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统筹背景下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2013-08-15刘璐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3期
关键词:生源城乡情况

刘璐

(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湖北黄冈 438000)

对于现阶段的情况来说,城乡统筹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内容[1],在这样的环境下,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新的革新。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城乡统筹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现阶段的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乡统筹的高度集中,国家的政策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改革,那将会对我国的体育事业产生一定的阻力。本文就城乡统筹背景下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定的研究。

1 各年龄段人群对于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态度

在本文中,我们对于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调查访问法。在城乡统筹的环境中,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一定的革新。在研究之前,首先就要调查访问,调查对象为老人、年轻人以及父母三类[2]。

1.1 老人

由于老人经历的事情比较多,因此对于国家的政策和事情的变化具有独到的见解,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将老人列为头等调查访问的对象。无论是城里的老人还是农村的老人,我们都进行了大量、详细的调查。通过调查和访问,城里的老人和农村的老人所持意见基本上一致,都希望在城乡统筹的环境下,需要对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这样不仅可以对国家的体育事业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3]。老人考虑的方面比较多,除了考虑到体育事业方面外,还考虑到国家的其他发展方面,体育事业已经日渐成为国际的重要竞争方面,体育的发展对于国际的竞争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年轻人

对于年轻人的调查访问,主要原因在于年轻人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而且年轻人的思维比较活跃,头脑也比较灵活,能够及时的接受新的情况。在绝大多数的年轻人眼中,都希望借助城乡统筹的背景,来改善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阶段的情况。对于体育事业来说,多数的人才都是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才是体育事业的未来,只有改善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符合城乡统筹的背景,符合国家发展的政策。对于年轻人的调查访问,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他们能够影响到很多人的思维,比方说老人,比方说父母,因为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所以他们的看法和意见是十分重要的[4]。

1.3 父母

任何一个人才都有父母,他们对于自己父母的意愿都非常的在意,因此,我们将父母列为调查访问的第三类。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但父母对于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到底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谁也没有办法预料,因此,我们必须对父母的意见、看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将来的改革和发展中,有一个估计,对于一些问题能够有一些处理措施。父母对于人才的影响是没有办法估计的,我们当然希望父母将积极影响做到最大,将消极影响做到最小[5]。因此,对父母进行调查访问就是为了能够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参考。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

(1)体育教育人才需要系统的掌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对于这些技能和理论是必须掌握的,主要原因在于,城乡统筹的背景在国家的大背景下,显得有一些特殊,因此,对于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的要求就比较特殊。除此之外,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创造能力。这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为地方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2)体育教育人才需要了解体育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能力。这些都是重点的培养目标,虽然看上去有些困难,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是有很重要的实际效果的。对于城乡统筹这样的情况而言,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这样进行。

2.2 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1 现状

(1)学科专业设置过于统一。在最初的设想中,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在设置学科专业的时候,就没有设置过多的专业,导致众多的学生都学习统一的专业,而社会的快速发展又没有办法消耗过多的毕业生,造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除此之外,还存在一定的必修课偏多问题,对于培养的学生来说,学习压力过大[6],可能没有办法达到预想的效果。

(2)学科、专业划分过细,不利于学科的交叉、渗透,形成新的学科交叉点。在城乡统筹的环境中,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没有对情况较好的把握,导致在学科和专业方法划分的过细,这就使得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没有办法良好的进行,反而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这是现阶段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之一。

(3)体育学归于教育学门类的划分,各种层次均取得教育学学位,这就造成了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单一化,很难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在城乡统筹的情况下,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多方面需求,而体育学归于教育学门类的划分不但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增加了一定的阻力,不利于将来的发展。

