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平常心看待“高考状元”

2013-08-15

中国西部 2013年21期
关键词:佼佼者低分高考状元

每年高考分数公布后,各学校都会推出自己的高考状元,各媒体也会大肆报道高考状元如何勤学苦读,如何智商超群。真所谓“十年苦读无人问,一考成名扬天下”。学校和教师也会以出了个高考状元来提升自己的声誉,并竭力宣扬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家长更会为孩子成为“高考状元”而倍感地位提高,一时间,“高考状元”成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炫耀的资本,人们关注、谈论和羡慕的对象,中国高考状元现象成为每年六七月份最吸引眼球的新闻。

然而,高考只是翻开人生篇章的序言,高考的第一名,与第二名、第三名之间并没有着天壤之别,相反有可能仅仅只是几分之差。分数是“信号”而不是“符号”。对高考状元,我们当有一颗平常心,不应当过分演绎和解读,更不能误读和偏执,高考只是个人学习型生活中的一个阶段,而且是初级阶段,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要理智、全面和辩证地看待高考状元,不能让分数浑浊了双眼,不能认为学生考了高分,就“一俊遮百丑”。

所谓的高考“状元”,仅仅是按照“唯分数论”的尺度排列出来的优胜者。的确,高考状元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表现为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效率高,这种学习能力与传统的考试要求合拍,因而,状元能够在高考中拔得头筹。但当下是学习型社会,一时的高考成绩好并不等于以后能继续保持学习能力且学习能力强。高考状元只是考场的状元,并不代表是职场状元,学习能力强并不等于创新力强。职场上的佼佼者不一定是学习的佼佼者,学习上的佼佼者也不一定是未来社会的佼佼者。

把高考状元视为一辈子干什么都是人上人是不合时宜的僵化认识。高分低能、高分低德、高分低就的事实比比皆是,低分高能、低分高德、低分高就的现象也为数不少。很多事例证明,在学校不愿学习或成绩不好的学生,到了校外并不比在学校学习好的学生差。我们要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理性地看待学生,理性地看待分数,绝不能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尺。状元学生也不要认为自己考了高分就沾沾自喜,盲目乐观,高枕无忧。不要在高考状元的光环中沉醉不起,否则,会害了自己,毁掉一生。

猜你喜欢

佼佼者低分高考状元
加氢装置低分气脱硫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佼佼者的10个胜出特征
加氢裂化脱硫化氢汽提塔操作优化研究
HW-350小型多用途长航时无人机:应急无人机领域的佼佼者
低分剧成了大众的“情绪容器”
高考状元炒作高考状元:别拿教育焦虑当生意
让“低分”学生道歉不是挫折教育
捉“妖”记(六)
不再惧怕阳光
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何以低于社会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