究社交网络和建立可持续的专业研究框架。

1.反思式学习

反思式学习主要指研究生通过对所完成的任务或所获取的知识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促进深度学习。自我反思有助于诱发深度学习以及知识创新。Le等人 (2007)认为,学生的反思式学习主要有三种类型:冥想反思、批判性反思(critical reflective)和研讨会(conferencing)。[5]在冥想反思写作中,写作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生在思考、感受、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完成意义建构。批判性反思是对已有的问题或观点提出质疑,包括建立假设以及论证、问题解决等过程,属于一种更加高级的智力活动。研讨会则是若干人共同参与交流各种观点和想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多人自我反思的碰撞和融合。

2.基于项目的学习与研究

参与导师的项目是研究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文辉等人(2010)在对全国27所高校的导师和研究生进行调查后指出,有47.9%的导师和40.0%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科研伙伴关系。[6]研究生基于项目的学习与研究,主要指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创新。

3.协作式学习与研究

协作式学习与研究主要指研究生和导师、同学以及对同一个主题感兴趣的其他人共同交流、学习、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社会性软件的广泛使用,研究生的协作式学习与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所学专业的导师和同学,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地区、其他相关领域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是一种包括人际关系沟通框架的学习与研究模式,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与协作实现个人发展,并形成积极的专业研究社交网络。

当然,这三种学习与研究模式并非完全独立,三种模式之间是互相融合的。比如,在协作式学习与研究过程中,也会有基于项目的学习与研究,也会发生反思式学习;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与研究中,同样会存在反思式和协作式的学习与研究。

五、建设电子档案袋有效管理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

根据研究生不同的学习与研究模式,建设相应的电子档案袋,让研究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管理与规划自身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从而促进他们的知识建构与知识创新。

1.研究生个人发展电子档案袋

研究生个人发展电子档案袋是一种典型的过程记录型电子档案袋。该电子档案袋的内容包括研究生个人履历、兴趣爱好以及专长、有关课程学习与项目研究的各种材料、在研讨会及讲座上的所见所闻、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各种反思日志等。内容可以按专业课程学习、研讨会及讲座、科研项目、研究论文及出版物、专业研究领域等进行分类,同时可以按年度、学期或月份进行时间排序。

由于电子档案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研究生在短期或长期内的学习与研究状况,因此,导师可以根据这部分内容了解研究生在学术发展和科研能力方面的进步和不足、对学习与研究所持的态度和动机,以及对某些学术事件的看法等等。导师详细阅读电子档案袋的内容,有助于提升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面对面交互,并有利于导师制订和调整培养计划。同时,该电子档案袋也成为导师撰写研究生学期成绩评定的参考依据。

如果导师出差或者由于某种原因而身处异地,那么,研究生就可以通过电子档案袋和导师保持联系,让导师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情况。对于校外导师跨校指导研究生的“会面难”问题,这应该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

研究生个人发展电子档案袋贯穿研究生整个学习与研究过程,既包括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正式教学过程,也包括研究生的非正式学习过程,还可以持续地延伸到研究生的职业发展生涯,更多地体现出研究生自主性、反思式学习的特点。

2.项目研究电子档案袋

项目研究电子档案袋也属于过程记录型,主要用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与研究过程,所有参与项目研究的成员都可以使用。内容包括项目申请的相关表格和材料、项目进展阶段性报告、关于项目研究的交流与反馈、关于项目研究的反思等。这个电子档案袋既是对研究生本人基于项目的学习与研究过程的跟踪记录,也是对该项目研究档案的一种保存,不但有助于科研项目管理,还可以发展成项目知识库,为科研新手提供咨询与前期准备等服务。

3.协作式学习与研究电子档案袋

在互联网时代,研究生的求知空间不应该局限于自己所在的狭小的校园环境,而应放眼全世界,这样才会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因此,创建协作式学习与研究电子档案袋,及时存储和管理研究生本人和其他志趣相投的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信息,有利于研究生利用互联网共享平台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协作,并建立基于问题或主题的学习网络。只要是互联网能够联系到的并对该研究领域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访问,并留下交互信息。该电子档案袋对于研究生的协作式学习与研究非常有帮助,能够让他们建立基于某个主题或研究领域的学习社区,从而拓宽自身的专业研究社交网络。

4.有关主要成就和研究框架的电子档案袋

有关主要成就和研究框架的电子档案袋是用来展示研究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个人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以及期待深入发展的专业研究框架。从功能来讲,这是一种展示型电子档案袋,是研究生向未来的用人单位以及其他同行展现自身成就和个人发展意向的一个窗户。其中专业研究框架,对研究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确定学位论文选题以及对某些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研究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从内容上来看,研究生的主要成就和专业研究框架在个人发展电子档案袋中也会有所涉及,在此专门作为一个独立的电子档案袋来建设,主要是考虑到研究生在利用电子档案袋管理自身学习与研究的同时,也需要为未来的职业选择提前做好准备。因此,该电子档案袋的内容不能简单地从个人发展电子档案袋照搬过来,而应该是在综合前面三种电子档案袋有关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恰当的扩展。比如主要成就应该能够体现研究生的专业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而专业研究框架,则要体现其逐步形成的过程,包括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未解决的问题、后继研究的方向以及期待有所发展的研究领域等等。此外,为了突出其展示作用,该电子档案袋在写作风格、表现形式、界面设计上都应该更加富有独创性和吸引力。