2.2.2 问题

(1)生源质量较低,难以保证高质量人才。要想在城乡统筹的情况下,改善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从源头抓起。而所谓的源头就在于生源,现阶段的情况是生源的质量很难保证。多数的情况是生源的质量存在随机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源质量一直是困扰体育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老大难问题,某些临时主攻某一体育项目以求顺利通过加试的高中毕业生占应届入校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同时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文化成绩在逐年提高,这也是世界性的必然要求,对今后学生的自身发展无疑是大有好处的。但是,从小学到高中常年坚持运动训练、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由于文化成绩低于录取分数线而被拒之门外。结果是文化和体育冒尖的人进不来,招进来的学生大多是“两头”都不突出。由于生源质量不高,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素质差、动作技能掌握慢、对动作的理解力达不到一定的要求,影响教学的质量与进度,因此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水平难以有突破性进展。

(2)课程设置不可理,学生择业就业难。对于学生来说,课程的设置与将来的择业就业具有很大的联系,甚至是决定着将来的择业与就业。现阶段的情况是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非常不合理,不仅表现在专业课上,在一些其他课程的设置上,也非常的不合理,对于学生来说,根本就是滥竽充数。对于将来的择业就业没有丝毫的帮助,甚至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在城乡统筹这样的情况下,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符合实际的情况,一切要以国家和学生为重。在这里我们举一个实际中的例子,我们曾对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06级的毕业生做过一次毕业前的择业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80份。结果显示,在毕业后找工作的难易程度上,有70.4%的学生认为找工作难;如果没有择业的限制,有69.3%的学生将选择离开体育领域;在同一岗位的竞争中,认为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占76.6%;在反映择业面宽窄的指标上,调查结果显示,有71人参加过人才市场的招聘活动,占88.75%,但是有68人应聘的单位为教育系统,占95.8%,有2人为人事系统,只有1人应聘企业单位,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择业面较窄,选择的余地小。

(3)用人单位需求与毕业生实际状况的矛盾。对于城乡统筹的情况而言,虽然是要改变和摈弃过去那种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削弱并逐步清除城乡之间的樊篱,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经济政策的时候,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但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还是没有办法良好的进行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从用人单位需求与毕业生实际状况的矛盾就可以看出。很多用人单位所招聘的岗位与毕业生的需求有很大的违背,这就没有办法在城乡统筹的情况下良好的改善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3 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思路

3.1 保证生源质量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由于生源质量不高,因此很难保证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鉴于这样的情况,经过研究,必须在生源质量的问题上进行严格的控制,无论是在考核方面还是在一些选拔制度上,都必须严格的进行,不能出现任何的舞弊,保证生源的质量。只有控制好源头才能保证接下来的措施能够有效的进行。对于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来说,生源是最重要的,只有把握好生源,才能有在城乡统筹的环境中,有效的培养出人才,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3.2 合理设置课程

对于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合理的设置课程是其中的重要过程,学生只有学习到合理的课程,才能良好的进行择业与就业。之后在将来的发展中表现的更加优异。课程的设置可以向老人、年轻人以及父母进行调查访问,在行业内广泛的交流,一定要符合城乡统筹的情况,符合国家的政策和发展的方针。合理的设置课程对于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将来的发展中,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人才良性的循环。

3.3 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良好的结合

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用人单位的发展离不开毕业生。因此,用人单位可以进行广泛的招聘,定向培养,二者可以良好的结合,用人单位不要单一的招聘,毕业生也要灵活的就业。二者都要利用好城乡统筹这样一个大的环境。对于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而言,二者都可以做出独有的贡献。

4 结语

对于城乡统筹这样一个大的环境来说,是改善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时机。本文对城乡统筹背景下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会获得比较大的成就。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以国家为重,将地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善到最优,将城乡统筹的优势利用好,才能为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

[1] 陈钧,章荣江.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2] 田振军,吴宏江,李振斌.从体育社会化视角论我国21世纪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6).

[3] 王海涛.浅议高等体育教育改革[J].体育文史,2001(2).

[4] 刘淦清,简德平.我国普通高等体育教育改革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

[5] 李卫平,任保国,李金华.当前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研究中的若干热点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

[6] 秦文,王建伟.对发展体育教育产业几个问题的认识[J].体育文史,2001(4).

猜你喜欢

生源城乡情况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跨省生源调控