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践性体育社团的历史转变①

2013-08-15林清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3期
关键词:实践性社团体育

林清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深圳 518055)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思想和文化领域相对宽松、自由的高等院校也刻画上了非常明显的社会烙印。出现了学生群体思想和价值的分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追求更大的社会空间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实际选择,因此社团组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逐步建设与完善,大学体育日趋与社会、社区相结合,体育社团组织自组织能力及社区体育管理职能的不断提升,促使实践性体育社团在大学体育管理活动中逐步走上了前台,成为大学体育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力量,承担起了为大学生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职责,逐步完成学校行政不便管或不该管的公共体育管理事务。这是大学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学生群体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服务的必然需求。

1 实践性体育社团对大学生道德素养有显著促进和提高

目前,随着学生对学校体育观念的转变加快,学生的体育需求日益增强,原来校内的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等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因此大学校园里由学生自愿参加,自由组织活动、自己管理,靠兴趣和需求而自发组织的各种实践性体育社团应运而生,他们注重强调社团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的提高,积极为社团提供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随着体育社团交流面的不断扩大,学生兴趣自由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得到较好培养和提高,人际关系改善,增强人际之间的交往,促进社员之间相互了解与认识,在交流活动中共同学习、探讨,共同进步。由于学校社团的不断发展、扩大,许多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层面由学校扩大到社会。学生体育社团进行积极的社会性活动不仅有利于社团自身发展,更有利于学校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学生个人修养提高,他们经常利用其影响力做一些社区义务性活动或合作开展活动,这些社会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对良好的大学生形象及学校良好形象的树立起积极促进作用,这些良好的形象就要求社团成员的大学生们遵守社团规范,还要依赖每个社团成员自觉行为、自觉维护、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增强对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懂得社会权利和义务,正确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强调社会生活中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促进学生在道德素养上提高,积极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达到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2 实践性体育社团对学生社会组织能力明显增强

高校学生实践性体育社团为学生提供锻炼自身组织能力的机会,学生体育社团由筹备创建到发展,组织成立、活动策划、宣传动员、经费筹集再到活动具体开展实施,组织不断完善和自我发展等,这些都需要每个社团成员积极参与,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协调与动员,从社团活动的初期开展到社团长期发展规划等都需要社团成员相互协作完成,这些都对学生组织能力要求和组织安排等进行严峻考验。通过成功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安排、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开展每个活动前筹备、宣传、策划,争取社会支持;开展活动中的组织安排、协调、沟通、处理突发情况;活动结束后信息的反馈、总结等,都有效地提高每个社员的综合组织能力和自身的智力,每开展一个活动,社员都会从实践活动中学会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处事经验,在组织能力和经验得到很好的锻炼、启发和提高。

3 实践性体育社团拓展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克服盲目从众化

随着现在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和“社会需求”多样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相继发生改变,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有素养、有知识、有道德能够适应复杂社会的各种有用人才。在就业竞争的压力下,大学生最大的致胜法宝就是提升自己综合素质,拓宽自己知识面,提前实现人的“社会化”。然而,实践性体育社团为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提前接触社会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机会,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学校实践性体育社团活动,使学生在课外时间将更多精力和注意力转向社会,通过学校实践性体育社团的活动积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发挥自己专业知识技能和人才资源,熟悉企业市场运作特征、积累经验、锻炼意志、提升品质和能力,在活动实践中培养自己“接受教育,增长才干”的能力,使大学生的社会思维、社会意识能力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到自己与别人差异,自己在社会认可程度,提高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构建合理知识结构,有利于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明晰本人就业生涯规划,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选择职业时有很好的定位,为大学生个人毕业以后的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也避免了在大学毕业后求职过程中出现缺乏自信心,职业理想化,盲目从众等现象。

4 实践性体育社团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性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技能为宗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一类学生群众性组织,目的是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体育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帮助和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实现学校教育的“预就业”和“预社会化”服务。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把包括学生道德素养、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等全部内容在内的素质教育,纳入到实践性体育社团建设当中去。在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技能以及开展社团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增强他们发展的竞争力,为今后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另外,高校实践性体育社团其活动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实践性体育社团是沟通社团与社会的平台,因此其活动具有实践和实践教育功能。大学生通过实践性体育社团活动对社会有基本了解,他们的市场意识增强,通过策划社团活动、跑企业、拉赞助、到社区、与企业谈合作,使社团走出校园,到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吸收社会先进理念、信息和资金,这些都需要社团成员有较好沟通、交流、协作等的社会实践能力。他们在成功和挫折中不断对自己知识和能力反思,在思考与行动、交流与团队协作、努力与挫折等社会实践能力中不断经受考验。通过他们社团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入了新思想,拓宽学生视野,使他们广泛接触社会,不断提高社会适应性和生存能力,为自己以后离开校园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学校体育观念变化及大学生就业工作压力等社会因素加大,实践性体育社团无论从学校教育本质和使命还是从大学生社会人才需求上讲,实践性必然受到学校和大学生高度关注,实践性体育社团必然会受到大学生们喜爱和青睐,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个人职业发展上都有很大帮助,为学生毕业以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这些必然使高校体育社团向实践性社团的历史转变。

[1] 任祥华,栾佳明.高校实践应用型社团的基本问题探究初探[J].现代教育,2012(2).

[2] 郭经宙.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作用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2(11).

[3] 申桂芳.论高校体育社团的隐性功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4] 陈华东,钞飞侠,陆光平.论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11).

[5] 杨心恒.社会学概论[M].群众出版社,1986.

[6] 李富刚,贾亮.对农村居民开展武术活动重要性的探究[J].武术科学,2004(5).

猜你喜欢

实践性社团体育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激发教师实践动力 实现专业自我成长
司法类警察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探析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探究性教与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