5.导师电子档案袋

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组成了一个学习型的共同体,导师需要了解研究生以便给予合适的指导与帮助。同样,研究生也需要了解导师的专业知识、研究兴趣以及对某些观点与经验的反思,以便和导师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因此,不仅仅需要研究生创建电子档案袋,还需要导师创建电子档案袋。导师电子档案袋包括导师的个人履历、兴趣爱好与特长、研究方向、研究案例、主要研究成果、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以及个人反思日志等。该电子档案袋在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健康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

六、建设电子档案袋的相关技术问题

当前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多数采用电子作品展示与评价形式,即学生的作业或作品以计算机设计为主要手段,以数字化的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表现,最后通过电子邮件或文件上传的方式发送给教师。而且,通常是学生向教师提交电子作品,教师根据电子作品为学生评分,学生之间很少通过共享电子作品进行学习和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电子作品仅仅是电子档案袋的一部分,即某个阶段的成果,并没有连续地体现出学生在一个时期内的进步和成长。此外,也有教师层面的一些教学心得类展示作品,但是很少体现出持续发展性和交互性,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是完整的电子档案袋,而更多地是一种教育叙事或反思。

关于电子档案袋的技术实现问题,王佑美(2004)从电子学档主要作为学业评估与评价工具的角度,设计了基于网络的电子学档系统WEPS1.0,该系统主要包括内容管理、学习安排、学习量规、学业展示、反思记录、学习评价、网络发言、个人信息、辅助技术等9个功能模块。[7]杨卉等人(2007)则设计了基于教师电子档案袋的网络化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环境,主要功能包括编辑工具、查询工具和导入/导出工具。[8]开发一个复杂而功能全面的电子档案袋系统固然是好的,但是,对创建者和用户来说都需要掌握各种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技术。从认知规律的角度而言,技术性知识的使用应该能够促进研究生和导师积极参与到电子档案袋的建设,而不是由于增加过多的认知负荷而影响到他们的热情和创造性。因此,电子档案袋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应该符合教育学的规律。

除了开发专门用途的电子档案袋系统,还可以从现有的互联网技术中选择支持电子档案袋功能的工具。本文认为Blog(翻译为“博客”)是一种支持电子档案袋功能并且简单易用的互联网工具,它能够让每一个人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传播信息与知识。一个典型的Blog结合了文本、图像、视频和音频以及其他博客或网站的超链接,读者通过评价留言的方式参与交流。以Blog为平台创建的电子档案袋,可以完成反思日志、记录学习与研究过程、展示作品、评价学习、分享与交流知识等任务,还可以通过Blog的社群性质(如博客圈子)来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建立专业研究领域的社交网络。

Blog的内容在纵向上按创建时间排序,在横向上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类存放,能够满足个人发展过程记录、作品展示等电子档案袋的功能需求。通过对Blog设置访问权限,就可以实现不同共享程度的电子档案袋——只有研究生及其导师可以共享的、研究项目团队成员都可以共享的、所有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共享的等等。此外,Blog的技术门槛比较低,研究生及其导师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其操作技能,而且目前互联网上很多网站都提供免费的Blog服务。

在探索新的教育举措时,如何恰当地把想法和研究结论转变为实践是一个很重要的挑战。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并开发专门的电子档案袋系统,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的事情。因此,对研究生及其导师而言,利用技术成熟并且简单易用的Blog平台建设电子档案袋也不失为一种比较可行、有效的途径。

七、结束语

电子档案袋不仅仅是在学习和研究的某个阶段或环节使用的工具,还应该作为一种系统化的自主学习模式或反思式学习模式,让个体真正学会自主学习,并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电子档案袋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促进研究生更高层次的学习与研究,如何超越研究生阶段的全日制学习生涯而延伸到终身学习,这些都是后继研究的重要课题。

[1]赵蒙成,朱苏.研究生学习力的特点与养成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39-44.

[2]Abrami,P.C.and Barrett,H.(2005).“Direction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electronic portfolios”,Canadian Journal of Learning and Technology,Vol.31 No.3,available at:www.cjlt.ca/index.php/cjlt/article/view/92/86.

[3]王佑美.电子学档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2:20.

[4]屈社明.美国大学生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J].教育评论,2008(4):165-168.

[5]Le,T.and Le,Q.(2007).“Reflective learning in online communication”,in Sigafoos, J.and Green,J.(Eds),Technology and Teaching,Nova Science Publishers,New York:147-156.

[6]周文辉,张爱秀,刘俊起,赵清华,周玉清.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7-14.

[7]王佑美.网络学习环境中电子学档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4(5):56-58.

[8]杨卉,王陆.基于教师电子档案袋的网络化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环境的设计研究 [J].电化教育研究,2007(12):38-44.

猜你喜欢

档案袋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反思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
国内档案袋评价方式的相关研究概述
V eraW an g
教学档案袋在美国教师教育计划中的应用探究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