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林霉素致溶血性贫血1例

2013-08-15朱晓峰

浙江实用医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克林溶血性细胞膜

朱晓峰 谭 昕 李 剑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1200)

克林霉素主要用于厌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和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因本品价格低廉,无需皮试,相对安全而临床应用广泛。作者在临床应用中发现1例克林霉素致溶血性贫血,继发肝肾功能损害病例,比较罕见,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5岁。2012年8月 13日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静脉滴注克林霉素(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国药准字H20113197)1800mg,稀释于250mL氯化钠盐水中,静脉滴注过程中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30分钟后转为上腹绞痛,伴呕吐 1次,为胃内容物。继之发热,体温39℃,患者面色苍白,呻吟不止,大汗淋漓。当时克林霉素刚刚滴完,立即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因无尿静脉滴注速尿20mg,30分钟后排出酱油色尿约100mL。立即送检,尿常规:蛋白(+),胆红素(+++),尿胆原(++),隐血(+++),镜检红细胞RBC 2~4/HP。体检:心肺无殊,血压130/90mmHg,腹平软,中上腹部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血生化检查:总胆红素 52.5μ mol/L,直接胆红素 23.3μ mol/L,间 接胆红素 29.2μ 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8.7U/L。血常规:白细胞10.5×109/L,中性粒细胞91.2%,血红蛋白109g/L,其他血气分析,心电图均无异常,患者有头孢霉素过敏史。临床诊断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反应收住院。

患者入院经补充血容量,碱化尿液,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尿、护肝及对症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第2天尿色转清,复查尿常规,隐血(-),肝酶下降,血清胆红素逐渐下降,但血红蛋白下降至96g/L,红细胞计数降至3.31×1012/L,血肌酐上升到156.6μ mol/L,网织红细胞计数升至5%。5天后,除血红蛋白仍低外,其他指标全部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2 讨 论

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7位去羟基并为氯取代的化合物[1],它的常用剂量成人一般为 600~1200mg/d,极严重感染甚至可用到4800mg/d,本例使用剂量在常用剂量之内。该患者为过敏体质,并无溶血性贫血史,在静脉滴注克林霉素过程中出现急性溶血,经停用并对症处理后5天内明显好转,除贫血尚未纠正外其他均恢复正常,表明该例系克林霉素导致溶血性贫血当无异议。

克林霉素引起溶血性反应属Ⅱ型变态反应,过敏体质的患者,克林霉素致敏产生的抗体针对吸附或结合在红细胞膜上的抗原和半抗原,通过细胞膜上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在补体的参与下导致红细胞膜的损坏引起溶血[2]。

为避免溶血反应的发生,临床上使用克林霉素除选择好适应证外,剂量一般在600~1200mg/d比较安全。稀释浓度应600mg溶于100~20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6mg/mL)中,而且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本例1800mg克林霉素溶于250mL氯化钠盐水中,仅30分钟全部滴完,属于使用不当,临床上应引以为戒。

[1] 陈新谦,金有预,汤光.新编药物学.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7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1

猜你喜欢

克林溶血性细胞膜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烫不死的细菌
老鼠克林求学记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新年快乐
不倒的陀螺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宫永宽:给生物医用材料穿上仿细胞膜外衣
副溶血性弧菌保藏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