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

2013-08-15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教授曹凤月

中国工人 2013年7期
关键词:企业文化劳动素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教授 曹凤月

关于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的关系,社会上流行一种看法:企业文化是老板的文化,代表企业的利益;职工文化是职工群众的文化,代表职工群众的利益,两种文化截然对立。这种观点把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完全对立割裂,十分不利于职工文化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为地造成行政和工会的对立意识,不利于沟通合作,很容易造成隔阂;第二,行政围绕企业文化来搞活动,工会围绕职工文化来建设,二者画地为牢,相互脱节,形成两张皮,既不利于企业文化的落实,也不利于职工文化的提升;第三,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的对立与隔离,不利于企业整体劳动关系的和谐和全体职工素质的提升,最终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为什么在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的建设中,会形成这种态度和看法,主要原因是:第一,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不牢。国外百年老号企业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是私有的,是家族的传承,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营中,踏实本分,致力于做大做强。而企业文化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的舶来品,是外来东西的移植,只有不到30年的历史,另外,中国的企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部分是国有的,企业不属于任何人,所有权的模糊和不确定性极大地削弱了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不利于企业的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第二,企业的行政化、官本位制,导致了行政领导国家统一调配,频繁更换,换了领导就换了经营作风,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变化,导致了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些提法、做法和制度的不规范、不确定和不统一。

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各有侧重,有所不同:(1)职工文化存在于一切企业和事业单位中,企业文化只存在企业中;(2)职工文化代表职工群众的整体利益,企业文化代表企业整体的利益;(3)职工文化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职工素质,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员工全面健康发展,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者虽有不同,但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间有内在必然联系。

1.理论上讲,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有四个部分构成: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包括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制度文化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等精神文化在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制度中的贯穿与融合,并最终固定化为管理制度;企业的物质文化包括厂徽、厂标、厂容、厂貌、厂服等;企业的行为文化,包括企业的礼仪、形象、文体宣传等。职工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行为文化部分。

2.从实践上讲,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有效形式。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企业文化建设在中国进入了落地生根时期。企业文化如何才能算是落地生根,标准是什么?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生根,是指企业文化不只是停留在口号和宣传层面的企业使命和价值观,而是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中,表现在员工的举止言谈和行为中。职工文化中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是集中展示企业礼仪、企业形象,体现职工素质、风貌和风采的舞台。因此,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是衡量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企业文化是否落地生根的表现形式。

职工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1.职工文化的内涵

职工文化是由职工创作并享有的,反映职工生产生活状况,体现职工思想价值观念、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活动的总和。具体内容包括职工的思想教育与引导、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与提高、文学艺术的创作与欣赏、文娱体育活动的开展与组织,以及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的完善与管理。

职工文化与职工素质密切相关。在国家《职工素质工程五年规划纲要》(2010-2014)中,明确规定了职工六大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民主法治素质、健康安全素质和社会文明素质。可见,职工文化是职工素质的浓缩,是职工素质的精华,而职工素质是职工文化的细化、延展和深化。

2.职工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1)职工文化是弘扬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大发展战略,将提升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作为中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个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比如建设孔子学院;另一方面要培育出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企业走向世界,这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培育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基层做起。在企业中,要立足职工文化这个具有群众性、基层性、普及性的文化载体形式,密切结合企业文化的核心“以人为本”,通过提高职工素质的一系列活动来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来共同构筑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基石。

(2)职工文化是创先争优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

“创争”活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也是职工文化中具有高层次文化需要的职工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创争”活动理论上来源于企业文化的学习型组织(创新型组织),也称之为终身教育理论,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在企业中开展的最为基础的活动。我国在2005年底2006年初,全国科技大会上首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胡锦涛主席在2012年7月6日全国科技大会上,再次提出要在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企业中的“创争”活动,在未来的几年中,将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抓手和平台,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展深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3)职工文化是提高职工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职工文化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职工文体活动和八小时之外的各种兴趣爱好小组、读书会、创新沙龙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缓解了八小时内的疲劳,愉悦了身心,发展提升了他们的兴趣爱好,给予员工施展才华和全面发展的机遇和平台。通过一系列的职工文化活动,员工得到了作为人应有的尊重,情绪情感得到了满足,愿望得到了表达,才华得到了施展,素质素养全面提升。因此,职工文化活动成为提高职工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4)职工文化是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一切麻烦问题源于这样一个错误而又纠结的理念“我只需要一双手,却不得不雇佣一个人”。事实上,你只需要一双干活的手,对这个人的心理情感意愿不管不顾,迟早会出问题,轻者迟到、怠工,重者工伤、事故,劳动关系紧张等等。所以,要想让员工有一双勤快而高效率的手,必须让他心情愉悦,没有怨言,这样工作起来才会有干劲。富士康公司接二连三的职工跳楼事件是典型的由于职工文化活动的缺乏而导致的员工内心不满,压力无处宣泄,精神极度紧张压抑,最终精神崩溃而出现的极端行为。日本的丰田汽车,利用丰富多彩的员工文化体育活动和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小组、俱乐部,进行员工的情绪管理,在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增强工作干劲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5)职工文化是建设民生幸福工程,增强工会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让劳动者获得幸福和尊严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马克思早在劳动异化理论的研究中,就提出“在未来的劳动中,劳动将不再是自我否定,而是肯定自己;劳动将不再是自我牺牲、自我折磨,而是自我享受、自我实现;劳动将不再是不幸,而是幸福。”2000年以后,国际社会兴起了体面劳动的思潮,致力于在全世界减少劳动对人的伤害,改善恶劣的劳动条件,给劳动者体面的工资、待遇和做人的尊严。工会组织是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让劳动者在劳动中获得幸福和尊严,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工会组织在职工文化活动中,应当抓住一切机会,从小事着手,打造员工幸福工程。大庆炼化三厂一个电脑控制车间,为了缓解员工工作的疲劳,在工作台的墙面上,贴上了巨幅草原风景画;南车的个别车间里,播放起了音乐;四川德阳二重提出了建设“幸福二重”的目标,把“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劳动促进企业发展,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信条。

猜你喜欢

企业文化劳动素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